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缘(目标)

 吴燚生活馆 2022-03-30
         有六种所缘(目标),即:色所缘、声所缘、香所缘、味所缘、触所缘与法所缘。其中,颜色本身是色所缘。同样地,声等即是声所缘等。但法所缘则有六种:净色、微细色、心、心所、涅槃与概念。每一心及其相应心所,皆必须要缘取一个所缘,因为心本身即是识知目标的活动。
        在巴利文里,有两个字是用来代表所缘。其一是源自词根意为'取乐于’的arammana;另一个是alambana,源自意为'钩住’的词根。由此,所缘是心及其相应心所,取乐或钩住的目标。《阿毗达摩论藏》分析了六种与六门相符的所缘。首五种都包括在色法里。颜色、声、香、味四者是属于所造色,即依靠四大界而生起的次要色法。
       触所缘则是四大界当中的三界,即:一、地界或坚硬性,通过触感觉为硬或软;二、火界,感觉为热或冷;三、风界,感觉为支持或压力。四大界的第四种是水界,其特相是黏;根据《阿毗达摩论藏》,水界不能通过触觉感受到,而只能通过意门识知。
        首五所缘的每一种,都能通过以下的三个方式识知:一、通过各自的根门心路过程;二、通过意门心路过程;三、通过离心路过程心,即结生、有分与死亡。第六种所缘,即法所缘,完全不能通过五根门识知,而只能通过意门心路过程或离心路过程心识知。
        法所缘有六种:一、净色,是五种感官里的根门色法,即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二、微细色包括十六种色法,即男性根色、女性根色、心所依处色、命根色、食素、水界、空界、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
       三、心亦是一种法所缘。虽然心能识知目标,但心本身亦能成为被识知的目标。当知,心不能成为自己的目标,因为心不能识知自己本身。但在某个心流里的一个心,则能够识知在同一个心流里的其他心,亦能识知其他众生的心。 
        八十九种心,即是十二种不善心、二十种唯作心、二十一种善心、三十六种果报心。四、五十二心所也是法所缘,例如:当人们觉察到自己的感受、思与情绪时,五十二种心所:触、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寻、伺、喜、胜解、精进、欲、痴、无惭、无愧、掉举、贪、邪见、慢、瞋、嫉、悭、恶作、昏沉、睡眠、疑、信、念、惭、愧、无贪、无嗔、中舍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快、心轻快、身柔软、心柔软、身适应、心适应、身练达、心练达、身正直、心正直、正语、正业、正命、慧根、随喜、悲。五、涅槃,是有学圣者与阿拉汉意门心路过程的目标。六、概念也是法所缘;它是世俗法,并不是究竟存在之法。
         一切眼门心,都只以颜色为所缘,而且只属于现在的所缘。在眼门心路过程里,所有属于该心路过程的心,都只取色所缘为目标。色所缘并非只是眼识的目标;五门转向心、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速行心及彼所缘,也都取同一个色所缘为目标。再者,这些生起于眼门心路过程的心,都只取'色所缘而已’为目标。在该心路过程里,它们并不能识知其他目标。在此,'现在’一词意为'刹那现在’,即指所体验的事物是于当下刹那存在的。由于色法变易的速度比名法慢,一个色所缘可以保持存在于整个眼门心路过程。其他四根门的所缘亦是如此。
        一切耳门心都只以声音为所缘,而且只属于现在的所缘。一切鼻门心都只以香为所缘,而且只属于现在的所缘。一切舌门心都只以味为所缘,而且只属于现在的所缘。一切身门心都只以触为所缘,而且只属于现在的所缘。然而,意门心的所缘有六种,而且根据情况,该所缘可以是属于现在、过去、未来,或与时间无关。于结生、有分、死亡三种离门心,所缘亦有六种。
          根据情况,一般上那于前一世已被六门之一识知的所缘,可以是现在或过去所缘,或是概念。此所缘是业、或业相、或趣相。生起于意门心路过程里的心,能够识知五所缘,以及一切五门心路过程无法识知的法所缘。意门心,也能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任何一时的所缘,或是与时间无关的所缘,后者是指涅槃与概念。涅槃是没有时间性的,因为其自性(sabhava),并无生、住(变易)、灭。概念也是没有时间性的,因为它并没有自性。
        根据情况:《阿毗达摩义广释》解释根据该心是欲界速行、神通速行、其余广大速行等。除了生笑心之外,欲界速行心都能取三时的所缘,以及无时间的所缘。生笑心只取三时的所缘。神通心取三时的所缘,以及无时间的所缘。除了神通心和取过去心为所缘的第二与第四无色禅心之外,其余的广大心都取无时间的所缘(即:概念)。出世间心取无时间的所缘(即:涅槃)。
       于离门心等:离门心是在一世当中执行结生、有分与死亡作用之心。它们有十九种,即:八欲界大善、五色界和五无色界果报心,以及两个舍俱无因推度心。这种心的目标有六种:过去或现在的五所缘之一,或是法所缘。在所有三种作用里,从结生至死亡,该心都只取同一所缘。该所缘是投生时结生心的目标,在生命过程当中是有分心的目标,以及在死亡时是死亡心的目标。
