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合一:知,知的是什么?行,行的是什么?

 吴工图书馆 2022-04-02

知,知的是理,知的是行;行,行的是理,行的是知。

(一)知,知的是什么

1、知,知的是理。王阳明说“知是理之灵处”。意思是,知是对理的灵知灵觉。类似的话,王阳明还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知就是良知,理就是天理。

阳明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说“良知即是天理”,也就是说“知即理”。“知即理”和“心即理”,一个意思。

2、知,知的是行,所谓“知是行的主意”。这个主意,就是理。饥时知吃,吃就是此时的主意,吃就是此时的理。

知,知的是行,是对行的觉知。行为不当理时,知能觉察,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

(二)行,行的是什么

1、行,行的是理。行,就是依理而行。王阳明说: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

2、行,行的是知。行是对知的落实,就是把“主意”落到实处。不当理之行为,出于私欲习气,这类行为就不是良知的主意。

(三)什么是理?

礼即理。礼是人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颜回问仁,孔子告之曰:“非礼勿视、听、言、动”。言外之意就是依礼而视、听、言、动。宋儒常说“礼即理”,王阳明也说:“礼字即是理字”,又说:“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

(三)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石是心即理

心与理合一,自然就知行合一;心与理为二,知行就是二。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中说: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