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少阴寒化证 | 阳虚身痛证——附思维导图

 道之中 2022-03-26



304、305

条   


   

   

   

   

原文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304)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注释

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这段主讲:论少阴阳虚身痛证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少阴阳虚,肌肤骨节失温,寒湿凝滞。

主症和病机:身体痛,骨节痛,为少阴阳虚,肌肤骨节失温,寒湿凝滞所致。手足寒,背恶寒,是少阴阳虚,四末肌肤失温的结果。脉沉为少阴阳虚,鼓动无力,真阳不能外达的特征。治当灸、药并用,方用附子汤。可灸关元、气海、丹田、大椎、膈俞等穴。

鉴别:口中和,即口中不干、不苦、不燥,这就除外了阳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气不固表之背微恶风寒。脉沉,既提示此证病在里而不在表,为里阳虚的表现,同时也除外了太阳伤寒表实证之身痛恶寒。此外在《伤寒论》中出现身疼痛的还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其证是因为汗后营气被伤,肌肤失养,不荣则痛所致,其脉当见沉迟,这里的迟脉,主营血虚少。

治法

扶阳温经,散寒除湿。

方剂

附子汤。

方义

炮附子扶真阳之虚,温经散寒而镇痛;人参大补元气,参附相伍,峻补元气,回生气之源;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利于阳气宣通。芍药和营血而通痹止痛,制术、附之温燥而护阴。诸药合用,共奏扶阳温经,散寒除湿之效。

本方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属虚寒性痹证者,亦用于治疗肾阳虚遗尿证,心阳不振之心悸,脾肾阳虚之水肿,肾阳虚寒饮盛的妊娠腹部冷痛,肾阳虚阴寒盛的眩晕等。

真武汤和附子汤在药物组成上只有一药之差,两方皆有附子、白术、茯苓、芍药,主治之证均为肾阳虚衰,水邪或寒湿停滞为患。但真武汤证以少阴阳气不足,在里之水邪泛滥为主,以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呕,或咳,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重在温阳化气治在里之水饮,所以用生姜配附子温阳宣散水邪。附子汤证以少阴阳气不足,在外之寒湿凝滞于肌肤骨节为主,以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背恶寒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重在补元阳,益元气,祛在外之寒湿,止身痛,所以用人参配附子,且附子用量倍于真武汤,其温补元阳元气之旨,显然可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