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学》理论介绍

 汉斯理论馆 2022-03-25

道德经学 》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2年03月25日

《道德经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2年03月25日

一.道德经字本义

1.道字的本义

“道”:指的表示、表现、表达等的意思。例如:道达、道歉、道谢、道行(heng)、一语道破以及娓娓道来等词组的意思。即在此处的“道”是指一个表示、表现、表达、介绍、表白以及做到传情达意等的意思。也就是说,此处的“道”指的是:表示、表现、表达、介绍、表白以及做到传情达意等的行为、活动以及姿态。

2.德字的本义

“德”:代表一种高尚、崇高以及优良的秉性、品质以及境界。例如:德高望重。它象征着在某一领域处于必须经过不断修炼才能达到难以企及并令人仰慕的至高地位。在知识领域,知识的崇高境界就是“见识”,“见识”是指具有超越常人而对于客观事物具有独到的认知境界。

3.经字的本义

“经”:指的是程序、流程、过程等的线性纵向的规则、逻辑以及条理。显然,经字是依照序列性的线性逻辑展开、延伸以及发展。

4道德经的词本位

通过上述“道”、“德”、“经”三个字字本义了解,可以知道“道”、“德”、“经”三个字组合起来的意思:表示、表现以及表达出崇高境界的方法、程序以及规则。

显然,“道德经”这三个字的组合意思是,在表示、表现、表达以及做到传情达意等的行为、方式以及规则作用下,可以达到各种领域的崇高境界。即通过努力的表示、表现、表达以及做到传情达意等的行为、姿态,在某一领域将某种崇高境界进行展示、强调以及凸显等的程序、要求以及规律。

所以,“道德经”作为一种概念,它的本意是指表示、表现、表达以及做到某种崇高境界的程序、方法以及规律。

二.道德经递归性

1“道”字的递归

道字的递归性:在此指的是某种途径、思路、策略以及技巧。通过某种策略、方法以及技巧可以达到。

2“德”字的递归

德字的递归性:强调了在任何事物、任何知识以及任何领域都有某种极致、崇高等领域、境界以及境况,这种境况是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例如: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3“经”字的递归

经字的递归性:显现了其作为一种使用的定位在于其作为规则、规律等的属性。例如:诗经、水经以及山海经等的历史名著。

4道德经的递归性

道德经的递归性:通过某种策略、方法以及技巧的方法应用,使得个人的各种才华、素养以及品质升华到德才兼备等各种崇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三.道德经宗旨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开宗明义的阐明:“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上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以下是我对老子开宗明义词语的解释:

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1)译文:

“道”就是“表示、表现、表达”的意思,“道”之所以是“表示、表现、表达”的意思,是因为不同的“表示、表现、表达”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同样的要求在不同的应用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表示、表现、表达”方式。并且,即使采用同样的“表示、表现、表达”方式也有着不同的应用语境、场景以及情景要求。所以,不同的语境、场景以及情景中所需要的“表示、表现、表达”不能完全一样。

2)评语:

此段论述,老子说出了“表示、表现、表达”这种方式的存在,但是没有说出为何产生“表示、表现、表达”方式的原因。更没有提供如何应用“表示、表现、表达”的方法。在其中否定了最简单的因果关系,同时也没有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认知结构明显的处于感性的直观性观察阶段,缺乏进一步的深度思考能力。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推理”有着天壤之别。正是因为“三段论推理”导致了原始逻辑的横空出世。并且引领人类进入到理性思考和知性思维跨越进确定性的进化境界。

真不知道国内学者将老子的“道德经”与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推理”相提并论的学术基础何在?

老子的“道德经”思维明显处于零维的思维境地,可以无限的发散。零维思维可以无限的发散,由此产生了无限的想象。但是无法归结为一个焦点。并且因为无限的发散而无所适从。最后将如同泥牛入海因为不明确而无限折腾。当然,也可以将老子这种“零维思维”界定为万金油一般的油滑性、投机性以及应变性。怎么说它都能应对,但是他永远不会提供明确的方向杆。前提就是因为“零维思维”而具有独特的无限性。任何人在此基础上做出任何方向的衍生以及发展,都被“零维思维”的无限性所覆盖。怎么说都是在他的“启示”下做出的附会。既然如此,就此裹足不前则是最合适的。所以道教给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存、生活以及生计等思想理念,使得中国人从不超越自然的束缚,从来不积极进取的努力。由此才会发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感叹声!!!

