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靶向菌群的抗炎饮食,改善IBD的新手段?|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2-03-30

今天是第2128期日报。

图片

IBD抗炎饮食干预,真的有效?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对22名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进行了为期8周的IBD-AID抗炎饮食单臂干预准实验研究;② 发现干预后益生元摄入增加1.8倍,益生菌摄入增加1.5倍,有益食物摄入增加1.6倍,有害食物摄入减少3.7倍;③ 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细菌丰度增加,抗炎能力增加;④ 富集的梭状芽胞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与IBD-AID推荐摄入的食物呈正相关,与不推荐的食物呈负相关;⑤ 有益食物与促炎细胞因子呈负相关,与GM-CSF呈正相关,有害食物与IL-8和TNF-α呈正相关。

Dietary manip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Pilot study
03-20, doi: 10.1080/19490976.2022.2046244

【主编评语】饮食干预是一种非侵入性、性价比高且相对易实行的手段。在炎症性肠病(IBD)中,抗炎饮食干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食物成分对于具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具体的免疫反应的影响,以及IBD患者的意愿和执行力。Gut Microbes最新发表的文章是一项临床单臂干预准实验研究,提供了相关问题的初步结论。(@solo)

多纤维面包可改善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代谢指标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39名有心血管代谢风险者完成一项为期8周的双盲、随机、交叉试验,研究每天吃多纤维面包相较于标准面包对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影响;② 多纤维面包能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普通拟杆菌下降,而狄氏副拟杆菌、Fusicatenibacter saccharivorans等增加;③ 多纤维面包增加了编码多种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的肠菌,这些酶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峰值及tAUC/iAUC呈负相关;④ 多纤维面包显著改善总胆固醇、LDL-C、胰岛素、HOMA-IR。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dietary fibers in a daily-consumed bread modifies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c profile in subjects at cardiometabolic risk
03-20, doi: 10.1080/19490976.2022.2044722

【主编评语】Gut Microbes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了多纤维面包(含7种不同结构和特性的膳食纤维)对有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受试者的影响,提示在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以及改善心血管代谢指标方面,膳食纤维的多样性可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mildbreeze)

果胶的结构特征影响其对肠道T细胞和菌群的调节作用

Carbohydrate Polymers[IF:9.381]

① 研究低剂量补充4种不同的甲酯化程度(DM)和区块化程度的果胶(DM18、DM19、DM43和DM49),对小鼠T细胞、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影响;② 1周后,DM19、DM49和DM43使小鼠肠道Th1和Th2细胞增加,而DM18无此作用;③ 4周后,Th1和Th2细胞水平回落,RORγt+ Treg增加;④ T细胞的变化与特定肠道细菌的变化相关;⑤ 果胶干预没有增强盲肠的短链脂肪酸生成,而是可能通过增加菌群衍生的芳香烃受体配体来调节肠道T细胞。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methyl-esters influence the impact of pectin on intestinal T cells, microbiota, and Ahr activation
02-23, doi: 10.1016/j.carbpol.2022.119280

【主编评语】果胶是一种膳食纤维,具有调节T细胞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功能。Carbohydrate Polymers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果胶的甲酯化的程度(DM)及其分布情况(区块化程度),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发酵产物(如芳香烃受体配体),来影响果胶调节肠道T细胞的作用。(@mildbreeze)

膳食纤维不能有效缓解西尼罗河病毒诱导的脑炎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561]

① 高膳食纤维(HF)饲喂不影响西尼罗河病毒(WNV)诱导的脑炎神经炎症、相关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存活率;② WNV诱发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随着病毒在胃肠道中的传播,特别是在结肠神经元中导致局部炎症;③ 感染WNV的小鼠结肠呈现显著的单核细胞浸润,与结肠长度缩短及肠道菌群组成改变有关;④ 膳食纤维提升短链脂肪酸产量,但不影响结肠病毒载量,尽管TNF水平降低,但不受HF中纤维含量的影响。

Impact of Dietary Fiber on West Nile Virus Infection
02-28, doi: 10.3389/fimmu.2022.784486

【主编评语】西尼罗河病毒(WNV)是一种热带和温带地区病毒,可通过招募炎性单核细胞入脑,引发致命脑炎。Frontiers in Immunology近期发表简报,研究了膳食纤维对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影响。(@solo)

暨南大学:当归多糖通过肠-关节轴改善类风湿关节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6.953]

① 将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RA)小鼠每天灌胃当归多糖(ASP)200mg/kg 、400 mg/kg或800 mg/kg,共35天;② 结果表明,ASP可以减轻RA的关节肿胀,显著抑制抗CII抗体和促炎因子,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③ 此外,ASP改变了与RA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细菌的相对丰度,如乳杆菌;④ ASP还促进与肠道上皮紧密连接相关的跨膜蛋白Cldn5的表达,修复了肠屏障,还增加了两种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基因(Slit3和Rgs18)表达,从而改善RA。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 improves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modify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stinal Cldn5, Slit3 and Rgs18 through gut microbiota
03-19, doi: 10.1016/j.ijbiomac.2022.03.090

