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中大姓和夷帅与晋王朝的斗争:南中统治,王逊倒行逆施

 TLB519 2022-03-31

“太安元年秋,诜、睿逐杜俊以叛。猛贻之书日:'昔鲁侯失道,季氏除之。天之爱民,君师所治。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足下箕帚,枉惭吾郡。’亦逐约,应之作乱。众数万。毅讨破之,斩洗首。睿走依遑耶五茶夷帅于陵承。猛笺降曰:'生长遐荒,不达礼教,徒与李雄和光合势。虽不能营师五丈,略地渭滨,冀北断褒斜,东据永安,退老灵符,晋德长久,诚非狂夫所能干,辄表革面。归罪有司。’毅恶其言,遂诱杀之。”又“建宁大姓李睿逐太守杜俊应李特”和“朱提大姓李猛逐太守雍约,以兵应特”。

当建宁大姓李睿、毛诜,朱提郡大姓李猛各率部曲数万,驱逐了两郡太守的时候,氏人李特、李雄率领流人四川逃荒就谷的西北氏叟、青羌在成都附近举行起义。毛诜、李猛等便与李特、李雄联合展开反晋战争。李猛在给杜俊的信里,引用了“鲁侯失道,季氏除之”这一典故,把李猛等之逐雍约、杜俊,比于季世之逐鲁昭公。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季氏争取了人民的支持,独揽鲁国大权。

后来鲁昭公讨伐季氏,结果为季氏所逐。李猛在给李毅的信中,公开宣称他们的反晋斗争,虽然不能像诸葛亮一样“营师五丈,略地渭滨”,也要“北断褒斜,东据永安”,并称他们反晋斗争已与李雄率领的流民起义军“和光合势”,表明了他们与李雄联合反晋斗争意在恢复蜀国统治时期的局面。为了镇压四川氏叟、青羌起义军与南中反晋势力的联合进攻,南夷校尉李毅一面派出叟兵五千支援四川益州刺史罗尚,一面亲自出马镇压云南的反晋势力。“太安二年,毛诜之死也,李睿奔五茶夷帅于陵承。

于陵承诣李毅,为睿请命。毅许之,睿至,毅杀之,于陵承怒,帅诸夷反,攻毅。”又“睿死,于陵承及诜、猛耶怒,扇动谋反……夷愈强盛,破坏郡县,没吏民。”“先是南土频岁饥疫,死者十万计。南夷校尉李毅固守不降,雄诱建宁夷使讨之。”毛洗被杀,李睿“走依遑耶五茶夷帅于陵承”,李猛被诱杀,仍然改变不了“七郡斗绝,晋弱夷强”的形势。于是晋王朝“复置宁州,增统、越嶲、朱提三郡合为七郡”,以南夷校尉为宁州刺史,集中南中的军事、行政权力。太安二年,李毅用欺编手段杀了李睿,激怒了于陵承,他联合了毛诜、李猛的“遑耶”等大姓和夷帅,继续掀起了反抗斗争。

“遑耶”是夷人社会组织中特有的一种亲家联盟形式:“与夷为姓日'遑耶’,诸姓为'自有耶’。世乱法,辄依之藏匿。或日:有为官所法,夷或为报仇。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恩若骨肉,为其通逃之数。故南人轻为祸变,恃此也。”凡是属“遑耶”关系,皆声气相通,患难相助,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毛诜、李猛、李睿被李毅杀害后,翌年,李睿的夷叟“遑耶”于陵承便以替李容报仇为名发起了反抗,毛诜、李猛的夷帅“遑耶”一齐响应。李毅等“力固孤城”被围困在今晋宁城,靠吃树皮草根和老鼠肉度日。“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又“永嘉元年,建宁夷攻陷宁州,死者三千余人”,又说“城陷,杀壮士三千人”。战争延续了5年,晋朝在南中的统治便一时垮台。

永嘉四年,晋朝从交州派兵护送王逊人南中为宁州刺史,经一年的时间才到达宁州。王逊先遥举建宁大姓董敏为秀才,以此压制更有实力的大姓周悦。周悦不服,便把周悦杀害。于是周悦之弟秦臧县令周禺,率领叟人起兵反抗,失败被杀,并杀了其他大姓数十家,疯狂镇压夷人,“鞭挞殊俗”,“讨恶僚刚夷数千家”,“征伐诸夷,俘馘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民人谒者,多使作金刺通名”。

规定凡是要求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先献金子作为晋谒礼。遭到夷人反抗,对夷人各部落进行大规模镇压,使南中的社会经济遭到极严重的破坏。大姓、夷帅都不服王逊的统治,他们各据一方,保境卫民,有的自称太守,有的去和李雄联系,以求支持。处此分崩离析局势,王逊采取缩小郡县区划分而治之的办法,把原来南中七郡,先分建宁设晋宁郡成为南中八郡。自王逊到任后新增设了10个郡,使原来的8郡成为18郡。王逊认为这样做便可撤销或削弱那些据地自雄、自称太守的大姓地位,但倒行逆施,适得其反,南中的火药桶因之而爆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