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闲阅读】《碎思录02》

 实势求势 2022-03-30



 ()


人性的幽暗性和复杂性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情境理性状态,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承认自己有/罪有限,但考虑到人对解决方案的向往,他还是会高估自己的理性能力,进入到人的理性自负状态。一部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从人的角度看,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人挑战上/帝的历史。

什么是真正的理性自负,答案是惟一的,也是终极的,人的理性自负就是挑战上/帝秩序。



(十)


信仰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我的死/亡问题。或者通俗一点说:我死了以后,我去哪里。这是一切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一切的无力感之中,死/亡问题是唯一一个让人类最能体验到无力感的绝对事件。

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为了发现和培养完美之人,恰恰相反,真正的信仰是确保一个人在认识到上帝的完美之后,转而承认自己的绝对不完美。这样的认知方式,意识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时代和任何的地方都不可能找到完美的基/督/徒。

那些总是在陈述和雕刻完美之人的宗/教,那些总是在树立完美偶像的文化传统,必然处在灾难状态。

正是因为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人性世界,我们才需要仰望那高于我们人类意念和道路的主耶/稣/基/督。也就是说,真正的基/督信仰,不是寻找好人,而是倾听上/帝话语。





(十一)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能够做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相信主耶
/稣基/督,然后缓慢展开属于他自己的开放式纠错。

一个人的一生事实上就是一个开放式纠错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自信满满的过程。我们所理解的信心,应该是对真/理的信心,而不是对自我的信心。

盲目的自信是人性最大的灾/难。正是对自我的信心导致我们从一个错误的自/由选择开始。所以必须要时刻记住,我们这一生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优美和价值,而是为了展开理所当然的开放式的纠错过程。这个由人管理的世界并不可靠,我们这些看上去自信的人并没有那么智慧。相信自己处在无知的状态,怀疑我们自己的自信,这对我们有好处。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在这个意义上,那些从一开始就充满自信,之后带着自信奔走,最后死于自信之中的人们有祸了。





(十二)

 

人生是一场旅行,是一场战/斗,必须打好这美好的一仗。

这就是重要的“过程理性”命题。一个人在路上,在属于他的过程之中,必须直面所有的苦难,必须承担所有的责任,必须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一个人在过程之中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异想天开,不能酷坐等死,一个人在他的过程意义上必须战/斗,因为这个过程属于一个人自己的领地,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所拥有的过程尽到管/理的责任。

在人的境况的意义上,我们是寄居之人,是过程理性之人,是直面当下苦难之人,是作光作盐之人,是爱邻舍如同爱自己之人,是在自己的专业进路上精耕细作之人。是向着标杆直跑之人。我们从此不再空虚,不再孤独,不再迷茫。我们处在一场伟大的超越生死的考试之中,我们必须拿到好分数,我们要孔武有力,要想象力发达,我们不辱使命,我们要荣耀上/帝。





(十三)

一个人如果没有建立起清晰的起点意识,没有意识到造/物/主的创造力量,那么这个人将会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信/仰秩序。而一旦信/仰秩序残缺,则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永远都在虚无的状态,望洋兴叹,唉声叹气,混吃等死,人生所思所想都是在一个静止且无助的状态,我们的人生看似有血有肉,其实根本就没有走在路上。由此我们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我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这个世界最大的危/险就是不认识人,不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把人当成了天/使,有时候把人当成了魔/鬼前者盛行时,地上便充满了骗/子和谎/言;后者盛行时,杀/戮与恐惧就笼罩着大地。

(十四)


圣/经告诉我们,在“简单相信”的命题上,最重要的原则是:敬畏上/帝。所有的迷信都是僭越。真正的信/仰都是敬畏。一个人敬畏,就会愿意退回到自己的理性世界。一个人迷信,就会高估人的理性能力,越过人类理性的边界。如此,这个边界,构成了区分迷信和信仰的真实标尺。

一个人信/仰上/帝,不是努力变成上/帝,而是通过信仰上/帝,获得一种认识自己的智慧与方法。
 

一个人信/仰上/帝,不是努力成为圣/人,而是努力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罪的人。 

一个人信/仰上/帝,不是努力让自己无所不能,而是要承认自己在很多地方无知无力。

(十五)


尽量少读文学作品、电影电视艺术,远离文艺青年和艺术家。每个杰出的小说家或者诗人,都是一个自我想象的小型造物主,他们靠语言的力量试图创造人的存在,试图赋予人类灵魂某种崭新的特质。这种看上去非常深刻的工作,其实具有僭越的精神,使得所有的文学家都走向理性的自负。

人们误以为文学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由于文学家具有改造人性的企图,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却或多或少想改造世界,甚至重构世界。“文以载道”,“文章天下事”,如果把这里的文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则文学家几乎个个都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幻想英/雄”。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文学家,几乎每个人都是左/派。的确,人们放大了文学对于现实的影响力,以至于人们对文学家改/造世界充满期待。很多爱好文学的人,由此沿着文学的道路切入到政//家的行业。但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文学家如果成为政//家,这是非常危/险的征象。因为他们试图以造/物/主的想象和思维习惯塑造人性,改造人/性,改/造社会,这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十六)


基/督/徒的
,是信十/字/架上的福/音,不是仁义礼智信之信,不是诚/信的信。也就是说,基/督/徒的信,是一种关于上/帝与我同在的心灵力量,而不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伦/理概念。(文/卢克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