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篇中和片尾的诗词,暗示众人命运弦外之音 在《红楼梦》中在片头、篇中和片尾插入了很多的诗词,这些诗词并非和主体的故事内容相关,但却是对众人的一种强调,这就是暗示众人命运的弦外之音。 《红楼梦》中最大一处伏笔莫过于在开篇的时候,曹公对于整本书的自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初读红楼只觉得有趣,不管是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还是刘姥姥和贾母的人物对比,还有诗社里一堆好玩的事儿,反正读就是故事,可是多读几遍红楼却觉得其中藏着悲伤的影子,因为众人的结局大都是一场悲剧。 回首一看,原来曹公早就说明红楼字里行间都是泪。不要怪作者痴,只是过去的岁月有太多的伤。曹公的泪藏在这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诗词中,众人命运之被早就被曹公写到书中,只需细细品味就能知道。 关于宝玉的玉的题外音,在故事的中篇段落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关于石头的诗词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话简单明了点出了红楼梦女儿多悲剧的命运。 石头是宝玉出生时间就自带的,也是全书中最为传奇的一件东西,它是红楼梦整个故事的亲临者,也是贾府众人命运的见证者,他伴随着宝玉经历了红尘一场。那么它所说所述就是真实的故事,红楼女儿多悲歌,其实早在很多小细节里就体现出来了。 宝玉是众女儿的保护伞,他的使命就是经历红尘一场,可是他的经历却是悲伤的凝聚,宝玉见证了所有人命运的悲剧。它把故事流传下去,就给了大家知道众女儿生活和命运的机会,她们应该被记住和被爱着。 刘姥姥同贾府也有很大关联,她三次到贾府见证了贾府兴衰起落,关于她的一句话也讲述了人世间另外一种情谊——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有时候朋友比亲人更好。 贾府和刘姥姥的关联其实很简单,刘姥姥一家因为无钱过冬到贾府打秋风,王熙凤善意的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家也因此度过了难关。 第二年刘姥姥带着地里头茬儿的瓜果来感谢贾府,在短短两天的相处中王熙凤对刘姥姥有了更多的了解,王熙凤已经把刘姥姥当作可以闲话家常的亲戚来看待,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了名字,在刘姥姥要走的时候还送了很多的东西。 王熙凤和刘姥姥之间的埋下的善缘,后来都用到了王熙凤女儿巧姐身上。后来贾府被抄家,巧姐也被卖到青楼,就是刘姥姥耗费很多的财物才把她给救出来。 王熙凤当日小小的善举却给巧姐结下了一段善缘,所以这就是要自己富足的时候,对能够帮助别人就要帮,虽然不求一定能够得到报答,但是有时候就是给自己在积攒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