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投资与“后视镜”

 三元核心策略 2022-04-13

每每和朋友交流价值投资,朋友总会提到一个问题,你是在拿过去的数据推演未来,是“后视镜”。“后视镜”代表两个层面,一是过去好的企业未来不一定好;二是过去的估值不一定能代表未来的估值。

很多朋友都提到这个问题,代表了他们心中对价值投资的忧虑。未来的不可预知,就是风险。风险客观存在,无法回避,我们只能客观认知并积极应对。

一、“后视镜”并非价值投资独有。

统计学的意义就在于使用已知世界的数据推断未知世界。统计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最典型的莫过于保险行业。人身保险费率厘定的依据是生命表,而生命表就是死亡率数据的统计。可以说,寿险行业盈利的基础就在于生命表的有效性,即历史数据的有效性。

拿股市而言,大众最为喜欢的技术分析流派,其理论假设基础有三点:

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

2、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

3、历史会重演。

可以看到,历史会重演是技术分析成立的基础之一。技术分析是从人的心理因素考虑的。市场中进行具体买卖的是人,由人决定最终的操作。这一行为必然要受到人类心理学中某些规律的制约。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心理(贪婪恐惧等)决定人的行为(买入、持有或卖出),买入力量强于卖出力量,股价涨,否则,股价跌。人的心理最大特点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人的心理状态会重复,人的行为会重复(所以技术图形会重复),在这种重复中,技术派就有了赚钱的基础。

价值投资也相信历史会重演,但内涵却完全不同。技术分析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决定股价的涨跌,而价值投资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决定股价的涨跌,因此价值投资关注的是“越赚钱的企业越值钱”这个客观规律的重演。

这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关注重点不一样。

因为股价=PE*EPS。技术分析关注的是PE的变动,而价值投资者关注的是EPS的变动。PE的变动是实时发生的,因此技术分析更多关注短期;EPS变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因此价值投资关注长期。

综上,对用历史推演未来的方式,我们应客观看待。这种方法应用广泛,并非一无是处,“后视镜”问题也不是价值投资独有。

二、投资是一场概率游戏。

过去的经验在未来是否适用,没人可以预知。对价值投资如此,对技术分析同样如此。

既然没有100%,就只能想办法提高获胜的概率。投资其实就是一场关于概率的游戏,获胜概率越高,获利概率越大。

我们扔硬币时,假如扔10000次,会发现正反面概率趋近于各50%,假如只扔三五次,出现正反面的几率就缺乏规律了,因为这时候,运气会带来偶然性。对于交易者而言,分清能力和运气极其重要。很多人在股市里,开始买了几只票赚钱欢欣鼓舞,盲目自信,加大投入跑步入场,很快接受市场洗礼,最终黯然出局,这就是分不清能力与运气的结果。

过去的经验在未来的应用过程中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后视镜”的问题根源,对此,三元核心策略认为,应做到正确认知,尽力避免、提早发现和积极应对。

1、正确认知概率。

优秀企业持续优秀的概率高于平庸企业做大做强的概率;胜负已分的行业龙头企业的稳定概率高于行业混战中的企业;消费类、医药类企业业绩稳定概率优于其他行业。关于此类概率的分析可参考九九归一:渡劫飞升(终篇)--再谈三元核心策略

所以,三元核心策略更愿意选择消费类、医药类的优秀企业,在这些优秀企业中,优选胜负已分的行业龙头。这样的企业持续优秀的概率更高。

拿格力电器来看,其1996年上市至2012年,17年间股价增长99倍,年化复合回报31%;而2013年至今,6年间股价增长3倍,年化复合回报26%。从投资收益看,之前17年的年化复合回报更高,但以三元核心策略的标准,我们更愿意投资2013年之后的格力。原因就在于,尽管曾经的格力也很优秀,但在行业混战时,并不能确定格力胜出,此时投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2013年之后的格力,市场地位已经稳固,投资不确定因素在减少,投资获胜的概率大大增加。事实也证明,格力电器实现1000亿营收花了20几年时间,但从1000亿增长到2000亿,却仅用了六年!强者恒强的道理,在格力的身上体现无疑。

同理,对市场热炒的高科技领域,我认为现在不是参与的最佳时机,原因有三:一是没有发现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二是高科技企业还在混战阶段,不确定因素较多,最终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或许百不足一,概率过低;三是我对科技进步的趋势无法把握,同时看到技术踏空的现象屡屡发生,对看不明白的领域,我选择观望。

