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困境及教育优化建议 ——基于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对教育的启示

 特教梦 2022-04-02

[摘 要]近年来,学习障碍儿童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学习障碍儿童占入学儿童的5%-15%,这类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以阅读障碍症为切口,让社会关注并逐渐接纳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也让关注者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该纪录片展示了学习障碍的一些具体表现以及学习障碍儿童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困境,体现了教育者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影响,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作为三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分别在个体的成长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应该同时从以上三方面做出优化。

[关键词]学习障碍儿童; 教育困境;教育优化建议;《我不是笨小孩》

一、《我不是笨小孩》简介

这是一部长时间观察并记录阅读障碍儿童日常生活及成长的纪录片。阅读障碍作为学习障碍的一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概念,学校、教师、家长和公众都还对此知之甚少。阅读障碍儿童常常被误认为笨或者懒,长期遭受歧视,忍受偏见,家长也因此痛苦不堪。

此纪录片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呈现了家长的困惑、焦虑和冲突,记录了他们对孩子的理解、接纳和守护,并辅以权威专家访谈和干预活动记录,不仅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也为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帮助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提供了一份生动鲜活的影像参照。

片中的三位主角——校校、群晓和若汐在进入小学之前,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聪明伶俐,讨人欢心。令人想不到的的是,上学之后他们成了大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们学习成绩长期垫底,不仅遭遇学习困难,同时还得面对家长的焦虑、老师的误解和同龄人的嘲讽,每一天都经历着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而家长不仅得直面困境,排解自己的焦虑,还得积极探寻找答案,陪孩子一同穿越至暗时刻,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复杂的矛盾中寻求平衡之道。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阅读障碍儿童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用教育关爱阅读障碍孩子的启示录。它让每一个观众去思考——究竟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完美?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或许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片中三个孩子的父母用他们的行动阐释了只有爱和接纳才是最好的答案。

二、学习障碍概述

(一) 学习障碍的概念

美国公共法案 94-142 认定,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y) 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相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的异常,这种异常导致儿童有关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有缺损。[1]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我国台湾学者的定义:LD是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与运用上有显著的困难者。LD可能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LD通常包括发育性的LD与学业性的LD,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障碍。大陆一些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界定,时常简化为“差生”或“学习成绩低下”,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由此可见,儿童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业成绩的差距可以被用于衡量学习障碍的标准,即如果二者之间差异较大,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断定该儿童存在学习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障碍会导致儿童成绩落后,但成绩落后并不能直接说明该儿童有学习障碍,因为智力落后、情绪障碍、不良环境等也可能导致其成绩落后。[2]

(二) 学习障碍的分类及表现

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两种。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儿童的某些心理功能与语言功能的发展异常,导致儿童的基本学习能力(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口语表达等)受损而引起的学习障碍。学业性学习障碍是指儿童能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能力(算术、书写、阅读、拼音和写作等)方面出现了困难,具体表现为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等。[3]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真实的展现了三名阅读障碍孩子校校、群晓、若汐的学习生活,与《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伊夏一样,阅读障碍的孩子字词识别、拼写都有问题,具体表现为写字时增减笔画、颠倒汉字部件,阅读时增减、跳过文字,书面表达困难。

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识读为重点,对读写的高要求无法回避,阅读障碍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大幅落后于同学。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语文成绩比较差,但是随着数学开始接触到应用题,读不懂题,数学成绩也不好。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在这三个孩子身上都有典型的阅读障碍表现:校校,走神,坐不住,手头上的一切东西随时可以变成玩具,医院确诊多动症。从一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在及格线上下挣扎,二三年级表现更明显,写作文一上午写不出20个字,五年级时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群晓,简单的汉字学过一遍就忘,哪怕对着字帖一笔一划抄,也会出错。一个字写18遍、30遍,而且还是用心写,字形背了很多遍、字义背了很多遍还是记不住,痛苦万分。在墙上挖了一个又一个洞,经常用笔在手上、胳膊上写、刻,他说刻得越疼,记得越牢。若汐,从一年级开始作业经常写到9点多10点多是常事,但是无论怎么努力,拼音b、d不分,丢笔画,偏旁部首颠倒,指读做不到。语文从来没有超过60分,成绩也一直是班级倒数后三名。纪录片中展现的种种症状,均是阅读障碍的表现,让观看者直观感受到阅读障碍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

(三) 学习障碍的鉴别与诊断

学习障碍不包括因视觉、听觉、动作障碍、智力低下或环境、文化、经济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学习问题,不包括因情绪障碍(抑郁等)、家庭原因(父母离异等)而出现的学业表现不良。学习障碍不是一种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者的智力通常没有问题,他们只是学习能力或心理有缺损,并非没有学习能力。如果得到适当的帮助,学习障碍者也能取得成就。