【主编评语】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研究发现饮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如非淀粉多糖已被证实可改善RA。近期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罗剑鸣和彭喜春作为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发表的一项动物研究表明当归多糖(ASP)可通过肠-关节轴改善RA。(@临床营养陈彬林)

药科大:牡丹皮多糖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大鼠糖尿病肾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IF:6.953]

① DKD大鼠补充12周的MC-Pa,可改善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并可缓解肾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② MC-Pa可修复DKD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缓解肠道及全身炎症,降低IL-6并提高IL-10的水平;③ MC-Pa可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并降低支链脂肪酸的水平;④ MC-Pa可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富集乳杆菌属及未分类Muribaculaceae;⑤ DKD相关的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相关。

Moutan Cortex polysaccharide ameliorat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via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dynamically in rats
03-17, doi: 10.1016/j.ijbiomac.2022.03.077

【主编评语】前期研究发现,牡丹皮多糖(MC-Pa)可缓解大鼠的糖尿病肾病(DKD)。中国药科大学的封亮、贾晓斌与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MC-Pa可改善DKD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缓解肠道及全身炎症,增加短链脂肪酸并减少支链脂肪酸,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从而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改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肾损伤。(@aluba)

富含多酚的膳食如何影响老年人的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IF:5.914]

① 纳入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先后摄入富含多酚的膳食或对照膳食,持续干预8周;② 多酚膳食可显著增加肾功能正常者的血清吲哚3-丙酸浓度,但对肾功能受损者无此作用,并对其它肠道菌群的色氨酸代谢产物无显著影响;③ 摄入多酚膳食后,肾功能正常者的拟杆菌目组成发生变化,且梭菌目丰度增加;④ 吲哚3-丙酸的水平与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与梭菌目的丰度呈正相关,与链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的丰度呈负相关。

A polyphenol-rich diet increases the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 indole 3-propionic acid in older adults with preserved kidney function
03-22, doi: 10.1002/mnfr.202100349

【主编评语】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结果,在51名老年人中进行8周的干预后发现,富含多酚的膳食可增加肾功能正常(而非肾功能受损)者的血清吲哚3-丙酸水平,后者与特定肠道菌群分类群的丰度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对老年人进行膳食干预时,应考虑肾功能的因素。(@aluba)

Science综述:菌群在修复退化土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Science[IF:47.728]

① 回顾了微生物如何帮助解决不同类型的土地退化问题,重点关注物理土壤流失和转化、土壤化学特性损失和污染;② 讨论了可能对土壤恢复最有价值的菌群(即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固氮细菌和菌根真菌),重点讨论了旱地和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③ 回顾了微生物对土壤物理,特别是孔隙尺度水力特性的已知影响,并讨论了退化土地长期恢复的未来策略;④ 最后讨论了土壤生物物理过程方面研究中的方法学挑战。

Soil microbiota as game-changers in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lands
03-04, doi: 10.1126/science.abe0725

【主编评语】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土地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土壤修复潜力最大的菌群、微生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退化土地的长期修复策略。作者还强调需要推进生物物理景观相互作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以支持土壤-植物生态系统恢复实践。(@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iMeta:南科大宋毅组综述逆境胁迫下植物向菌群求救的遗传基础

iMeta[IF:N/A]

① 植物相关菌群影响植物适应性和发育的各个方面,而植物如何主动重塑有益菌群以增强适应性的研究较少;② 本文总结了目前对植物介导的菌群重塑的遗传机制的理解;③ 鉴于菌群的复杂性,很难确定菌群变化与宿主表型之间特定的因果关系,综述研究菌群变化对植物表型影响的方法有助于推动解析菌群机理;④ 探究胁迫诱导下植物介导的对自身菌群的动态调控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将有助于未来设计能及时、稳健地招募对缓解胁迫有利菌群的抗逆作物。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es underlying plant-mediated “cry for help” to the microbiota
03-14, doi: 10.1002/imt2.8

【主编评语】本研究回顾了宿主主动重塑有益菌群从而增强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遗传基础,并总结了确立菌群变化与植物功能性状联系的实用研究手段。进一步理解植物关键调控因子和相关信号途径如何主动重塑相关菌群组装以增强其自身逆境耐受性的机制,将为未来设计能适时富集有益菌群以缓解植物对特定胁迫耐受性的精准育种以及精准农业等提供重要理论和数据支持。(@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danny,mildbreeze,orchid,临床营养陈彬林,阿当,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