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 (215) 知青年代小故事

 闹市孤猴 2022-03-24

刘大爷的冰箱


     
    有个冬天刚下完雪,冰天雪地没法出工,正发愁上哪儿踅摸点热乎吃的呢,刘大爷招呼去他家喝粥。

   那粥没啥出奇的,就是热气腾腾的苞米面旮瘩汤。出奇的是喝着喝着 发现旮瘩汤浮头分明漂着几叶嫩绿的菠菜!

     那时侯没啥菜。俺那旮瘩过冬讲究人家炕梢码一小垛白菜,地里埋几棵萝卜。一般人家就是腌些苤蓝疙瘩,汥一缸酸菜。当时连塑料布都稀罕不可能有塑料暖棚。更不知道啥叫“反季节蔬菜”。城里人过冬绿菜都少见。

   神啦!冰天雪地哪儿来的菠菜呢?
  院子照片是今年秋天照的比过去阔绰多啦

    刘大爷笑眯眯的领俺到院子里,把靠南墙剁着的秫秸翻开几捆,抖落掉积雪, 扒开里头密不透风的秫秸叶子露出了秘密 ---除了几棵菠菜还夹着一小绺绿油油的香菜呢。俺恍然大悟。“各村地道都有许多高招儿”。贫下中农智慧啊。那秫秸垛就是当年俺那旮瘩的冰箱。

光天化日狼掏羊



    俺那旮瘩不光有蛇有狐狸 還有狼。有天夜裏正睡的香 聽見狼嚎 房頂上嘎吱嘎吱響!起早上房看見房頂上好多白色細長的屎橛子,里边还掺杂着什麼毛。從此驗證了老鄉的歇後語“狼粑粑是白的”。

  青年點儿的房子是徬山坡蓋的,后山牆一半就坐進了鑿開的石砬子里,順山下來紧跑几步差不多就能窜上房。也不怪狼上房 俺們掏了人家的窩! 
   71年耪地時有天後晌出工.剛轉過劉大爺家房山順路爬坡,就聽到喜林子大哥破死命的喊,細聽是“狼下來掏羊了”。尋聲望去 一群狼正從大虎山撲向羊群。俺們十幾個大老爺們齊聲吶喊,揮舞鋤頭迎上去“保護集體的羊群.”
    還沒到近前 就眼睜睜的看着狼撲倒了只羊,叼着胸脯,另一隻狼咬定羊背背,哄擡着扭頭向山,後邊的狼護衛簇擁着,不慌不忙揚長而去.

    俺和劉二敊揮舞着鋤頭繼續往上赶。狼不但不跑 反而站住,在那定定的看俺們。身後隊長喊,別惹它們 快回來!只得悻悻而歸.有人數了 那一群八隻狼,估摸是一窩的。


 叮儿当儿穷

知青时离俺那嘎达6-7里路有个铁匠炉。有次俺锄板"开裤"了---就是锄板和锄钩分离---掉了,去那“修”--本来是应该焊接,但那时乡下没那手艺,就得烧红了再凿钯上。

  铁匠炉的活儿可真不少,打刀打镰打斧子打镐头。。。还管挂马掌儿啥的。那天俺去的晚,得排着挨号。没啥事儿就在边上立着扒眼儿
                           
    

   掌钳的是师傅,左手掌钳  右手拿个小锤儿“叮儿”的一敲,抡大锤的夯汉跟上照他敲的那地儿就是“噹”一大锤!于是就“叮儿噹儿”“叮儿噹儿”的山响起来。那节奏就如交响乐团的奏鸣曲,叮儿噹儿得天衣无缝,给山沟里平添了许多生气。
   俺看了半天似乎明白了:感情那师傅小锤儿是指挥棒,他“叮儿”在哪儿,那夯汉跟着就得“噹”的凿在哪儿。围观的爷儿们儿逗趣儿,就说他们是“叮儿当儿穷”。


杀王八喝血

甲鱼北方叫王八 ,边薄爪利口狠。据说被王八咬住只有听到黑驴叫它才松口。知青时发洪水曾在水下石洞中徒手抠出个二斤八两的。一时轰动乡里。公社主任出钱要买,俺没卖。连夜搭车回家,杀了给老娘喝血。据说王八血大补元气。

  王八是俺杀的 。开始这东西缩着脖子瞪着绿豆眼,无处下刀。但俺看过书知道如何对付它:用根筷子在它眼前只一逗,就被它一口咬住。顺势一拉一刀剁掉王八头。剁掉的王八头连筷子甩上房顶。倒提王八置于碗上。王八生命力极强,头掉了爪子还乱蹬,越蹬踏血流越快。直到一腔王八血一滴一滴尽落碗中...足有小半碗.马上兑入淘换来的白酒,端给老娘。

    多年后老娘还时常提起打从喝了那王八血提了不少精气。几日后上房发现被剁掉的王八头还死死咬着筷子呢!