学习障碍的诊断模式主要有三种,常模参照测评、尺度参照测评和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常模参照测评是把与同一年级儿童的平均学业成就水平作为参照物(常模),将个体的学业成就与常模进行对照,个体超出整体的情况就是其偏离水平。尺度参照测评是指教师或专家先为儿童确定一个学业水平的尺度,然后以此为参照,评估儿童是否达到该水平。以课程为基础的测评是指对儿童平时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三种诊断模式中,前者用于在儿童群体中筛查学习障碍个体,后两者则应用于教育训练。[1]

三、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困境及优化建议

(一) 学校教育

第一:实施个别化教育,强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5]面对学习障碍儿童时,教师应因材施教,认识到学习障碍儿童需要以不同的教育标准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为每一个孩子制定他们所能完成的基本学习量,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的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教育观,注重学习障碍儿童的潜能开发和兴趣培养,不以成绩为评价儿童的唯一准绳,不断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闪光点,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从纪录片中可知,群晓的班主任在知道他的作业做不完时,也理解他的难处,给了群晓更多的时间。而且,他所在的学校也开设了音乐、表演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若汐在学习之余参与了学校的舞蹈课,也正是在发展自己的潜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中,伊夏的老师以伊夏能理解的方式教他读书、写字,还充分挖掘伊夏的潜能,帮助他发挥自己独特的绘画优势,让伊夏重拾自信,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些案列,都是在向观众生动的展示,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差异,他们都不是“笨小孩”。

第二:推动“普特融合”,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融合教育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发展背景的残疾儿童在平等、包容的环境下,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上学,并得到符合其需要的支持和援助。融合教育强调关爱和包容所有儿童,促进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融合发展,让特殊儿童通过课堂和班级活动实现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这将对特殊儿童的生理或心理功能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6]视频中可以看到,三个学习障碍儿童都是在普校接受教育,父母将他们送到普校读书,势必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但仍然坚持于此,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更好的融合、更便于未来适应社会。父母希望他们在教师和同伴的共同帮助下,也能够逐渐完善自己的学习技能。而且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学习障碍儿童将收获真情和温暖,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第三,重视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学习与儿童心理健康和儿童心理发展有关的知识,及时发现和有效鉴别学习障碍儿童与非学习障碍儿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普通中小学内有学习障碍类型的随班就读学生的任课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了解,以便针对性的进行施教。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帮助任课教师提升认知和鉴别能力,以实现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应从专业的角度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制订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和培养计划,引导学习障碍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7]除任课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外,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承担培训和筛查工作,强化任课教师对学习障碍的正确认识。教师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了学习障碍儿童,才能充分、有效地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闪光点,并给予学习障碍儿童更多的心理关怀,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二)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家庭教育应主动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家长应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其他儿童相比,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在诸多方面表现得比较笨拙,在发音、识字和理解方面也存在困难,也无法完成简单的数学题。对此,家长应给予充足的耐心,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之处。必要时,家长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充分认识学习障碍的基本表现。

第二,家长应给予学习障碍儿童更多的陪伴、关注和爱,引导学习障碍儿童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对学习障碍儿童,家长不应提较高的要求,否则只会让学习障碍儿童更加焦虑和自卑。[4]对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存在的超乎常人的禀赋,家长应从细节处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天赋并帮助其实现梦想,以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障碍儿童,引导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家长可以制订一些具体可行的协助方案,通过一些肢体或头脑的训练和游戏活动提升学习障碍儿童的各项能力。[8]

(三) 社会教育

除了学校和家庭,社会也应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一,社会上可以设立特别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一些学业培训和社会技能训练,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协助他们成为独立、自立且具备社会工作能力的人。

第二,成立志愿服务机构,为学习障碍儿童和其家长提供社会服务。志愿服务机构应配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教育心理学家以及学习障碍的专业治疗师,根据学习障碍儿童及其家庭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专业协助计划,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协助。[8]

第三,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不歧视学习障碍儿童,不以有色眼镜看待学习障碍儿童,以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所有儿童,满足每个儿童成长和发展的教育需要。同时应倡导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和制度,注重个人潜能的挖掘和发展,不把成绩作为评价儿童发展的唯一依据。

综上所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速度。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要告诉他们:“孩子,你慢慢来!”更要告诉自己:“让孩子慢慢来!”而且只有促使家校社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学习障碍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进步。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期待每一颗种子开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辛涛,邹泓.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90,199-203.

[2]刘翔平.学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17.

[3]李伟健.学校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44.

[4]李玉坤.从《地球上的星星》看儿童学习障碍问题[J].大众心理学,2013(3):45-46.

[5]魏良燕.探究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球上的星星》对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5(61):164,155.

[6]王丹.让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享有适合的教育[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2):44-45.

[7]黄桂妹.用专业呵护地球上的星星—特殊教育反思与提升浅议[J].文教资料,2017(15):237-238.

[8]DANIEL FUNG,LI ZHONG YING.儿童心理健康手册4学习困难[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49-53.

作者:原媛

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