         一世当中的离门心,必定与前一世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目标相同。当人临命终时,基于其过去业与当时的情况,某个目标即会呈现于他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临死速行心)。这目标是以下三种之一:业——过去所造的善业或恶业。业相:是与即将成熟而导致下一世投生至何处的善业或恶业有关的目标或影像,或是造该业的工具。例如虔诚的信徒可能会看到比丘或寺院的影像,医生可能会看到病人的影像,而屠夫则可能听到被宰杀的牛的哀号或看到屠刀。 
            趣相:这即是临终者下一世将投生的去处。例如即将投生至欲界天的人,可能会看到天界的宫殿。即将投生至畜生界的人,可能会看到森林或田野。即将投生至地狱的人,可能会看到地狱之犬、地狱之火。 离门心的目标,是根据前一世最后一个心路过程识知该目标时所通过的门而定;亦视该目标是属于过去或现在所缘,或是概念;又根据它是业,或业相,或趣相而定。
          其解释如下:若是投生至欲界,在前一世临死速行的阶段,被六门之一识知的五所缘当中任何一个所缘皆可成为业相。这种所缘在新一世的结生和首几个有分可以是过去或现在所缘。它有可能是现在所缘,因为在前一世的临死速行识知该目标之后,它可能还持续存在于新一世的首几个心识刹那;随后的有分及死亡心所取的目标则必定是过去所缘。
                若前一世的临死速行所取的目标是法所缘,它则可能是业或业相,以及是新一世结生、有分与死亡心的过去所缘。若该目标是趣相,它一般上是色所缘、由意门识知、以及是现在所缘。若是投生至色界天,三种离心路过程心的目标,是前一世意门临死速行心所取的法所缘、是概念(于是与时间无关)、以及是属于业相。投生至第一和第三无色界天亦是如此。若是投生至第二和第四无色界天,该目标(即:心)是法所缘、是过去所缘、也是业相。
            一般上:这形容词是专指无想有情死后投生至他处,因为在色界天的无想梵天完全没有心识,所以下一世的离门心,根本不能缘取前一世(生为无想梵天时)所缘取的目标。对于这类有情,依靠在生为无想梵天之前的过去业,目标会自动呈现于结生、有分与死亡心为业等等。
           依心分类:在它们当中,眼识等各自取一种所缘,即颜色等。但三意界,则能取颜色等所有五所缘。其余的欲界果报心与生笑心,只能取欲界所缘。不善心和智不相应欲界速行心能取一切所缘,除了出世间法。智相应欲界善心及属于第五禅的善神通心能取一切所缘,除了阿拉汉道与果。智相应欲界唯作心、唯作神通心及确定心能取一切所缘。于无色禅心当中,第二与第四取广大所缘(即:广大心)。其余所有的广大心取概念为所缘。出世间心取涅槃为所缘。
            三意界:五门转向心与两种领受心总称为三意界;由于它们生起于所有五门,所以能取颜色等所有五所缘为目标。其余的欲界果报心:这些果报心是三种推度心与八大果报心;当生起为彼所缘时,它们能取呈现于六门的一切欲界所缘。再者,除了悦俱推度心之外,当这些果报心生起为结生、有分与死亡心时,也能取六种离门所缘。诸阿拉汉的生笑心也能取所有六种欲界所缘。
              不善心等:由于四道、四果与涅槃九种出世间法,是非常的清净及深奥,所以不善心和智不相应的善与唯作心,并不能够识知它们。欲界善心等:凡夫与有学圣者,不能觉察阿拉汉的道心与果心,因为他们还未证得此二心。凡夫亦不能取有学圣者的道心与果心为所缘,层次较低的有学圣者则不能取层次较高的道心与果心为所缘。当有学圣者省察自己的出世间成就时,他们能以智相应欲界善心,觉知道心、果心与涅槃。在道心之前生起的'种姓’也是属于这些心,它也取涅槃为所缘。
              善神通心:神通(abhibba)是已熟练于五禅者才能获取的高等智。在巴利圣典中提及五种世间神通,即:神变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与天眼通。这些神通是运用第五禅心而获得;于凡夫和有学圣者它是善的;于诸阿拉汉则是唯作的。通过第三种神通,有学圣者能辨识与他同等级或层次较低的其他圣者的道心与果心,但不能辨识层次比他高的圣者的道心与果心。阿拉汉道心与果心,则完全超越善神通心的范围。
          欲界唯作心等:通过欲界智相应唯作心,阿拉汉能在省察自己的成就时辨识自己的道心与果心;通过唯作神通心,他能辨识其他圣者的道心与果心,包括有学圣者与阿拉汉。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确定心能识知所有的五所缘;当作为意门转向心时,则能识知所有的六所缘。于无色禅心当中:第二无色禅心取第一无色禅心为所缘;第四无色禅心取第三无色禅心为所缘。如是此二心取广大心为所缘。色界禅心所取的目标是概念,如:遍处禅心取遍相、无量禅心取有情概念。
              总结:廿五种心,缘取下等所缘。六种心,缘取广大心。廿一种心,缘取概念。八种心,缘取涅槃。二十种心,缘取除了出世间法之外的一切所缘。五种心,缘取一切所缘,除了较高层次的道与果心。六种心,缘取一切的所缘。廿五种心是廿三种欲界果报心、五门转向心及生笑心,只缘取欲界所缘这下等所缘。第二与第四无色界禅的善心、果报心与唯作心,缘取广大心。
            五色界禅、第一与第三无色界禅的善、果报与唯作心,廿一种心缘取概念。四道心与四果心缘取涅槃。十二不善心及智不相应的四善心与四唯作心,缘取除了出世间法之外的一切所缘。四智相应善心与善神通心,缘取除了较高层次的道果心之外的一切所缘。四智相应大唯作心、唯作第五禅神通心及确定心,缘取一切所缘。——摘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