分享

与5月6日傅佩荣先生所发网文商榷(续) 王西平

 hnr360 2022-03-23

(2017-05-09 16:53:17)

56日傅佩荣先生所发网文商榷(续)

当然,老子绝不是“低智商”者,他是古今中外公认的“智者”。《》列出全世界古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共有10位,老子居于首位。看看网文“《道德经》对世界的影响与古今中外名家评价”,就可以知道老子的影响有多大,智慧有多高。《老子》书中,早就将现代科学仪器观测到的宇宙物理学、量子力学现象,论说了,预言了。西方许多科学家在《老子》书中找到了他的研究议题的哲学根据。有人在爱因斯坦家里的一个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已经被翻烂的德文版《道德经》。……

笔者在研读《老子》时,对这方面有深切的感悟,在有关篇章中作了粗浅的阐述。《老子辨正》出版后,写了“《老子》的现代科学意义”一文,发表于2016年香港出版的国际性刊物《弘道》第一期。道教之音网、中国宗教网等全文转载。老子对宇宙的形成、发展,以及物质构成,信息传播,天人感应,有、无的转换等等,都有精确地描述。老子怎么能犯低级的错误,将“有名”这样名相性的概念,当做“万物之母”呢?

后世众多《老子》研究者,没有真正读懂老子的一些玄言奥语,如“有无相生”、“和光同尘”、“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无有入于无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等等。大都做着隔靴搔痒之谈。这,不能责怪他们,因为,过去没有高科技。无法说清楚,也无法验证。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有了高科技,老子的一些“玄言奥语”所描述的现象,可以破解,可以与现代科学挂钩加以阐释,这是现代《老子》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傅先生责怪从“无”、“有”处断句的“始作俑者是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吧'无’和'有’当做专有名词。”“但《老子》中,不能以'无’、'有’为专门术语,理由有二:……”

然而,《老子》第二章偏偏就有“有无相生”的句子,第四十章也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句子,这些“有”和“无”,不是专有名词、专门术语是什么?傅文说“'无’和'有’指代的'无形’和'有形’”,试问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能说成“有形无形相生”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能说成“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吗?

实则,《老子》书中的无和有,都是特指性概念,具有特定的涵义。笔者曾撰写了《论老子所说的'无’和'有’》一文,发表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一期,网上可以调出,可供学人参考。

傅文说:“人的思想开始运作的时候,有名称出现,'东西’才能具体地出现,这就是'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描述对认识是很有用的。”这是佛家所说的“物由心现”。实则,在人类认知宇宙万物之前,宇宙万物早就存在了!我前文已有论说,不必赘述。

傅文认为: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他所谓的'道’,是指'真实’,更确切的是'究竟真实’,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路,并且是更为宽广的路。奈何天下却难以体认他的美意。

 

傅先生这里又牵扯到老子所说的“道”的论题,这是个古往今来学者们不断在探讨的大问题。关于老子所说的“道”,我也写了几篇文章,后写的几篇,正在寻求发表。第一篇,《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发表于《三秦道教》2016年第一期,不是很完满。后来针对安徽大学资深教授钱耕森先生发表于《光明日报》引起广泛影响的《“大道和生学”简论》,撰写了《对“大道和生学”简论一文之异议》,发表于香港国际性刊物《弘道》20169月号,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道教之音网、中国宗教网等,均全文刊载。其中有对老子所说的“道”之阐发,有兴趣者可以参阅。

傅先生说老子所说的“道”,“是指'真实’,更确切的是'究竟真实’”,这比《易经·系辞传》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以及陈鼓应先生所说的“道”是老子的“设定”,进了一步。但还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此处恕不详论。

最后,希望看到傅先生的反驳文章,以收“争鸣”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