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云语禅心 2022-03-25

本报讯(记者 程晓 通讯员 王通)记者昨天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获悉,疫情以来,设在该院的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咨询量较往常增加了30%,增长部分中,和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占绝大多数。疫情期间,市民如何保持心理方面的健康?南京脑科医院心理科主任李箕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面对疫情,情绪过度焦虑紧张怎么办?李箕君表示,遇到重大应激事件,出现各种情绪反应是正常的,适度的担心有利于保持警觉,防控疫情,能督促我们做好自我防护,所以要接纳这些情绪。

李箕君说,焦虑的情绪会让我们不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但很多非真实的信息,会造成过度恐慌和情绪反应,应从官方正规渠道、官方网站获取相关信息,掌握必要的相关防疫措施知识,避免信息过载对心理造成冲击。

多和亲人、朋友、同事等能带来正性情绪的人沟通聊天,也可以舒缓焦虑情绪。“聊天时可多涉及愉悦、正性事件,多从社会交往中获得支持。”李箕君表示,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等方法都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及情绪控制能力,还可以记录“美好时光”,将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和值得感恩的时刻用文字记录下来。

当感到焦虑不安时,李箕君建议可以试试这三种办法:一是STOP技术,即停(S,停下来冷静一下),呼(T,让自己深呼吸),观(O,观察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感觉),评(P,重新评估现在的情况,继续有益的行为);二是做做“白日梦”,就是我们说的积极意象,如想象自己漫步沙滩,倾听海浪的声音,感受脚下的沙子和海水、蓝色的天空、飘浮着的朵朵白云等,也可以回忆一个人或带来愉快体验的情景;三是呼吸放松、冥想、正念等。市民还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增加愉悦的活动,如看一场喜剧电影、陪伴宠物、听听音乐、晒晒太阳等。

李箕君提醒,如果尝试上述办法后仍有抑郁、焦虑等不适情绪,难以自我调节时,应及时向心理热线及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