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的中西医结合应对新冠疫情模式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的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报告中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整合医学模式),有效管理当前疫情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疫情做好准备。 中医药抗疫彰显文化自信 古老的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历史瑰宝,无数次战“疫”彰显出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更加坚定了我们乃至全球对于中医药的认同与自信。发挥中医优势,与西医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中医药将不断焕发新生,大放异彩。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耐新,大地四野明净,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景,这便是清明这个名字的含义。清明节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从最早历法中用以指导农事的节气,逐渐演变为冷火寒食、祭奠先祖、踏青出游的时节。2022年的清明节气由4月5日3时20分开始。一候桐始华 |清明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桐树开始开花,一片春意盎然之景。二候田鼠隐 | 田鼠喜阴凉,清明节天气回暖明显,气温升高,田鼠因阳气渐盛而躲入到洞穴内。三候虹始见 | 清明时节雨纷纷,虹为阴阳交会之气,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温度上升,雨水逐渐增加。清明时节,人们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肝火上扬、伤肝阴的情况。肝气过旺必然会伤脾,脾又是后天之本,气血的运化都要靠脾来实现。所以清明节要以“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要点。清肝气 清明时节,人体内肝阳偏盛,加之情绪低落,易出现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结的情况,此时养肝的关键不在补,重在清。功效:按压太冲穴可清肝排毒,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可两脚交替按压。[穴位清心]—— 极泉穴 
功效: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 均衡饮食,保健防病 饮食方面应讲求清单,以柔肝养肺、温胃祛湿为主,多食瓜果蔬菜,如荠菜、菠菜、山药、土豆、豆芽、桑葚等。养肝气。适当食用枸杞、大枣、 豆制品、动物血、银耳等对肝脏有益的食物。肝脏疏泄有度,则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活动亦能协调进行。慎食发物,发物如带鱼、黄鱼、鲳鱼、蚌肉等水产品;猪头肉、鹅肉、驴肉、牛肉、羊肉等禽畜类。陈皮绿豆鸽子汤 时值清明节气,天气潮湿,易感受湿邪而致病,推荐一碗健脾清热利湿汤,未病先防。汤中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利水除湿的作用;选用新会道地,5年以上陈皮为佳,健脾养胃,理气化痰;生姜健脾温中除肉腥;鸽子、瘦肉益气补中虚。故此汤在护脾胃、健脾理气的同时,又有清热、利尿、祛湿的功效。 【组成】绿豆 250g、陈皮 1个、生姜 2片、中鸽 1只、瘦肉 100g 【做法】 绿豆、陈皮、生姜片洗净备用。 鸽子、瘦肉洗净,切块后焯水。 将所有配料入锅,加冷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至三十分钟,捞去绿豆皮,继续煲三十分钟,放盐适量即食。 【功效】服用有清肺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脾胃虚寒、肾阳虚等怕冷人群不宜服用。 清明时节要动起来,中医讲“久卧伤气“,要经常去野外踏青,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疏肝顺气,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等作用。 《黄帝内经》讲“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亦可选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法来习练,既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保健作用。疫情期间进行户外运动,须戴好口罩,在人少空旷通风处进行。公园、河边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做适量运动,给自己的肺换换气。常做腹式呼吸加胸式呼吸,呼吸方法:深呼吸,尽力扩展胸廓将空气吸入,然后调动腹部肌肉,让空气从胸部向下移送,直至气沉丹田(肚脐眼下方位置),再缓慢的由鼻子呼出,如此循环往复,可清除肺部浊气。 【整理摘编:时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