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思虑论》

 四路口 2022-04-05

方孝儒《思虑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思虑论》读后:

鄙人愚钝,日间孜孜矻矻者,行专业为稻梁谋也。兴趣所致,于史偶有涉猎,略知有明一朝前期更迭事:朱棣残毒,北京取代南京;孝儒至纯,十族变作冤魂。悲夫秋风明月,痛乎生命渺茫;敬其忠烈,为成仁慷慨赴刀山;憎其痴迷,对朱家执拗论是非。故时时困扰之:何等情怀使其高蹈勇烈?虽斯人已逝,若能窥其心迹,或可于今于后有所裨益?天假之便,居然有博友提及其《思虑论》。斯人斯文,岂能不一睹为快?诸多感想,又岂能不付诸笔端?

真乃明清小品文之领军人物也!观览文辞,如登高山领略空阔天地,清新气息扑面来来。然掩卷沉思,又痛怜孝儒之思虑也。殷鉴不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若夫鉴之而不知何鉴,思虑之而思虑不中管钥,于於,其哀岂不甚耶?!若论胸襟见识,一如该文所胪列:历代开国君王于血与火中走出,无不借鉴前代教训也,分封、郡县、抑后宫,释兵权,不可谓不揭尽心力。然终不能保其江山永固、万世传承,缘何?妙文结论一曰:祸乱常起于所忽所不足疑之芥微末端。结论二曰:因其不可预测,防不胜防,非人智力所能及,乃天道使然。结论三曰:毋需拘泥于当世事务,以至诚大德结乎于天,天怀慈悲或可佑其长远。呵呵,敬请原宥吾等草率鲁莽:此乃典型之酸腐秀才悖谬不堪哉!何以如此激烈言之?二曰三曰即已矛盾之至,天道何用耶?死也轻易,可惧而在于思维混沌也!

社会建构之于个人也,吉凶命祸福莫大于此已矣。然则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困苦危厄多由人之所为而不自知焉。亚夫绝食,灌夫骂座,逞个人一时之义愤,冤屈何曾堵绝?五代十国,宋齐梁陈,臣弑君,弟杀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能见到一人为社稷为庶民而喋血也?天命不足畏,权威不足仰,众说不足从,旧说不足因,拯救自己者唯有自己也。菩萨妖怪,总是一念;亦恶亦善,实为天性。订法律抑制恶性,讲理性弘扬德性,每个个体凭此才能再造灵魂,真正获得新生解放也。方先生若地下有知,借问:吾之思虑比君之思虑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