打酱油


儿时调味儿的酱油醋啥的大多散装。多是盛在卖店柜台后边立着的几口大缸里。讲究的盖个木头盖子。柜台上放一个大搪瓷盘,提漏,漏斗儿就摆在盘子里。提漏有大有小,跟人民币有圆角分一样,遇到打2分钱酱油的好拿那最小的提漏。也有不盖盖儿的,提漏就挂在缸沿上,满店弥漫着酱香。

  打酱油多是自家拿个碗或瓶子。店员拿个提漏, 那提漏大小不等 有一两 五两 一斤的,早挂在缸沿上。。。收了钱 就在缸里顺手一提,把漏斗儿罩你的瓶或碗上 随手一倒,齐活儿。  

   就是你想买,商店也不卖你!那时计划经济,好多东西都限量 凭票儿。

   记得知青时  老乡领俺看自家小醸 。 揭开酱棚篓
结开层层布封盖的麻绳   露出绛红的大酱 ,用木勺 轻轻撇起浮头酱色液体,也就一小半碗  捧到桌上 满屋的酱香。 再放入捣碎的蒜末   用它蘸饺子 贼香。
老乡说那叫 “ 清酱”是最好的酱油。


虹螺峴幹豆腐



 
 前幾天說了石磨小豆腐,提到千張 豆腐皮 幹豆腐。朋友們興趣盎然 咱再接着說。過濾好的豆漿,還可潑灑成薄薄的豆腐皮,江淮叫千張,東北叫幹豆腐。知青時見過做幹豆腐。先在尺把見方的模框中墊底鋪上一層細紗包布,再潑灑一層豆漿覆蓋一層紗布,潑灑的越薄越均勻,成型的幹豆腐越薄,質量越好。好幹豆腐的標準是“干,薄,細”:干--水分少柔韌 筋道有咬頭;薄--每斤至少二十張,好的甚至每斤三十多張,能隔着看報紙!細 豆腐內質純 濾儘豆腐渣。


  做到“干薄細”不難。關鍵是那個豆香味兒。俺每到一地儿就喜歡嘗嘗豆腐。以爲黑龍江盛產大豆高粱,豆腐一定好吃。哈爾濱的豆製品琳瑯滿目,金黃雪白,可卻吃不出豆香味兒;壽春八公山據說是豆腐發祥地,用秤鉤勾着賣的豆腐塊惊得俺目瞪口呆,豆腐宴也道道滑嫩筋道,就是差點儿豆香味兒;高碑店豆腐絲,揚州豆皮餃子,樓外樓泥鰍鉆豆腐都是名吃,可怎麼也比不過虹螺峴的幹豆腐---說不清道不明 很神奇。

  改革開放后 好多機靈人請虹螺峴的豆腐匠到北京發財。一樣的豆子 一樣的工藝,一樣的傢伙式,做出來卻不是那個味儿!至今好這口的,還得到虹螺峴集上買(電腦網購的就不是那个味儿啦)還是原產地的對口味儿。就好像茅臺酒,不是那眼井水釀的喝着就沒那個勁儿 連鬼子都不買賬。


干豆腐或豆腐皮不是豆皮。豆皮類似奶皮子 煮奶開鍋后閉火冷卻,少傾浮頭起層膜 就是奶皮子,奶中精華。 豆皮是豆漿熬熟時浮頭黃橙橙的油皮 一鍋豆漿出一個豆腐(40塊)只能出一張好豆皮 極富營癢。價格也貴。前幾天看了大荒小路先生家的私房菜“油炸響鈴”估摸就是用的豆皮--因爲得用濕巾預軟。

  知青時見過挑豆皮。豆漿咕嘟起來了 得看火候 挑早了不成張,挑晚了就老 營養流失。用木棍挑,每個豆腐只能挑一張好的。豆皮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铁、钙、钼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元素。提高儿童免疫力。快速恢复孕妇体力,增加奶水。易消化、吸收快 妇、幼、老、弱皆宜。长期食用延年益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