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心动周期长短不一,心室律绝对不齐,因此,房颤患者的各项参数测量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重复性差! 各房室腔大小大家还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少误差,但房颤的舒张功能评估依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躺平----包括我自己。 但是,终究有人会非常执着地想了解房颤患者的舒张功能评估,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2016版舒张功能指南为了简化评估流程,在诸多参数中进行选秀,四大评估参数脱颖而出。 这四大参数的共同优势在于:简单、可行性好,重复性高! 但事实上,单纯使用四大参数进行评估会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这个表格中,中间这个“不能确定”是什么鬼?我们又该如何确定呢?上一期我们了解了为啥评估舒张功能常用的四大参数不再那么好使。 房颤患者的舒张功能评估(上)--为啥不能使用常规参数? 上班的时候,抽空留图,身边的学生对这花花绿绿的图特别好奇:“好像第一次看见哎。” 没错,您猜对了!我正在存取的是左室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就是上面面这玩意儿! 第一次看见是因为--平时真不咋去用它。2016版舒张功能指南也因为它的重复性较差而把它打人了冷宫 列为次要测量指标。 把这个次要测量指标拉出来的目的是想说明:舒张功能的评估应该是多参数综合分析的。 舒张功能评估除了四大参数,还存在其他参数,在四大参数不够用的情况下,就可以拎出来进一步分析了。 这些参数包括但不仅仅包括: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肺静脉S波、D波、S/D、等容舒张时间(IVRT)...... 无论是2016版舒张指南,还是2020年出台的国内的相关指南,发现对房颤的舒张功能评估有如下建议:
1. TR峰值流速>2.8m/s提示LAP增高。 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160ms)可以准确地预测左室舒张压增高及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 对于无明显TR反流束的患者,可测量其他多普勒参数,包括: 二尖瓣 E 峰峰值加速度(≥1900 cm/m2); IVRT(≤65 ms); 肺静脉舒张期 DT(≤220 ms) E/Vp 比值(≥1.4) E/e’比值(≥11) 二尖瓣流入道血流随RR间期变化的变异性对于房颤患者舒张功的评估有一定价值,这是因为在左室充盈压增高时,二尖瓣流入道血流随 RR 间期变化的变异性减小。

可以发现,上面所有的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还是有点难理解。 赵格格尝试着来解读一下哈。 

这个参数是相对最容易获得的。因此千万不要错过。
昨天有网友留言说不理解为啥三尖瓣反流速度可以提示左房压。 简单解释一下哈!
 三尖瓣反流可以计算得出收缩期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差,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160ms 可以准确地预测左室舒张压增高 测量完三尖瓣反流流速,我们可以进一步测量一下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 测量方法:心尖四腔心切面,取样线位于二尖瓣瓣尖水平从二尖瓣 E 峰峰值至零刻度(左室充盈)水平。
心肌越硬,二尖瓣E峰DT越短。LVEF 值减低的患者出现 DT 缩短提示左室舒张末压升高。 
因此,房颤患者二尖瓣E峰DT小于等于160ms时,再结合三尖瓣反流流速大于2.8m/s,我们可以认为左室舒张功能出现了问题。 二尖瓣 E 峰峰值加速度(≥1900 cm/m2); 
等容舒张时间 IVRT(≤65 ms); 正常个体的 IVRT≤70ms,当 LAP 升高时,IVRT 会缩短。
肺静脉舒张期D波 峰值减速时间(≤220 ms)

4. E/Vp 比值(≥1.4) 
5. E/e’比值(≥11) 如果使用双多普勒探头,单次搏动中的 E/e > 10 表示与 PCWP> 15mmhg 相关的舒张功能障碍。 如果没有双多普勒探头,就测量三个以上非连续的心动周期并取平均值。 
左室充盈压增高时,二尖瓣流入道血流随 RR 间期变化的变异性减小,也就是黄线越平直,说明左室充盈压越高,舒张功能越差。  综上所述,评估房颤患者的舒张功能时,需要用多参数综合评估。最有价值的两个参数为:三尖瓣反流流速及E峰减速时间;如果三尖瓣反流难以获取,就进一步结合二尖瓣E峰加速度、左室等容舒张时间、肺静脉 D 峰峰值减速时间、E/e 以及左右心房比例等等多个参数进行综合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