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迟来的疑问,父亲等了很多年

 读原著 2022-04-02
   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才问到父亲:“爸爸,长大以后,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才会受人尊重,永远不被世人遗忘?”父亲常在外,孩子被妻子带偏了,以至于早该去思考的问题,孩子耽搁到现在才想起来问,父亲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不幸中的万幸是,尽管迟了些,好在孩子也知道主动来问这个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了。父亲以一种极笃定的语气回孩子道:“当然要做一个顶天立地,光明磊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丈夫,何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怎么才能做到大丈夫?扬雄《法言·修身》里有一个比喻用的极好:'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无论颠沛造次,还是顺风顺水时,都能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呵护住自己的天真,修身以仁,这便是'修身以为弓’,也即是'居天下之广居’的保持弓力之道,有了这个弓力,即使不发,也已经超出了一般人好大一截。先知先觉的君子觉他人的时候即常带着这种以身作则的持满气足之势,——'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开弓之后,找到一个好的位置,才能保持长久的绝佳状态,这个位置在哪里?在心正上!心正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唯有先心正,先'思无邪’,然后方可进退从容,出入轻灵,方能拿得起,放得下,方可无忧无惧,仰不愧于天,付不怍于人,方能吸引来最好的箭。这便是立天下之正位。

   有了箭,一般人还做不到发必中,'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那如何能中?发而皆'唯义所在’,则必中。这也就是行天下之大道。
    
  做这样的大丈夫,至足至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做这样的大丈夫容易吗?说容易也容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但对那些生命早期根基打得不稳,后天受外在污染比较严重的人来说,也不容易,比如此刻私欲太重,妄念太多的你就是这样。那对于这样的人,有没有深度进化的途径呢?也是有的,——'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修身这个事上,是非常需要强力逼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的,谁叫你之前的身心习惯不好?假如之前的身心习惯好,修身本是自有至乐在其中的,你也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出一种致中和的生命之境,你甚至会忘掉'修身’这个事儿,自然活泼泼的,自然生大德,'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