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关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感悟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4-01
一点关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感悟




昨晚抽空听了一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福印教授的讲座,关于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很有意思。

这里不谈他的讲座内容。感觉他为了说明形式与语义的关系举的一个例子很有意思。这个例子是:

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

我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常常讲的英语思维的问题。

结合我学生的作文,我可以打包票说,这个句子让学生来写,一定会有人这样写:Wu Song use fist beat dead the tiger.好一些的可能会注意到use的时态,或者beat前可能会加个to。为什么呢?因为太多太多的学生写的英语词,想的是汉语句。也就是,英文外形,汉语内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英语思维。

李教授在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说,武松是主语,打是谓语,老虎是宾语,用拳头是状语,这是英语思维。也就是说,汉语外形,英语内核。

作为汉语外形汉语内核,这个句子,根据我们汉语老师教给我们的句子成分知识,应该是这样划分的:主语是武松,用是谓语,拳头是宾语,拳头再作主语,是一个兼语式即一个词兼作两个成分,打是谓语,老虎是宾语,死是补语。

作为英语外形英语内核,这个句子,应该是:Wu Song beat the tiger dead with his fists.或者 Wu Song beat the tiger to death with his fists.

看到汉语句子“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这样一个兼语式的句子,能够立刻反应成为“Wu Song beat the tiger dead with his fists.”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这个意思是说,他能够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的组装能力,能够用英语的组装方式来生成这个句子。否则,他就是把每一个词语用汉语都对应出来,看起来他写是英语,但其实他完全是在用汉语进行部件组装,所以写出来的句子是英语外形而汉语内核,就是所谓的汉式英语。

这给我们一个教学上的启发,就是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还是需要一定的句法知识与句法意识,语法教学就成为英语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要通过英汉对照来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句子组装能力,能够有意识地用英语的组装方法生成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即英语思维。

所谓的英语思维,就是具备了英语句子组装意识并能够manipulate it,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句子的组装特征与组装方式,并经过大量的“操练”之后,形成下意识的manipulate it的行为模式与认知模式。在英语学习上,行为主义心理学,还是有一定空间的,但不宜将之机械化,而认知主义心理学则告诉我们要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养成熟练的认知模式,看到的是汉语外形,脑子里反应的是英语内核,这样就形成了英语思维,在开口说英语,提笔写英语的时候,就可以摆脱汉语的负迁移,而能够用英语句子的组装模式来操作语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