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部门需要建立钻研业务的氛围

 新用户12603780 2022-04-02

部队里有大比武,大练兵活动。

银行里也曾经有“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比如点钞、珠算什么的?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工业、商业、饮食等行业里以前也经常搞技术大比武活动。

审计工作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有愿意而且有能力钻研业务的审计人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哪怕是被动的培养,但是意愿确实很难建立的,因为人的主观意愿一旦建立就很难改变。审计人员钻研业务的意愿怎么建立,怎么能让审计人员有持续钻研业务的意愿?

审计部门首先要建立业务钻研业务的文化氛围,如果审计部门想把自己打造成专业化的部门,如果审计部门不想只讲政治而不讲业务,如果审计部门不想什么人都能安插进来。

一、为什么要建立钻研审计业务的文化氛围?

很多审计部门注重建立审计制度、作业指引、考核办法等有形的东西,而忽视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无形的东西,尤其忽视营造浓厚的钻研审计业务文化氛围。

1.文化是土壤,氛围是空气。审计部门的文化氛围首先是简单和谐,积极向上,其次是需要有钻研审计业务的文化氛围。审计文化里至少要有一条,就是专业文化。专业文化怎么来?不是靠招收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审计业务钻研提升专业水平。停留在书面和证书里的专业知识不能反映审计部门的专业水平,能够运用于审计实践的专业操作才叫专业水平。

2.考核影响短期成效,文化氛围影响中长期目标。想要审计人员短期有审计发现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考核权重。但是,审计发现只是审计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审计业务的发展是审计增值的物质基础。审计业务的发展不是单靠考核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审计人员以审计业务钻研为荣,而不仅仅年度考核成绩较好而认为专业水平就上去了。

3.没有钻研审计业务的文化氛围就没有创新的基石。审计业务的创新不是仅凭审计人员的奇思妙想,也不是仅通过“拿来主义”而进行创新。审计业务的创新要建立在审计部门对自身业务研究和审计人员对审计技能的钻研基础上的。只有对审计业务进行钻研之后,才会知道哪些创新的想法能够进行尝试,哪些创新的想法还需要等到审计业务更加成熟后才能尝试。

二、如何建立钻研审计业务的文化氛围?

1.自上而下地重视审计业务的研究。文化氛围的营造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尤其是积极的文化氛围。而消极的文化氛围,却很容易自下而上地传播或传染。如果审计部门的领导不重视营造钻研审计业务的文化氛围,那审计人员就只能盯着考核指标了,也就是考核指标要什么,审计工作就朝着什么方向而努力。审计部门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依靠审计技能和审计水平的提高,因此,审计部门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业务钻研文化。

2.建立审计业务研究机制。审计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埋头于审计项目,而且也更在乎年终的考核结果。至于对审计业务的钻研,审计人员知道其重要性,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去做,即使去做,也往往找不准方向。审计业务研究对审计工作来说,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往往得不到重视。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却是要投入资源持续来做的。审计业务研究机制需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二是形成虚拟组织;三是注重效果;四是形式多样。

3.对审计业务方面的技术革新给予鼓励。对审计业务的技术革新给予鼓励,这样就会带动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的钻研。审计业务的技术革新应基于审计实践,立足于审计业务的钻研。审计业务的钻研是为技术革新服务的,技术革新是审计创新服务的,审计创新又是要为审计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对审计业务的技术革新不断鼓励下,审计业务钻研文化也会越来越浓厚。

4.将审计业务钻研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审计业务钻研一定要与审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审计业务的钻研成果能够运用于审计实践,发挥作用并在审计实践中得到反馈。既不能让审计人员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业务钻研而忽视了审计实践,又不能让审计人员只忙于审计项目而不愿投入时间思考和钻研。审计业务钻研和审计实践并不矛盾。通常来说,审计人员正是为了在审计实践中取得好的成果,才愿意进行审计业务钻研的。

往大处讲,人类的发展需要一些假设和场景想象。往小处讲,审计业务的发展需要对美好前景的假设和对不断向上的文化场景想象。只有依托审计业务的实践和研究,依靠审计人员的钻研,审计的想象才能变成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