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苏轼的诗词里,读懂人生的最高境界

 茂林之家 2022-03-26

苏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较为喜欢的诗人之一,我们在他的诗词当中往往能够读出许多人生境界来。

苏轼不只是在文学方面有杰出的造诣,在其他方面也是可圈可点,即便在厨艺方面,说起东坡肉可能吃过的人还是念念不忘,苏轼就是这么一个人,才华卓越的同时,也把生活融入了诗意。

李志敏曾这样评价苏轼:“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诗人终有许多,但偏偏我们却更喜欢苏轼多一点,或许我们在他的人生故事里能够汲取点情感的共鸣,获取点生活的能量。

谈起苏轼,我们都知道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如此丰富多彩,即便在最为失意的时候也不乏对于生活的热爱,内心的情怀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更是我们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追逐与向往,收获一分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是增添情趣的事情。

思想的境界不同,人生的质量往往也会大有不同。好的人生就需要建立在这样一种较高的生存境界的驱动下,我们才能慢慢追逐内心那点微弱的人生光芒。

要说苏轼在他流传下来的诗篇当中,我最喜欢哪一首,可能在我大脑的记忆深处本能的潜意识就是这样一首: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喜欢这首诗词的人可以说数不胜数,在短短的几十字当中,包含了足够的人生智慧与豁达的人生情怀,读起来往往让人情不自禁的豁然开朗,以至于醍醐灌顶解开你内心深藏已久的阴霾。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要只听那个雨打着竹叶的声音,何妨吟啸且徐行,就如同你在一个校园里,所有人在躲雨拼命跑的时候,其实你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可以慢慢走,好像人生其实有另外一个我,我欣然的接受这个雨,下雨这个事情不见得一定是那么不好的。何妨吟啸这句话很重要,我们为什么不转变一下自己心中的观念呢?

人生当中不管你经历多少磨难与坎坷,你终究会发现若是能够修成心境的圆满与从容,那将是一笔人生多么富有的财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手上拿着一个竹杖,穿着一双草鞋,苏轼以前是做过官的,曾经也是经历过辉煌的,自然也是骑过马的,现在的处境当中没有马了,竹杖芒鞋走起路来好像比那个骑马还轻松一点,但我没看到这个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人生的选择?就是我觉得,这一切并没有那么不好,就是我面前有这么多东西,我要我要的东西,他是一个选择,那你要什么其实没有人可以干扰。在此时此刻我要的是竹杖芒鞋,他其实在比较这个时候,特别讲道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这一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一直穿梭在成功的大道上,人生的规律就是起起伏伏,有兴盛就有衰落,有衰落就有发达,水满自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唯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许随遇而安就是最好的人生模样,尽人事听天命。

就像苏轼所说的,干嘛怕呢?人生怕,你还是要过的,不能因为害怕我们就可以选择逃避生活。

下面这一段共是大家最熟悉最美的句子,也是我们在求学的阶段常常背诵的诗句,料峭春风吹酒醒,诗人总是与酒存在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有时候我们常说诗酒趁年华就是这样的人生感触。喝酒成为了诗人每一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没有想到雨停了以后,那个晚霞是如此的漂亮。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回头看看我走过的路,也无风雨也无晴。

晴天是我的生命,下雨也是我的生命,快乐是我的生命,不快乐也是我的生命。

当你有一天人到中年以后可能会领悟说,你把不快乐全部去掉,你的人生少了一大半。我们的人生本来就应该回首向来萧瑟处,我们所走过的人生,都是我的,所以都没有什么不好,你觉得人生最不好的东西,其实是他人生里最重要的功课。

不管你信不信,有些事,老天让做不成,那都是在保护你!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未必是祸,所得所不得都有它的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或许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得到。

当我们读到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苏轼有很大的变化,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也无风雨也无情,我们的人生是多么应该常常提醒自己,在我生命的里头,所有自己喜欢的跟不喜欢的部分,都应该是自己生命里最珍贵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