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读原著 2022-04-02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刘邦有一个“功狗功人”的故事——
    汉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 
  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象猎狗。至于象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儒家一直强调做任何事都要先知道个轻重缓急,而对于在上者来说,抓大放小,知轻重,就显得更重要。

     《论语》中, 哀公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回答说:“推举任用正直的人,废置邪僻罔曲之人,那么老百姓就服从管理,如果说推举任用邪曲之人,废置正直的人,那么老百姓就不服从管理。”后世诸葛亮上书刘禅说的“亲贤臣,远小人”用人理念源头上即是来源于此。《史记》载:鲁哀公问政,政在选贤。孔子的回答针对鲁哀公与三桓衅隙,尖锐指出哀公为政之失,舍贤任佞,以致三桓专权,批判力鲜明。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孔子不止强调过一次。
    
    有天樊迟去问夫子“仁”的意思,孔子说:“爱人。”樊迟不太明白,又问什么是“知”,孔子说:“知人。”樊迟不语。孔子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直。”樊迟不太明白又不敢去问,出来遇见子夏,说:“刚才呀,我去问夫子,什么是“仁”,夫子说“爱人”,我不明白又问什么是“知”,夫子说:'举直材压于枉材之上,能使枉材变直。’什么意思啊?”子夏说:“啊,我们的老师太伟大了,这句话包含的含意太丰富了!当年舜治理天下,在众人中选举了皋陶,那些不仁的人便远离了。汤治理天下,在众人中选举了伊尹,那些不仁的人亦远离了。”

   孟子也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庄子更是直接道:“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jū)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一个人,活得知轻重,能抓大放小,生命才会开始轻灵,澄明,畅达起来。

   孟子说:“智者本该无所不知,但总是急于知道眼前最该做的事情;仁人本该无所不爱,但总是急于先爱亲人和贤人。尧、舜的智慧不能遍知所有事物,是因为以“去做眼前的大事”为急;尧、舜的仁德不能遍爱所有的人,是因为以“先爱亲人和贤人”为急。如果有人不实行三年的丧礼,却讲究缌麻、小功这类三五个月的丧礼;在尊长面前用餐,大吃大喝,却讲究不用牙齿咬断干肉这类小礼节,这就叫不知轻重缓急。”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chuò),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