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贯煎治疗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癌验案1则

 经方人生 2022-03-25

图片

谢远明(1932.3.4—2007.6.1),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肿瘤内科著名专家,生前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暨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肿瘤科主任。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周某,男,70岁,干部,籍贯浙江。2005年6月13日初诊。

主诉:颈部新生肿块反复发生18年余。

现病史:1982年偶然发现右锁骨上窝新生瘤样物,某医院手术切除后病理示“胎儿型甲状腺瘤”,1986年颈右侧皮下相继出现3个肿块,经病检示“甲状腺细胞移植”。至1988年6月,皮下肿块发展到14个,右8左6,在西诊为“甲状腺癌广泛转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理示: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癌。

现症:乏力,纳差,口干,二便调,夜寐差,舌质暗红,苔少,脉细。

诊断:

中医:瘿积。

证属:肝肺阴虚,痰湿凝结。

西医: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癌。

治法:消痞散结,滋阴清热。

处方:一贯煎加味。麦冬60g,沙参30g,生地黄24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10g,僵蚕10g,浙贝母15g,胆南星15g,半夏15g,黄芪60g,女贞子30g,生薏苡仁30g,瓜蒌仁30g,龙葵30g,乌梢蛇10g,蜈蚣2条,土鳖虫10g。

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6月30日次诊:服药后病情平稳,颈部肿块缩小,乏力,消瘦,纳差,夜寐差,口干,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处方:上方加冬虫夏草1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7月16日三诊:服药后病情好转,口干减轻,乏力明显好转,纳食有所改善,夜寐差,舌质红,苔少,脉细。处方:上方加土贝母15g,半枝莲30g。

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分别于半年、1年及2年后随访,患者仍健在。

按语
图片

情志内伤,气滞肝郁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肝气郁结,痰湿凝聚,瘿肿遂成。痰气郁结日久,忧患久而不解,遂化火郁热,内扰心神,造成口干,夜寐差。肝郁传脾,遂乏力纳呆。舌暗红,苔少,脉细为阴虚内热之象。谢老以一贯煎加味,僵蚕清热散结化痰,乌梢蛇、蜈蚣、土鳖虫活血化瘀,黄芪补气健脾,胆南星清热化痰,半夏燥湿化痰、清痞散结,生薏苡仁清热健脾渗湿,女贞子滋补肝肾,瓜蒌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龙葵清热解毒,冬虫夏草益肾补肺,半枝莲清热解毒。病程较长,体质虚弱者,可配伍生牡蛎、生龙骨、何首乌、大枣、黄精、党参、黄芪;血瘀甚者,可加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养血。

图片
经验小结

气、痰、瘀三者壅聚于颈部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初期以气滞为主,中晚期以痰凝血瘀为主。部分患者,由于痰气郁而化火,火热耗伤阴精,而导致阴虚火旺,其中尤以心、肝两脏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更为突出。初起多为邪实,病久则由实转虚,尤其以气虚、阴虚为主。其病机与肝、脾、心、肾关系最为密切。

临床诊治时,谢老注意疏肝、养心、健脾、滋肾以治其本;应用理气、化痰、祛瘀、软坚散结等以治其标,把扶正与祛邪有机地结合起来。

甲状腺癌多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所致。肝郁则乘脾土,脾失健运,水湿运化无权,则聚而生痰,痰凝气滞,而致血瘀,痰瘀随肝经之气聚于颈部,遂成瘿瘤。痰瘀郁滞化火伤阴,而生内热。脾失健运,无力化生水谷精微生气,故乏力心慌气短,舌质淡、脉沉细乃脏腑虚衰,正气不足之象。治宜化痰软坚,滋阴疏肝。

图片
谢远明用药特色

一贯煎功效为滋阴疏肝。方中重用麦冬60g,润肺养阴,益胃生津。《名医别录》谓之能“保神,定肺气,安五脏”,合沙参、生地黄、当归滋养肺胃,生津养血,制方重在滋补,可行无形之气,扶正以消癌瘤。即所谓治病求本,非重剂不能力挽狂澜。随症加入黄芪60g,女贞子30g,以加强益气养阴之功;加瓜蒌、半夏、浙贝母、但南星、僵蚕,意在化痰散结;加生石膏、知母,以清气分之热;加生牡蛎、生龙骨,软坚散结;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加半边莲、土贝母、龙葵,以清热解毒,抗癌抑瘤。辨证用药,随证化裁。

本文节选自《肿瘤名医谢远明五十年临证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