2、与其害怕,不如做好研究。

       曾经有小伙伴提过要用刨祖坟的态度对待选择的每一家企业,弄清楚其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三元核心策略今年在做的研究也是对优秀企业刨根问底,不过我们不是在找问题,而是在寻找其持续优秀的基因

任何一家优秀企业都有可能变质。变质的原因很多,比如产品不再有市场、领导人的错误决策、竞争对手的崛起等等。无论什么原因的变质,都会在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

我们不看盘,平时的大量时间是用于研究企业。仔细阅读分析每家优秀企业历年来的财报,让每家优秀企业在我们心中形成画像。见惯了优秀企业日常的模样,当其某一天突然长了一颗瘤子的时候我们才能迅速发现并采取措施。要不然,还会认为那瘤子一直都在呢。

同样以格力电器为例。

格力电器对应收账款的管控非常到位,其对经销商一直采用“先款后货”或“现款现货”的模式,这种模式带给了格力电器充沛的现金流,同时降低了其坏账风险。

年度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Q3

营业收入

1200亿

1400亿

1005亿

1101亿

1500亿

1500亿

应收账款

18亿

26亿

28亿

28亿

58亿

66亿

应收/营收

1.5%

1.86%

2.79%

2.54%

3.87%

4.4%

上表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在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占比极低。

应收账款的背后,是产品的强势。销量好的产品才可能采用“现款现货”或者“先款后货”的模式。“先货后款”(俗称铺货)这种对现金流极其不利的模式通常发生在弱势的产品身上。铺货是一把双刃剑,看似增大营收的同时,增大了款项回收的难度,利润质量下降。

所以,当某一天,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依然稳定,应收账款却异常增加时,我们就需要警惕了。

而警惕的前提是,你知道格力电器平时什么模样!

与其对风险忧心忡忡,不如接受它,正视它,研究它。我们需要做的,是知道优秀企业长什么样,当他局部变异时,我们能够重视和警惕,而不是等到企业完全变脸时,再被动的应对。

3、积极有效的应对。

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即便做了再深入的研究,我们也无法彻底规避风险。所以,我们还需做好准备,风险真的来了该怎么办?

三元核心策略认为,积极的应对措施是:尽量降低风险发生时造成的影响,最佳工具为资产配置。关于资产配置的讲述,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三元指数的启示--九九归一:渡劫飞升(五)

按照三元核心策略创立之初的理念,单季度EPS增速为负就应离场观望。现在看来,这是缺乏对企业深入认识,浮于数据表面的幼稚想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季度都平稳增长,业绩波动在所难免。优秀如格力电器,也在空调行业大幅下滑的2015年遭遇业绩下滑,至于伊利股份,单季度增速为负的情况更是时常发生。

遇到增速不及预期甚至下滑,应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是否还在,企业护城河还在,就可以继续持有观察,通常优秀企业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很强的。对这一点的判断,更多的功夫应花在对企业的深入研究上。每一家优秀企业都经历过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经历过顺境,也经历过挫折。其在逆境时的表现也可成为我们参考的依据之一。

资产配置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当某家企业发生业绩波动时,组合配置中其他股票的盈利是继续持有观望的物质基础。

三、正确应用历史统计法。

历史统计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三元核心策略的估值体系就采用历史统计法。

先说一句题外话,很多小伙伴非常关注估值,但我们现在极少会提到估值,在我们看来,选股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估值。对于长期持有来说,净利润的复利增长才是收益的主要来源。至于估值,真不是重点,只需不买在高估位置即可。

过分纠结估值的小伙伴,建议再看看这篇文章:九重雷劫之九:关于过山车

三元核心策略统计优秀企业估值低估时的PE估值水平,以此为依据确定买入估值。

这里边有三个问题:

1、第一个是我们自己问自己的:以年统计PE历史估值,上市时间最长的也就20几个数据,样本量是否过小?

