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拳一定要牢记:身是气之囊,气乃劲之源,劲为拳之本。

 大海纳百川 2022-04-13

Image
Image
好久都没有写太极拳方面的文章了。因为过去的这些年写的真是不少了。今天说点什么好呢?想了想,就随心而写吧!

身是气之囊,气乃劲之源,劲为拳之本。

练太极拳到了今天确实已经近乎失去了它本有的灵魂。因为只要沾上这个拳字,那就必然是暗含了攻防的意识与技术。这就好似只要是舞蹈,不管叫什么舞,它就一定是要按照舞蹈的规矩去跳才行。

可是现在学太极拳的人这么多,有多少人是在按照攻防的意识和技术在练呢?

我们也不把这个事情弄的多么复杂难懂,我们就说劲这个事。请问有多少练太极拳的朋友们有内劲啊?你说你练拳或者推手力量很大。对不起,力量和劲还真就不是一个玩意儿。

只要你练对了,你是绝对能感受到力量和劲是两回事。

其实,这也是很好分辨的的一件事。我们不练太极拳也是人人都有力量,力气的。而太极拳练对了,就能感觉到练出来的劲和我们原来本有的那个力量,力气真就不是一个东西。

所以,如果你练太极拳还是在用之前的那个本力,或者练来练去都是原来的那个本力感,不同的无非就是感觉本力大了一些,那么对不起,你练的真不对!

我们练太极拳为什么总说劲,内劲,懂劲,听劲,化劲,发劲等等,而不说懂力,听力,化力,发力?就是为了说明练太极拳要练出这个劲,劲和力是两码事。如果没有劲,不管是拳里有本力或者丝毫无力,那么练的就都不是太极拳所要的。

Image


说到无力,这更是现在很多人学练太极拳的误区。认为用力就不是太极拳,动起来就会滞。用力练确实不是太极拳练法的根本要求,动起来也影响流畅,可不用力的情况下却又没有内劲这也仍然是错的。

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大家,太极拳不许用力练的目的就是为了练出劲。可如果软绵绵的,放松着练,是没有用本力,可是也没有练出劲,那么就没有达到不用力练太极拳所要求的目的。

那么,太极拳的劲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我告诉大家,想要练出太极拳的劲就离不开人体的气。

人的气足,气畅,人的力量就大。反之,力量不大的人,气血或是羸弱,或是瘀滞。因此,太极拳想要不用力却能有力,也就是练出内劲,古人发现在气血上下手即可。所以说,气乃劲之源。这也是为什么练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道理所在。

想要行气运身,就必须要在身体上做一番合乎其理的工夫。因为,身是气之囊。

这也是为何练太极拳要对身体有那么多要求的道理所在。而不是为了摆姿势好看才有身体的那些要求。

比如身体要松,要充分的松,这是为了气通。身体松却不能懈,因为懈了就犹如气球瘪了一般,就么有了膨胀劲。所以,身体既要松可又不能懈,那么就要在身法上按照要求去做。

可我发现现在教太极拳,练太极拳的人在身法上,也就是拳架子上根本就不是用气来撑开架子的。而是用力,放不下本有的力。这么做就好似用筷子,木条在气球里面支撑,这样的气球怎么能练出浑圆的劲呢?气球想有气球的样子就的用气吹。所以,太极拳的架子离不开气。而现在大多都是在用力撑架子。

这就是为何太极拳要始终松的目的所在,即为了得气。而做到身法的构架要求是用气在意念的操作下,神经的感受下来实现的。这样才能练出来劲。这纯粹是里面出来的东西。

Image


太极拳是绝对不能按照抻筋拔骨去练的,那样是绝对练不圆活的。所然筋骨的抻拔会增长力气,可是太极拳要增长的是劲,不是力气。这是很多人一直都很混乱的。所以会把抻筋拔骨的练法往太极拳里想当然的安。

太极拳的松实际是与用力气的抻拔对筋骨正好截然相反的练法。你说太极拳不练筋骨吗?它也练的,它的劲的形成是绝对离不开筋骨的。可它是反着来作用筋骨的。

我打个比方,筋骨譬如钢筋。钢筋往两侧拉是抻拔,有它抻拔的效果,正所谓,筋长一寸,力长十分或寿延十年。那么既然只要是筋长了就有它的好处,太极拳的松肩坠肘,松腰落胯的练,筋会不会也被拉长啊?这是肯定的呀。所以,它不用力,要求放松的练法要求就是在筋上也有长力的作用的。

但话还是要说回来,太极拳是不以抻筋拔骨为松的目的,形成劲力的方法。它还是主于气。在松而气通的前提下,筋自然就跟着长了。而它为了防止出现懈,又为了能实现如气球般的那种膨胀效果,当然就要考虑到气了。是用气来作用筋骨,身架的。而不是用筋骨来作用身架,致使气行受到影响。

这是太极拳为什么要重视气,以及能形成内劲的练法原理所在。

有了这些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之为拳。只有在练习的时候保持这种状态加入攻防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行气运身,才能让劲从单一的变成多样的,灵活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重点,太极拳的攻防练的绝对不是你来这一下,我如何躲开化掉再回去一下。那不仅仅是下乘的,而且也达不到理想效果。太极拳的攻防一定要有这个劲作为基础,否则作用到物体上就没有功效。而有了劲,在攻防中练的是劲,而不是招式怎么攻防,是劲的攻防。太极拳练劲的攻防能力是依托着招式而已,而不是练招式的攻防。这是太多太多人向来都没有弄清楚的!

其实攻防很简单,根本没有必要弄的很神秘,麻烦。攻防就是屈伸二字。有屈无伸,打不了人,有伸无屈也容易挨打。所以,太极拳也好,还是什么拳也好,在动作上一定要有屈伸的反复变化。而且这种屈伸变化是周身的,不是胳膊或者每个局部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绝对没错的。如果没有动作的收放屈伸,那么劲就没法练出收放屈伸。没有劲的收放屈伸,打到人的身上也如挠痒痒,遇到来力也是弱不禁风。所以根本上就是练的劲的屈伸,是借助身体的招式屈伸而练内在劲的屈伸。而招式动作屈伸收放的转换要快,那么劲的屈伸转换才会快。因为招式动作是劲的载体。

而招式动作的屈伸想要转换快,就得收放的幅度,间隙小,这就是非常先进的,科学的攻防理念。攻防要练的根本之一也是这个东西。你像我们在记载中总能看到过去的练家子也没有看怎么动,对方就出去了,就是练出了这个快。而这个快的里面必然暗含着里裹外撑的东西。就在那一个点上都得有里裹外撑的东西。说的再简单一点,能把人崩出去绝对不是一个往某个方向的力的大小,而是在于他的自身里外的合力。

说到这,能看懂的人就微乎其微了。说之无益!实在是练法大多不对所致。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不到一层迷。功夫是练出来的,方法不对,练不出来,那么就对自己没有感觉的东西或是不理解而否定,或是盲从相信而错解!但愿大家在本文中各取所需,开卷有益吧!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Image对你有话说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