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由心运

 读原著 2022-04-02
     孩子自己走到哪里都非常敏感,人家当面赞他,夸他,他大喜过望,人家背后非他,笑他,他知道后难受异常......他完全不是“德主心灵”,总是“心为欲役”,“情为境役”,“六神无主”,不到十八岁的年龄,就呈现出一副如同历经沧桑,被社会磨平了的衰态来。

    父亲没有法子,只好将其送到远方一个德高望重的先生那里改造,跟先生交谈时,先生没有一句废话,跟父亲直指核心道:“你这孩子七岁之前就注定了今天这个样子,你早错过了最佳的弥补期,——后来也不是不能补,只是迟补所需花的功夫将是“治之于其未兆”的至少十倍,甚至百倍以上,还不一定保证能有善果。

   很多父母的愚蠢和悲哀就在这里,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没有给到孩子该给的,只顾着去忙自己的,自己也不修身为本,到后来用尽大半生来赎罪。自己人生活得上气不接下气,三分气在千般用,这种苟且状态不引以为耻,反而被其美化夸大,到最后还变成了用来教育孩子的苦难激励素材,感恩缘由,励志鸡汤,人世间最大的悲哀也莫过于此了。

    圣人宠辱不惊是怎么做到的?本质上是因为自己信德,或是讲有德信。一个信德之人,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无论周遭环境怎样复杂,他都能'德主心灵’,'自性清明’,全其一生,都能笃定将生命最宝贵,最无价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修真自己,完善自己,日新自己,升华自己上。他持志如心痛,自然一心只在志上,外界的妄人妄事根本就无法剥夺他的元气,更也抢不走,分不去他的哪怕片刻时间和精力。'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虞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其惟良知莹彻’,才能真正得至诚之妙用,轻松迎来境随心转,才由德生,命随心运的逍遥游之生命佳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