就统计而言,20几个数据拿来做统计分析,样本量确实过少。如何解决呢?我们将统计周期缩短为季度,这样统计样本量扩大至四倍,可以有效增大样本量。

同时,我们会做行业估值分析,统计分析行业中其他优秀企业的估值数据,找到行业估值中枢。

我们统计的目的是找到市场情绪悲观时对企业的估值水平。PE估值下滑的原因有两个:业绩增速过快或情绪悲观,因此数据中会剔除业绩增速过快导致的估值下滑。

统计周期的缩短和行业估值数据的加入,使我们分析每一家优秀企业的估值时,有大量的样本数据可供分析,使我们的统计样本这样的数据分析,统计误差大大降低。

2、第二个是很多小伙伴问到的:历史统计法和绝对估值法谁更有效?

其实这两种估值方法无所谓优劣,只是适用对象不同。

历史估值法适用于上市时间长,经历过市场反复检验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统计样本量大,市场经历丰富,不同环境下的数据均可采集,便于客观分析;

绝对估值法运用更广泛,对企业估值更客观。但绝对估值法需要依据企业现状预估增长,预估与现实差别较大时风险会增大。

三元核心策略选择的投资标的是上市时间长、规模大的优秀公司,我们的投资体系并不强调择时,只需买在合理或低估即可,并不追求估值的绝对精确,也从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因此历史统计法对三元核心策略来说,简单实用。简单实用的估值方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会更便于学习和掌握。

3、第三个是资深学员问到的:我们统计了低估值数据,作为买入依据,能否以此方法统计高估值数据,作为卖出的依据?

我们统计了市场悲观时候的估值水平。悲观时,敢于买入的以理性投资者居多,他们对一家优秀企业的价值认定是趋同的。因此可以看到优秀企业的低估值是有底线的,低估水平也具备较强规律,具备参考价值。

市场情绪乐观乃至疯狂时又是谁在买入呢?此时往往是理性投资者卖出散户买入,散户的非理性会将股价推高到哪种程度,谁也不得而知,因为散户的感性情绪是毫无逻辑依据的。因此,以散户的盲目乐观作为卖出依据不合理。

这告诉我们,历史统计法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

我们所采用的的历史统计法,只适合业绩不断上涨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的EPS是不断增长的,股价低的时候估值也低,统计低估值数据可以有效反映市场悲观时对企业的定价。

而业绩波动大甚至不断下滑的企业,EPS不能持续增长,股价低的时候估值不一定低,反而可能变高。比如我们常说的长安汽车,股价一路下跌,估值却一路上涨。这种低价格并不能有效反映市场悲观时对企业的定价,相反还会带给我们错误的引导。

三个问题,反馈的是历史统计法运用中的关键问题,一是运用在适用的地方;二是需要注意样本统计数量和数据筛选。

将统计方法用在不适用的地方,忽略小样本量统计可能带来的偶然偏差,都是历史统计法应用的大忌。

三元核心策略将历史统计法应用于上市时间长、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将其历史上每季度低估值水平作为买入估值参考依据,这样的统计,数据样本丰富,统计结果理性、真实,具备有效性和实操指导意义。同时,三元核心策略还结合我们所做的行业估值中枢分析,共同确定一家优秀企业的买入估值区间,这样发生统计偏差的概率更低,有效概率更高。(关于估值中枢可以参考:九重雷劫之三:估值中枢的意义

历史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后视镜”问题客观存在,但其并非无解。三元核心策略坚持选择优秀企业(持续增长稳定性更高),深入研究优秀企业(知晓优秀企业的基因,基因变异时提早发现),低估或合理估值时买入(估值在低估、合理和高估中轮回,不买在高估位置,估值上涨概率更高),做好资产配置(以配置中其他股票的盈利抵消风险发生造成的亏损),当种种高概率盈利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时,盈利的概率就自然提高了。

结语:优秀企业的面纱未曾揭开前,如同雾里看花,朦胧、未知;揭开后,却见其简单、纯粹。这是我们不断研究优秀公司得出的结论。优秀企业,没有复杂的模式,没有复杂的隐藏粉饰,财务报表简单干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逐渐披露,在未来一段时间,三元核心策略将陆续发表我们对优秀企业年报的解析,这些解析,只为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优秀企业的模样。只愿更多人,放弃与上市公司的斗智斗勇,选择与简单干净的优秀企业为伍,与中国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

与其站在门外反复思量风险却不得其果,不如沉下心来,走进价值投资,去仔细瞧瞧优秀企业的模样,相信你也会和我们一样,看到与想象完全不同的美好画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