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老子校注》何以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畅销书?

 星河岁月 2022-04-02

老子,几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又被人们视为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因其仅以五千言就道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然而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及真伪问题,却从汉代断断续续争论到了近代,成为两千年来的一个悬案。英国的汉学家李约瑟就曾贴切地以“朦胧”一词来形容老子。为什么会这样?

图片


究其根本,还是“文献不足征”。有关老子的生平信息,相对可靠的记载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王朝掌管图书的史官。还提及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说明二人是同时代人)。老子晚年眼见周王朝日益衰落,于是辞官西去。行至函谷关,遇到关令尹喜,祈求老子著书赐道,老子于是“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史记》的记载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老子的一些基础信息,但仍有很多语焉不详的地方,后世不断有人演绎、附会其生平,更甚者将其神化,使得其面目越来越扑朔迷离。而对于《老子》一书,它在历史上的争议激烈程度远远胜过对老子本人的争论。自汉代以来,《老子》的传本、注本众多,其书虽仅五千余言,但从历代流传的诸本来看,经文文字出入较大,学者之间关于著书时代、内容、思想等的争议不断,有的学者甚至怀疑其为伪书,彼此之间争论不下,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幸运的是,近现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大量的地下珍贵文物得以陆续问世,从而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及文化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是珍贵典籍的发掘,为消解一桩桩历史争论、悬案提供了铁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帛书。因帛书材质特殊,在地下不易保存,故而在历次的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而此次发掘,共出土帛书20余种,计12余万字,其中还有不少是已经失传的古书,这不禁让考古界和学界都极为兴奋和激动。
 

图片

长沙马王堆3号墓

在这些出土的帛书中,就包括《老子》两种,其中一种字体介于篆隶之间,称为甲本,另一种字体为隶书,称为乙本。甲本无避讳,乙本避“邦”字讳,学界认为,甲本抄写时间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抄写在刘邦称帝之后,皆属汉初的古本。

图片

帛书《老子》甲本(局部)

图片

帛书《老子》乙本(局部)

此次考古发掘后,帛书《老子》成为当时已知最早的《老子》抄本,且其与后世流传较广的河上公、王弼注本在篇次顺序、文字内容上有较大差异,学者认为帛书《老子》在保留《老子》原貌方面有绝对优势,且两本同墓出土,来源不同,不仅可相互印证,而且可同时用其勘校今本,且其相对完整的文字,也为解决历来《老子》章节、经文等争议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故而帛书《老子》出土的消息公布后,学界密切关注,随之掀起了一波波的研究热潮。在这些整理研究的著作中,最为亮眼的当属高明先生的《帛书老子校注》,此书被读者奉为“研究帛书《老子》的集大成之作”“研究《老子》的必读书”

图片

《帛书老子校注》(新编诸子集成)

《帛书老子校注》1996年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自问世后得到了学界以及大众读者的一致肯定,截止到当下已重印22次,累计销售近10万册。这样一本相对专业的图书为什么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呢?这还得回归到其本身过硬的“质量”谈起。本书的作者高明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学识广博,古文字学造诣深厚,在此书的校注中展现出了其强大的专业素养,此书考校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此前同类著作,且其科学的体例设计以及独到的学术见解,也为其成为精品之作增添了重重砝码。为方便读者对本书有一直观印象,现呈现书中片段如下:

图片

书前帛书剪影
 
图片
本书以帛书甲、乙本为底本,以王弼本为主校本,另选唐宋元石刻本、敦煌写本、历代刊本三十三种为参校本,异文一目了然,校勘成果突出。

图片
帛书甲、乙本不分章,为便于与今本对照,参照今本八十一章章次,按甲、乙、王本的顺序分句段抄录,条目清晰。且在甲、乙本经文下标注阿拉伯数字,以表示经文在帛书中所居之行数,方便读者查阅帛书原文。

图片
书后附录帛书《老子》甲、乙本残卷实录及勘校复原文字,可直观纵览甲、乙本残卷面貌及高明先生的校勘成果。

总体而言, 《帛书老子校注》是一部“正本清源”的优秀之作,其为读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文献材料,且作者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启发了读者的学术思考,正因为如此,其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自出版后,畅销二十余年不衰,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古籍学术专业领域“叫好又叫座”的畅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