而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推理”已经引导人类的思维升华到由此及彼的线性结构。线性思维具有明确的确定性。人类所以进步是因为有着明确的目标而有着确定性。

2“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1)前提:

“名”在古文中是作为“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的说明性认知结构、境界以及作用。例如古代的“名状”“投名状”以及“无名言状”等用法的意思。显然,“名”具有“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的认知结构、境界以及作用等意义。

2)译文:

“形容、解释以及证明”是可以说明清楚的,但是“形容、解释以及证明”这一说明境界并不永远能够确定的,而是在未来因为“无名言状”其他因素影响而会进入到无法“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这一说的清楚的认知境界。

3)评语:

老子对于“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的说明性论述纯属线性思维,并未采取综合思维。由此他无法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然而然进入到必然王国”的认知境界。

人类近三千年的认知境界告诉我们,原始认知的分析、比较以及研究等方法已经到尽头了。这从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等科学领域在近百年没有重大的发现、发明可见端倪。但是将数学、物理以及化学中各种原理、元素以及定理进行跨界渗透、耦合以及综合而形成全新的软件、合成化学物品以及集成芯片等等综合性科技知识方兴未艾。

3“'无’,名天地之始;”:

1)译文:

①“无”:

没有的意思;

②“名天地之始”:

这是“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的说明性认知结构是对于天地宇宙的认知而开始。

2)评语:

老子“'无’,名天地之始;”属于“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的说明性认知境界,他将人类的认知行为进行阉割了。事实上任何认知行为是由采集、观察、分析、比较、研究、论证、体验、反思、消化、吸收、转化、理解、修正、归因、分类、识别、陈述、描绘、解读、说明以及表达等系列认知心理活动组成。以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可能也绝对不可能深入到达到如此深的认知境界,即使今天,全球99.9999999% 学者也不会认知到如此深的境界。我向来认为,古文中的晦涩性说法和当今人的晦涩性说法都同样属于对于事物认知时在结构上存在致命性缺陷。以致其论述的程序中呈现出非线性等的条理混乱。致使阅读者在观察或认知其论述时由于其论述先天性质条理性、连贯性以及程序性混乱而表现出绝对的晦涩性。更要命的是一伙所谓的知识分子因为不懂而装懂,更会穿凿附会的神话以及夸大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到“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悖谬、荒诞以及内卷化境地。

4“'有’,名万物之母。”:

1)译文:

①“有”:

指的是能够被认知的具体存在事物。

②“母”:

代表产生时事物被孵化、孕育以及基础;

正是由于“母”的存在,使得对于宇宙万物的“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现象由此产生。

2)评语:

老子对于世间万物被认知时会产生多元化、多样性、多极化等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的说明、理解、表达以及阐述之滥觞已经认知到了。并且简明扼要的描述了这种境况,但是不知道为何会形成这种滥觞。

5“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译文

①“故”:

就是所以的意思;

②“常'无’”:

指的是“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的认知经常陷于无名言状的说不清道不明等状态;

③“欲以观其妙”:

想要深度了解就必须通过仔细观察其演化来了解其“无名言状中又'说不清,道不明’等状态”的原因所在

2)评语:

将对世事无常的“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仅限于观察的初级认知境地,没有假设、研究以及探索等的深度认知境界。说明老子的认知论境界还是处于非常低下的境地。

6“常“有”,欲以观其徼。”:

1)译文:

A“常'有’”:

指的是“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结构经常会有所价值;

B“欲以观其徼。”:

想要深度了解就必须通过世间万物的表现现象来仔细观察其未来变化的趋势所在;

2)评语:

老子在这里提出了原始属性又混沌的实证主义。即通过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来体现“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结构、境况以及品质等存在的合理性。

7“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译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①“此两者”:

“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结构、境况以及品质等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非合理性两种状态;

②“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两种说明性认知境界属于同一出处,因此具有异曲同工之玄乎。即“有”与“无”的“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结构、境况以及品质尽管有着两种不同的认知境况。但是都属于无法确定的未知原因所在;

③“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未知之中又夹带着未知,这就是宇宙万物玄乎、神秘以及无知的通道所在。

2)评语:

老子将对于宇宙万物的认知定义为无法认知的无知境地。这是因为“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结构、境况以及品质等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非合理性两种状态的根源都属于无法确定的未知原因。而且在认知时又会遇到“未知之中又夹带着未知”的认知结构,所以,认知宇宙万物的通道就在于玄乎、神秘以及无知等的状态。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对宇宙万物进行“形容、解释以及证明”等说明性认知,都将无济于事。这是因为宇宙万物太玄乎、神秘以及充满悬念。

四.道德经方法

1原文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此段语义解释:

1)人法天:

指的是人类的生存、生活以及生计要顺应地理环境、空间的变化规律;

2)地法天:

指的是地理环境、空间顺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3)天法道:

时间顺应宇宙的变化规律。

4)道法自然:

宇宙规律顺应自然世界无穷变化以及不确定变化规律。

3评语:

在这里,老子强调人这一独立于万物之中的灵性动物在生存、生活以及生计方面的所有的努力必须采取顺应的亦步亦趋的应对之策,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通过刺激、焕发、激励、推动以及挖掘等影响力,激发宇宙万物之灵的人类以唯我独尊的豪迈气概超越自我、超越宇宙以及超越无限。

五.道德经的定义

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指的是:解释、解读以及说明所需要达到各种领域中最崇高境界必要的历程、方法以及规律。

“道”字的字本义:是解释、解读以及说明的意思。例如:我们至今使用的“道歉”、“道谢”以及“娓娓道来”等词组中仍然保留着解释、解读以及说明等的意思;

”字的字本义:是指一种高尚、崇高以及优良的秉性、品质以及境界。例如:德艺双磬、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等。它象征着在某一领域处于必须经过不断修炼才能达到难以企及并令人仰慕的至高地位。

“经”字的字本义:是指程序、方法、格式或体裁等的规律、规则以及制度。例如:“诗经”、“水经”、“山海经”等词组均体现了上述这一说法。

显然,“道德”词组的词本位:

是指将高尚、崇高以及优良的秉性、品质以及境界进行解释、解读以及说明清楚。

因此,“道德经”这三个字组成的一个词组的意义:

解释、解读以及说明任何事物、任何知识以及任何领域崇高以及机制境界的必要程序、方法、流程、格式以及体裁等的规律、规则以及制度。

六.道德经的概念:

什么是道德经?

以反映、解释以及说明为指导思想,这是因为包含人类在内的宇宙万物构成关系是由一体化、整体性以及全局性为架构,由此才能深入到宇宙万物的客观世界中展开观察、描绘以及解读等行为。这也是人类可以通过元知识、类比性以及内卷性三种认知方法来达到认知大一统的宇宙万物的总体方针、规律以及制度。

结语:

“道德经”这一概念近二千多年来困惑了无数中外知识分子。这是因为作者老子在其开卷之首就强调“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而在“道德经”著作中,老子更强调认知世界的方法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效解读“道德经”著作首先要有非常深厚的说文解字功底。我自认为我的“古汉字”功底还可以。在中学的时候我曾担任过语文课代表,其次又在2017年完成《汉字学》理论这一著作。最后,由于古汉字的多义性不仅仅困惑着很多学者,也困惑着我。但我认为多义性的古汉字要寻找到其真正本义的方法,就是要参考、结合以及推敲至今仍然在应用的类似或衍生性的词组。例如“名天地之始”中的“名”这一古汉字我就想到了应用至少二千年并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投名状”、“无名言状”等词组。自然以此进行解析,从而推敲出古汉字“名”的意思实则就是现今“证明”的词组意思。

事实上“道德经”这一著作同时的西方诞生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原始逻辑。这两者在认知宇宙万物的时刻价值截然不同。“道德经”令中国人停留在“万古如长夜”般的境地,而“三段论推理”则激发人类勇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并且由此及彼的迈向未来世界。这是因为“三段论推理”提供了确定性,人类至今所有的进步在于对确定性的把握。显然在其中要摒弃多少的不确定性!!!同时,“道德经”这一著作试图将宇宙万物所有领域的知识归结于一个知识体系并以类比的思维去解释,这种对宇宙万物认知的虚妄精神使得宇宙万物蕴含的知识始终头留在拟人化的“五行”境地。而亚里斯多德也有着将宇宙万物所有的知识归纳于一个知识体系,并用“第一”这个极致的诉求试图涵盖所有领域的知识,所幸的是他的后人并未将此作为认知世界的唯一方法。而是分门别类的在各个领域展开“三段论推理”的认知世界方法。最后要说的是“道德经”对于宇宙万物的解释是以“零维思维”方式展开,即在任何领域仅提供一个知识点,并未以线性思维,矩阵思维以及立体思维进行结合而展开认知宇宙万物。由此造成的后果则是关于解释“道德经”的各种论述有3700多种。这种解读、诠释以及阐述的滥觞根源在于“道德经”这一论著“零维思维”结构先天性的缺陷。众所周知,任何人都可以凭借一个“点”无限发散、辐射以及想象而形成无穷、无尽以及无限的意识、观念以及思想。例如:印度成语“盲人摸象”中所述,每个人摸到一点都说自己摸到了大象。有次一个大象被四个盲人四分五裂的肢解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四不像”。

