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se4-RCC消融HIS旁室早

 葛医生_EP日记 2022-03-25

 CASE:

     患者18岁女性,反复心悸月余入院。动态心电图室早45501次。

图片

图片

      心电图最初印象:I导正向,aVL aVR均负向,V1 LBBB QS型,胸导移行区V2-V3,考虑可能为RVOT后间隔,但移行偏早,且室早恒定负荷高,LVOT同样需要考虑,既往文献报导此类PVC于R-LCC交界处消融。

术中

        RVOT标测未见明显提前区域,靠近HIS附近逐渐提前,但详细标测均未见理想靶点(提前15ms,单极下降支无顿挫或有r),最早点位于HIS远端,可见明显H波。于该点附近尝试消融,25W,5s可见“快结”,终止消融。

图片

       左侧逆行标测LVOT及左室间隔。于RCC标测到下图所示电位,单极形态良好,提前30ms,起搏无法夺获。造影位于RCC窦底。遂于该处30W消融。消融即刻早搏消失。消融后观察30min,异丙静滴均未见早搏再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献回顾

2017年温附二林加锋团队曾针对V1 QS形态的VOT发表相关病例回顾(Lin et al.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017) 17:124)。

图片

可以看到,大部分V1 QS或qrS形态VOT室早仍可在RVOT消融。该团队同时还给予了标测流程(移行指数为胸导室早移行导联-窦律移行导联),如下所示:

图片

文献中专门指出,假如标测发现靶点离HIS 5mm以内,则放弃消融。本例患者初始考虑VOT室早,但标测后靶点整体距离HIS非常近(不论右侧或左侧)。2019年Atsushi等(Journal of Arrhythmia. 2019;35:252–261.)发表了一篇关于HIS旁室早心电图特征及消融的文章。

作者将HIS旁室早按最终消融点离最清晰HIS电位的距离分为10mm以内和10-20mm两类。该作者发现,离HIS越近的室早,12导QRS轴向与窦律越相符。

图片

       有意思的是,QRS宽度与距离无明显相关性。该文章共计14例患者,均于右侧消融成功。

图片

       文章总结了HIS旁室早心电图特征:

1、  I导aVL R波;

2、  LBBB图形,V1 QS形;

3、  V5 V6 高R波

本例心电图aVL QS形态,初始不考虑HIS附近,但回顾后发现,患者窦性下aVL也为负向,整体QRS轴向与窦性基本一致,测量右侧靶点及最终靶点距离HIS 10mm以内。

小结:

HIS旁区域室早因房室传导阻滞风险高而消融困难。常要求精确标测,给予的放电消融机会少。HIS旁室早部位类似于前间隔或中间隔旁道,此类旁道常建议左侧RCC/NCC瓣上瓣下及左侧中间隔标测,本中心HIS旁室早常基于该理念,右侧标测不理想或初试放电“结性”反应明显时,常常进行左侧间隔的精细标测,部分患者可在左侧安全消融HIS旁室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