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印:吴让之“惧盈斋主”,进化中的元朱文

 三个小布丁 2022-03-28
将小篆朱文用于印面,起于宋元,又主要完成于元代的赵孟頫,所以后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元朱文”,之前,人们以朱文入印有两种印式,其一是古玺里的朱文,所用文字是战国古文,追求的是稚拙朴素和自然天成;其二是汉印里的朱文,所用文字是汉代的缪篆,追求的是大方平成和沉稳端凝。“元朱文”的入印文字是小篆,小篆的特征是圆丽流美,将圆丽流美的小篆用于方形印面,实际上有一对矛盾必须解决,就是字形“圆”与印面“方”的矛盾。
从赵孟頫到后来的赵叔孺、陈巨来,元朱文在发展历程中,经过无数个篆刻人的不断努力,“元朱文”一步步进化,日趋精美,本文要介绍一方吴让之的朱文印,实际上是这“元朱文”漫长发展史中的一方,让我们来看看这方“惧盈斋主”,慢慢来体味“元朱文”的进化。

(吴让之的“惧盈斋主”)
先了解这方印的来历,看边款:

(惧盈斋主和边款)
边款里说:惧盈斋者,甘泉岑君茶伯藏书所也。君既刻《旧唐书》及《舆地纪胜》,艺林珍之,信其必传。旧有钤书印已轶。今为补刻归至令侄仲陶,以钤旧藏,俾来者见之知有主名尔。咸丰九年,岁在已末,仲夏中旬,故友吴熙载记于海陵。
这里的“岑仲陶”,即岑鎔,又字铜士,江苏江都县人,收藏金石颇富,有“商周吉金之馆”雅称,吴让之为好友刻友印数,以岑仲陶为最,达一百二十余方之多。
咸丰九年,是1859年,这一年,吴让之已过六十岁,这是他印风成熟后的作品,即接受邓石如“印从书出”创作理念之后又加自我消化理解的作品,是吴让之风格的作品。
我们来看,吴让之的这方元朱文印,章法用汉印“均分印面”章法,这样的章法,如果用缪篆入印,当然毫无问题,因为缪篆的字形是方正的,四个字放在一起,合起来正好布满印面,如图:

(汉代缪篆文字入印)
上面这方“杜升印信”四个字全部是缪篆,字形方方正正,放在印面上当然组成匀满的印面,但小篆不同,小篆的体势是修长的,把修长的小篆拿到印面上来,必然导致纵向空间的拥挤和横向空间的过度舒散。因为四个小篆入方形印面,实际上是四个纵向的长方形,放在正方形的印面空间内,如图:

(小篆入正方形印面)
实际上,吴让之的这方“惧盈斋主”,用汉印章法之后,虽然形成了对角文字空间占位上的呼应,但却只有“盈”和“斋”两个字保持了小篆体势,“主”、“惧”被吴让之压扁了,实际上,这方印中的“惧”字看上去很憋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体态修长的小篆变胖了、变矮了,它的美从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了。

(来自汉印的对角呼应章法)
对,小篆入方形印面,必然会使印面中的某一个字或某几个字压扁,否则就无法适应方形印面。如果不进行压扁处理,就必然使同列文字产生纵向上的冲突,从而导致章法上的紊乱。于是,我们得到一条创作原理:对修长的入印小篆文字进行改造,是“元朱文”印的创作难点——或者是压扁文字,或者是利用篆书的可塑造性进行某一部分的夸张延长,缩短避让;或者利用穿插——从而消解纵向的文字冲突,填密或利用横向的虚空。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元朱文的创作必然是从三个元朱文的属性入手:
我们得先回忆一下元朱文的三种属性:书法属性、印章属性、装饰属性。
书法属性方面的努力在这方印中相对较为突出:比如印中的线条充分体现出婉转流畅的篆书的书写之美(比如“盈”字头部婉转流畅的长曲线,实际上,大部分线条都是如此,甚至“主”部的头部一点,也是书法墨迹之美),充分体现出书写的时序递进之美,有起收笔藏锋和中锋运行的敛藏之美,有线条排叠之中的变异之美,还有篆法结构有强烈的疏密对比(比如“惧”字的“瞿”部,“盈”字的头部,“斋”字头部的密与“惧”字“心”部,“盈”字“皿”部以及“斋”字下部垂笔的疏的对比,邓石如的疏密理论,其实也源出于汉字书法本身)等等。说简单点,创作者的小篆书法水平越高,用刀刻石的控制力(刀法)越强,往书法属性所做的努力就越容易实现。

(惧盈斋主中的书法属性)
往印章属性方面努力,就是使印中文字尽可能地方整化,文字与文字之间尽可能地咬合穿插,更富整体性。这方印中,“惧”字被尽可能地方化了,“盈”字的头部突入“惧”字的下部,“斋”和“主”两字的“硬碰硬”咬合(“斋”的中竖与“主”的上点若断若连,“主”的左右两弧向上碰到了“示”字的两弧笔),还有“主”字与“盈”字的底横都设计得完全平行于印边,“斋”字头部左右两笔也尽可能地横平处理,都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

(印章属性的努力)
当然,第三个方向,就是工艺属性方向的努力,就是强调了每个字篆法的装饰性(比如文字左右对称部件的绝对对称(比如“斋”、“主”字的左右两部分)、相同文字部件大小的等同,比如线条的均匀等粗,线条的光滑圆润,突出的是全印的工艺装饰之美。这种工艺装饰之美,到后来陈巨来那里才达到极致。比如这方印,如果强调工艺装饰,“瞿”部上面的两个“目”会完全相等,“主”字的左右两根弧笔,会完全对称且完全等同,下部的横线也不会一端方,一端圆。
所以,吴让之这方元朱文作品,强化的是书法属性。也是进化接近完成的元朱文。
注意,“元朱文”这三种属性的创作努力无法齐头并进,强调某种属性,必然强化成为某种风格。而且某方向上的努力都不能过分强化,因为过分强调书法之美而完全不顾印章的方寸舞台对于书法美的规定性,作品会失去“印味”,印文就变成了一幅小型的书法作品(如徐三庚的作品);过分强调印章属性,又会失去书法的笔法节奏及笔法所特有的时序“写感”;过分的装饰,印面会走向工艺化,印风也就走向匠俗,印人也就成了刻字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