为何要撰写《道德经学》理论著作?这是因为这本著作至今以及将来仍然将贻害中国人。这是因为“零维思维”的方式给予中国人诗性,诗性提供了诗和远方。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将一无所获。诗性的活着尽管很惬意,但是一个民族如果始终停留在诗性的语境、场景以及情景之中的话,将对人类永远无所贡献。诚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名言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推崇,事实上我26岁左右在台风季节的海里游泳时差一点三至四米高的巨浪淹死。所以,“面朝大海”时还有无限凶险的澎湃巨浪!

自然,一个成长在温室中的巨婴如果始终报以诗性姿态去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社会将加倍用荒诞、悖谬以及残酷的事实伺候这种不成熟的幼稚巨婴动物。。。

《道德经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2年03月25日

第一章:道德经现象┉┉┉┉┉┉┉┉┉┉┉┉┉┉┉┉┉┉┉┉┉┉┉┉┉┉┉┉(001)

一.道德经概念┉┉┉┉┉┉┉┉┉┉┉┉┉┉┉┉┉┉┉┉┉┉┉┉┉┉┉┉┉┉(001)

(一)词本位┉┉┉┉┉┉┉┉┉┉┉┉┉┉┉┉┉┉┉┉┉┉┉┉┉┉┉┉┉┉┉(001)

(二)递归性┉┉┉┉┉┉┉┉┉┉┉┉┉┉┉┉┉┉┉┉┉┉┉┉┉┉┉┉┉┉┉(001)

(三)概念┉┉┉┉┉┉┉┉┉┉┉┉┉┉┉┉┉┉┉┉┉┉┉┉┉┉┉┉┉┉┉(001)

道德经特征┉┉┉┉┉┉┉┉┉┉┉┉┉┉┉┉┉┉┉┉┉┉┉┉┉┉┉┉┉┉(001)

(一)元知识┉┉┉┉┉┉┉┉┉┉┉┉┉┉┉┉┉┉┉┉┉┉┉┉┉┉┉┉┉┉┉(001)

(二)类比性┉┉┉┉┉┉┉┉┉┉┉┉┉┉┉┉┉┉┉┉┉┉┉┉┉┉┉┉┉┉┉(001)

(三)内卷性┉┉┉┉┉┉┉┉┉┉┉┉┉┉┉┉┉┉┉┉┉┉┉┉┉┉┉┉┉┉┉(001)

道德经类别┉┉┉┉┉┉┉┉┉┉┉┉┉┉┉┉┉┉┉┉┉┉┉┉┉┉┉┉┉┉(001)

(一)语境性┉┉┉┉┉┉┉┉┉┉┉┉┉┉┉┉┉┉┉┉┉┉┉┉┉┉┉┉┉┉┉(001)

(二)场景性┉┉┉┉┉┉┉┉┉┉┉┉┉┉┉┉┉┉┉┉┉┉┉┉┉┉┉┉┉┉┉(001)

(三)情景┉┉┉┉┉┉┉┉┉┉┉┉┉┉┉┉┉┉┉┉┉┉┉┉┉┉┉┉┉┉┉(001)

第二章:道德经形态┉┉┉┉┉┉┉┉┉┉┉┉┉┉┉┉┉┉┉┉┉┉┉┉┉┉┉┉(001)

一.道德经思想┉┉┉┉┉┉┉┉┉┉┉┉┉┉┉┉┉┉┉┉┉┉┉┉┉┉┉┉┉┉(001)

反映┉┉┉┉┉┉┉┉┉┉┉┉┉┉┉┉┉┉┉┉┉┉┉┉┉┉┉┉┉┉┉(001)

