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绿韵

 与春天同行 2022-04-03

索云峰 摄

乡间的清明,有一种“云”,翠绿翠绿的。

老宅一带,别说住人,就连经过的也很少,于喧嚣中显出一份独特的幽静。

绿“云”,来自于绕宅的两棵老树,一棵是龙眼,一棵是芒果。这两棵树与老宅经历的岁月一样长。自从老宅建好后,树也同时种下,如今也有三四十年的树龄了。

每年的清明时节,回到老宅,在屋顶的时光,总多于在屋子里。特别是下过雨,两棵老树的绿叶,泛着油亮的光。

对于这两棵树,我们从不曾修剪。于是,这么多年来,枝枝蔓蔓,一团团翠绿的“云”,漂浮在房子的上空。站在屋顶上仰视,这些绿“云”,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

绿“云”下的时光,是悠闲惬意的。搬一套小桌椅,沏一盏清茶,抬眼看郁郁葱葱,侧耳听鸟鸣莺啼,清清静静的一片世界。

年少时一心向往外面的风光,而今静下心来品味,才发现这里或许就是骨子里一直追求的格调。

儿时的清明,扫完墓,去采点野菜。

回到家中,把豆腐切成小块,和野菜一起炖汤。又或者,加点榨菜,将豆腐打碎,再把野菜剁碎,做豆腐羹。

而诸多野菜中,有一种叫野藠[jiào],更是惹人喜爱。

野藠的叶子,可以炒菜、凉拌,还能切碎了和米饭一起煮。把野藠头洗干净后,连着辣椒和调料,一起放入小坛子里,密封好,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开坛食用。

当然,在每年清明的野菜中,香椿芽是不可或缺的。哪些树、哪些枝条快长出嫩芽了,都得心中有数——那时节三天两头去摘香椿芽,这些是必做的功课。这么一来,才能摘到最嫩的香椿芽。

还需要脚力。满山跑,满山找,往往折腾到手脚酸痛,这才摘到足够的香椿芽。

如今回乡,多数已相逢不相识。记忆中那充满野趣其乐融融的清明,已然远去。

清明的色彩是青翠的,这青翠,亦来自于艾草——和春风一样柔和,一团团,一簇簇,散发着清香。

提着篮子或布兜的人,聊着家长里短,手上如拈花般把艾草的叶子采下。等到装满了,一一往自家走去。

采艾草,只是第一步。回到家里,细碎的功夫还多着呢。挑拣洗净,焯水,再剁碎了,和蒸熟的糯米一起放进捣臼,再搓成翠玉一般的青团。

可光是青团,略显单调。于是,还得准备馅料,有芝麻、花生,还有剁碎的菜馅,可以根据各人的口味,逐一烹制。

到了这儿,清明的艾团只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呢?在松树上。松树上黄灿灿的松花,是清明时节另一种赏心悦目的色彩。

采下松花后,小心放入准备好的工具里,用两三天晒花粉,接着去掉杂质。等到这时,开始制作青团。青团包好馅料,先放进模具中,塑形后,轻轻在铺上松花粉的盘子上一滚,就沾满了金色的松花粉。

做好的青团外头金黄,里头透着青翠,是舌尖上的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