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山村学校能够成为教育样本,它有怎样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基础教育研究 2022-04-08

带着真问题,去找寻解决方案

才是学习本来该有的样子

2020年,一所坐落在北京怀柔区深山里的地地道道的山村小学,被选入《全球教育报告》,成为教育样本之一,受到诸多教育者的关注。

为什么山村学校能够成为教育样本,它有怎样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这所位于北京怀柔区燕山南麓的九渡河小学,拥有大部分山村学校相同的困境:地理位置偏远,优质教师资源严重匮乏,生源来自周边村庄与镇福利院……

但这样一所平淡无奇的农村中心校,却在2020年因新上任的校长带来的机遇,历经半年浴火重生的教育改革,走出办学困境,变成辐射周边的乡村样板校。

乡村教育改革如何破局

2020年初,北京十一学校开始对口支援九渡河小学,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副校长于海龙成为九渡河小学的校长。

既然要突破乡村教育困局,那就要找准切口。于校长深度分析九渡河小学的现状与周边资源后,决定从资源最匮乏的师资与课程入手。

于校长在九渡河小学周边六个村村口贴出了一份招聘“乡村教育合伙人”的海报,两周以内就有80多位手工艺人报名,有做豆腐的、做灯笼的、养蜜蜂的、养鱼的、养蚕的、榨油的······

最终学校挑选了40位手艺人,并改造部分房屋,建起了木工坊、厨艺工坊、豆腐工坊、非遗工坊、创美工坊、种植养殖工坊等多个工坊课程教室,学校课程也一下子增加20多门。

传统手艺如何成为PBL课程

在众多手艺人中,有一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浆水豆腐”的第五代传人,成为“豆腐课程”的主讲老师之一。他为孩子们讲解制作豆腐的技能,示范磨豆子、点豆花、做豆腐、油豆皮的工序,并解答孩子们在实操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另一位主讲老师则会负责介绍每节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后续思考问题,辅助孩子们完成比较难的操作。

“豆腐课程”并不是让孩子们做出好吃的豆腐就算结束,做豆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卖豆腐,这就变成了一个很现实的挑战。在这个挑战下,学校里原本的各种文化课程就能被融进来了。

比如说,磨豆腐需要计算黄豆和水的比例,孩子们愉快地学会了数学课标要求的百分数知识;做豆腐乳需要切等分的小块,孩子们知道了如何精准计算长、宽、高;为了推销豆腐,孩子们还要自己绘制营销海报,编写广告文案;卖豆腐的时候,不仅要把各项成本核算清楚,还要把收入记录明白;……

最终,他们把豆腐推广到了北京十一学校的食堂,还就近和北京餐厅签订了采购合同。现在,九渡河小学食堂每天能卖出60多斤浆水豆腐。

一个看似简单的“豆腐课程”,其实只是引入了一个壳,老师从零开始,把数学、语文、德育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融入到课程里,孩子们从一个个任务驱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技能与知识点,学会使用仪器测量质量、体积和温度等。

最后还会进行复盘,孩子们会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反思每一个环节,分析下一步该怎么做。在这样的课程里,孩子能学到的东西,远远比课程标准要求的还要多。

一学期过去,九渡河小学开设的6个工坊、20多门手工课都收获相应的成果,不仅如此,在区域教研员对九渡河小学做的学业水平检查中,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一样都有大提升。

教育就是找寻学习本该有的样子

带着真问题,去满世界寻找解决方案,这是学习本来该有的样子,也是未来学校教育一直在践行的教学方式。

在九渡河小学里,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包含解决真实的问题。老师们引导孩子对整个九渡河地区的产业进行调研,他们画出了山区的产业结构分布图,形成了山村的生态和学校样态融合的模型。

孩子们通过种植养殖、乡村美学、厨艺、非遗、木工等课程的学以致用,帮助村里的木工、板栗农户、剪纸作坊、民宿等接上了脱节的产业链。

仅仅半年时间,一所小学成了山村生态链的“链主”,学校不再是孤岛,反而成为山村发展的促进者,赋予贫困乡镇新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