)解释性┉┉┉┉┉┉┉┉┉┉┉┉┉┉┉┉┉┉┉┉┉┉┉┉┉┉┉┉┉┉┉(001)

说明┉┉┉┉┉┉┉┉┉┉┉┉┉┉┉┉┉┉┉┉┉┉┉┉┉┉┉┉┉┉(060

二.道德经程序┉┉┉┉┉┉┉┉┉┉┉┉┉┉┉┉┉┉┉┉┉┉┉┉┉┉┉┉┉┉(001)

(一)事物性┉┉┉┉┉┉┉┉┉┉┉┉┉┉┉┉┉┉┉┉┉┉┉┉┉┉┉┉┉┉┉(001

(二)事件性┉┉┉┉┉┉┉┉┉┉┉┉┉┉┉┉┉┉┉┉┉┉┉┉┉┉┉┉┉┉┉(001

(三)事态性┉┉┉┉┉┉┉┉┉┉┉┉┉┉┉┉┉┉┉┉┉┉┉┉┉┉┉┉┉┉┉(001

三.道德经样式┉┉┉┉┉┉┉┉┉┉┉┉┉┉┉┉┉┉┉┉┉┉┉┉┉┉┉┉┉┉(001)

(一)知识点┉┉┉┉┉┉┉┉┉┉┉┉┉┉┉┉┉┉┉┉┉┉┉┉┉┉┉┉┉┉┉(001)

(二)衍生┉┉┉┉┉┉┉┉┉┉┉┉┉┉┉┉┉┉┉┉┉┉┉┉┉┉┉┉┉┉┉(001)

(三)发展┉┉┉┉┉┉┉┉┉┉┉┉┉┉┉┉┉┉┉┉┉┉┉┉┉┉┉┉┉┉┉(064)

第三章:道德经本质┉┉┉┉┉┉┉┉┉┉┉┉┉┉┉┉┉┉┉┉┉┉┉┉┉┉┉┉(001)

一.道德经原因┉┉┉┉┉┉┉┉┉┉┉┉┉┉┉┉┉┉┉┉┉┉┉┉┉┉┉┉┉┉(001)

(一)一体化┉┉┉┉┉┉┉┉┉┉┉┉┉┉┉┉┉┉┉┉┉┉┉┉┉┉┉┉┉┉┉001

(二)整体┉┉┉┉┉┉┉┉┉┉┉┉┉┉┉┉┉┉┉┉┉┉┉┉┉┉┉┉┉┉┉001

(三)全局┉┉┉┉┉┉┉┉┉┉┉┉┉┉┉┉┉┉┉┉┉┉┉┉┉┉┉┉┉┉┉001

道德经目的┉┉┉┉┉┉┉┉┉┉┉┉┉┉┉┉┉┉┉┉┉┉┉┉┉┉┉┉┉┉(001)

(一)基础┉┉┉┉┉┉┉┉┉┉┉┉┉┉┉┉┉┉┉┉┉┉┉┉┉┉┉┉┉┉┉(001

(二)全知┉┉┉┉┉┉┉┉┉┉┉┉┉┉┉┉┉┉┉┉┉┉┉┉┉┉┉┉┉┉┉(001

(三)对策性┉┉┉┉┉┉┉┉┉┉┉┉┉┉┉┉┉┉┉┉┉┉┉┉┉┉┉┉┉┉┉(001

道德经功能┉┉┉┉┉┉┉┉┉┉┉┉┉┉┉┉┉┉┉┉┉┉┉┉┉┉┉┉┉┉(001)

(一)歧义性┉┉┉┉┉┉┉┉┉┉┉┉┉┉┉┉┉┉┉┉┉┉┉┉┉┉┉┉┉┉┉(001)

(二)争议性┉┉┉┉┉┉┉┉┉┉┉┉┉┉┉┉┉┉┉┉┉┉┉┉┉┉┉┉┉┉┉(001)

(三)广义性┉┉┉┉┉┉┉┉┉┉┉┉┉┉┉┉┉┉┉┉┉┉┉┉┉┉┉┉┉┉┉(001)

第四章:道德经规律┉┉┉┉┉┉┉┉┉┉┉┉┉┉┉┉┉┉┉┉┉┉┉┉┉┉┉┉(001)

