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勤根:益肾活血汤-治慢性肾脏病CKD3-4期】

 昊晟堂 2022-04-11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的、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中医中药在CKD的病因病机分析、证候证型以及预后转归方面均有独到的优势,能够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且结合现代化检测方法准确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从而提高了疾病分期准确率,并能精确评价、验证治疗效果。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东台市中医院、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70岁以下;2)CKD 3-4期,且未进行肾脏替代治疗;3)符合中医慢肾衰脾肾虚损,瘀毒内蕴证;4)血红蛋白≥80g/L;5)告知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不符合CRF纳入标准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脑卒中、消化道溃疡活动期、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严重营养不良;3)观察期间自行使用其他药物,影响疗效者;4)不能按照规定服用药物,影响疗效判定者;5)孕妇或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营养,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代谢紊乱,调节钙磷代谢紊乱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健脾益肾,祛瘀通络法贯穿始终,自拟益肾活血汤,方剂组成:生黄芪30g、炙黄芪30g、仙灵脾15g、杜仲10g、菟丝子12g、丹参15g、川芎10g、当归20g、白术20g、茯苓20g、薏苡仁30g、六月雪15g、积雪草15g、石苇30g、玉米须30g、车前子10g、制大黄10g、苏梗10g、姜半夏9g、陈皮8g。
加水10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日1剂,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服药期间,两组均保持健康体重,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疲劳,调畅情志。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0.6g/(kg∙d),热卡摄入量维持在147kJ/(kg∙d)

1.5 观察指标

1.5.1 疗效性观测:1)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增多,肢体困重,食少纳呆,舌苔厚腻、舌质紫暗,脉沉的变化。2)血清学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清β-微球蛋白、血尿酸)、eGFR(MDRD公式计算)、Ccr(由Cock-croft公式换算得出)、血清钾、钙、磷、钠、二氧化碳结合率变化。上述症状存在或指标表现为异常则计1分,否则为0分。

1.5.2 疗效判定:依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判定。其中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5.3 统计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检测指标异常、严重程度、消除方法,以客观评价其安全性。 

1.6 统计学方法:建立 Excel 数据库,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如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否则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1 临床症状评分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2 血清学指标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评分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3 临床疗效  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有统计差异,具体趋势见图1。

2.4 安全性  治疗后,经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从复发情况比较来看,其具有统计差异(P<0.05);从不良反应比较来看,其结果无统计差异(P>0.05),总体分布情况见图2、3。




图 1


图 2


图 3



体 会

祖国医学依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可将其归结于“关格”、“肾风”、“癃闭”、“溺毒”、“虚劳”等范畴。初期病变在脾肾两脏,后期心、肺、肝、三焦等脏腑亦出现病证,病势泛化,营血证增多,少阳决渎之枢和脾胃升降之枢不通,导致浊邪壅阻,出现肾络瘀阻,难以逆转,难以复通,终期主病与客邪相激,变证从生,危及生命。

自拟方益肾活血汤可培补脾肾,祛湿化浊,行气活血。方中仙灵脾、杜仲、菟丝子滋养肝肾,直达病所;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补益先天,健脾化湿;半夏、陈皮、苏梗、丹参、川芎、当归、大黄燥湿行气,活血祛瘀;六月雪、积雪草、石苇、玉米须、车前子排泄浊邪、清利排毒。全方共奏健脾益肾、活血祛瘀、排泄浊邪、清利排毒之功,以达邪实渐袪,肾气渐复,稳定病情,延缓肾衰竭进展的目的。

现代药理也表明仙灵脾能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肾上腺皮质轴、胸腺轴等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杜仲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可对抗免疫抑制作用;黄芪能改善肾脏血供,降低血黏度,增加肾动脉血流量,改善糖脂代谢,参与免疫调节,减轻免疫因素造成的肾损伤,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有保护作用,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大黄可影响氮质代谢,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抑制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延缓肾硬化。丹参、当归、川芎可改善炎症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软化增生和粘连的结缔组织,延缓间质纤维化,达到去炎消肿、推陈致新的功效。


图片

参考文献:

[1]徐金升, 何雷, 张胜雷. 2017年慢性肾脏病重要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 2018,33(01): 32-39.

[2]张李博, 吴金鸿, 王瑶, 刘光珍. 刘光珍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J]. 四川中医, 2021, 39(04): 9-11.

[3]张荣东, 林莺, 刘利华. 国医大师邹燕勤从肾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 28(06): 109-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