一.道德经原则┉┉┉┉┉┉┉┉┉┉┉┉┉┉┉┉┉┉┉┉┉┉┉┉┉┉┉┉┉┉(001)

(一)观察┉┉┉┉┉┉┉┉┉┉┉┉┉┉┉┉┉┉┉┉┉┉┉┉┉┉┉┉┉┉┉(001

(二)描绘性┉┉┉┉┉┉┉┉┉┉┉┉┉┉┉┉┉┉┉┉┉┉┉┉┉┉┉┉┉┉┉(001

(三)解读┉┉┉┉┉┉┉┉┉┉┉┉┉┉┉┉┉┉┉┉┉┉┉┉┉┉┉┉┉┉┉(001

道德经程序┉┉┉┉┉┉┉┉┉┉┉┉┉┉┉┉┉┉┉┉┉┉┉┉┉┉┉┉┉┉(001)

(一)陈述┉┉┉┉┉┉┉┉┉┉┉┉┉┉┉┉┉┉┉┉┉┉┉┉┉┉┉┉┉┉┉(092)

(二)表达性┉┉┉┉┉┉┉┉┉┉┉┉┉┉┉┉┉┉┉┉┉┉┉┉┉┉┉┉┉┉┉(092)

(三)结论┉┉┉┉┉┉┉┉┉┉┉┉┉┉┉┉┉┉┉┉┉┉┉┉┉┉┉┉┉┉┉(001)

道德经形式┉┉┉┉┉┉┉┉┉┉┉┉┉┉┉┉┉┉┉┉┉┉┉┉┉┉┉┉┉┉(001)

)见识性┉┉┉┉┉┉┉┉┉┉┉┉┉┉┉┉┉┉┉┉┉┉┉┉┉┉┉┉┉┉┉(092)

赋值┉┉┉┉┉┉┉┉┉┉┉┉┉┉┉┉┉┉┉┉┉┉┉┉┉┉┉┉┉┉┉(001)

形象┉┉┉┉┉┉┉┉┉┉┉┉┉┉┉┉┉┉┉┉┉┉┉┉┉┉┉┉┉┉┉(001)

第五章:道德经价值┉┉┉┉┉┉┉┉┉┉┉┉┉┉┉┉┉┉┉┉┉┉┉┉┉┉┉┉(001)

道德经学术价值┉┉┉┉┉┉┉┉┉┉┉┉┉┉┉┉┉┉┉┉┉┉┉┉┉┉┉┉(001)

(一)虚妄┉┉┉┉┉┉┉┉┉┉┉┉┉┉┉┉┉┉┉┉┉┉┉┉┉┉┉┉┉┉(001

(二)玄惑性┉┉┉┉┉┉┉┉┉┉┉┉┉┉┉┉┉┉┉┉┉┉┉┉┉┉┉┉┉┉(001

(三)颓废┉┉┉┉┉┉┉┉┉┉┉┉┉┉┉┉┉┉┉┉┉┉┉┉┉┉┉┉┉┉(001

道德经认知价值┉┉┉┉┉┉┉┉┉┉┉┉┉┉┉┉┉┉┉┉┉┉┉┉┉┉┉┉(001)

(一)虚无性┉┉┉┉┉┉┉┉┉┉┉┉┉┉┉┉┉┉┉┉┉┉┉┉┉┉┉┉┉┉┉(001)

(二)无为┉┉┉┉┉┉┉┉┉┉┉┉┉┉┉┉┉┉┉┉┉┉┉┉┉┉┉┉┉┉┉(001)

(三)解构性┉┉┉┉┉┉┉┉┉┉┉┉┉┉┉┉┉┉┉┉┉┉┉┉┉┉┉┉┉┉┉(001)

道德经结构价值┉┉┉┉┉┉┉┉┉┉┉┉┉┉┉┉┉┉┉┉┉┉┉┉┉┉┉┉(001)

(一)悖论┉┉┉┉┉┉┉┉┉┉┉┉┉┉┉┉┉┉┉┉┉┉┉┉┉┉┉┉┉┉┉001

(二)谬论┉┉┉┉┉┉┉┉┉┉┉┉┉┉┉┉┉┉┉┉┉┉┉┉┉┉┉┉┉┉┉001

(三)议论┉┉┉┉┉┉┉┉┉┉┉┉┉┉┉┉┉┉┉┉┉┉┉┉┉┉┉┉┉┉┉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