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43篇:读书有悟∣扶放有度与课堂教学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4-13

扶放有度与课堂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费希尔和南希·弗雷合著的《扶放有度实现优质教学》一书的内容较为单薄,我用了一天的时间便读完了。从整体印象上看,这本书与《可见的学习》《学习质量评价》等著作相比,没有提供太多的理论知识,所以读完之后的收获也没有那么大。不过本书在某些点上,还是能够给教师一些启发。

所谓“扶放有度”支架式教学框架,实质上就是将认知负荷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教师与学习者的共同体中,直至最后学习者可以独立进行实践和应用新知。作者认为这种框架实现了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成功转变。在我看来,“扶放有度”并不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原理,只是教学的某种原则。“扶”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大人搀扶着小孩学习走路,“放”自然可以想到大人完全放手,让小孩自己走路。而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师完全“承包”学生的学习,不给他们一点自主探究与尝试的机会,这肯定不行,但不提供任何支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思,似乎也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于是作者就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这样一个中庸的教学原则——扶放有度,至于这个“度”究竟是什么,其边界在哪里,相信作者也没办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述。

“扶放有度”理念指导下,作者提出了“扶放有度”的实施模型,即通过教师示证、教师辅导、同伴协作和独立表现来实施教学。所谓“教师示证”,就是教师指定学习目标,告知有经验的读者、作者或者思想家对所学信息的具体处理方式。一般说来,教师是通过直接讲解、示范或者出声来演示这一思考过程,以帮助学生获得在解决问题、理解指令与文本互动时所需要的思维技能。所谓“教师辅导”,就是教师针对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辅导,例如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等。所谓“同伴协作”,就是共同探究,充分对话,并且围绕某个任务进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独立表现”就是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独立地运用信息、观点、内容、技能和策略,这也是知识学习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不依赖于他人、有独立表现能力、对信息有个人见解、对资料有筛选能力、不人云亦云的学习者。在我看来,这一框架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想想我们在生活中学习某项技能,遵循的也是这样的流程。例如学开车,一般是教练先讲解示范,然后教练指导学员进行练习,最后能够独立开车。当然学开车的过程中,同伴协作的作用不是最必要的。

在这个框架中,我最为感兴趣的是作者在“教师示证”阶段提出的“出声思考”。在作者看来,有效出声思考的关键在于第一个传达该信息的人,他是如何描述作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如何应用所学技能、活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评估是否成功实现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将自己对某个问题、某个理论的思考与学习过程,用明晰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既是一种示范,但示范的不仅仅是某个结论,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接着,作者提出了出声思考的五个关键点:一是在进行出声思考时要做到简明扼要,不要让学生沉浸在琐碎的、无关紧要的细节当中;二是在设计出声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思路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三是在出声思考的时候要找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例如使用“我”“你”这样的对话语词;四是把自己想象成专家在思考;五是命名自己的认知与元认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思考。书中提供了一个生物老师用出声思考的方式来讲解细胞吞噬作用的案例,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更有用武之地。

我在读高中时,有一次老师讲一篇复习资料上的现代散文,他不是直接给我们讲答案以及答题要点,而是花了一些时间带领我们解读了这篇文章。我印象非常深刻,记得老师读一句停下来,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讲给我们听,讲完一段还会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当时我就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对我们很有帮助,于是也模仿老师的思考过程去解读其他文章,果然很多难以读懂的文章都被我“消灭”了。当时只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很新奇,并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出声思考”,而且在我工作以后教高中语文,我也没有把这种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传承下来。

本书的作者是在“教师示证”阶段使用出声思考的,实际上,单就出声思考本身而言,其应用范围应该是很广阔的。我家小孩在数学学习方面进步比较慢,曾经有老师指出要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这就是一种出声思考的方式。或者说,出声思考不仅仅能够用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可以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小孩在做数学题时,以前只追求一个正确答案,现在有意识地出声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清楚了,才标志着他真正想明白了。据此,再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读完文本之后获得的某个概念或结论,而是花一些时间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我相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有很大作用的。此前,我曾经提出要在“文本”和“结论”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例如学生通过某句话概括出人物的某个性格特征,如果学生仅仅是找到了这句话,并且直接给出了答案,这样还不能算完。最好是学生能够用出声的方式讲一讲自己是如何从对这句话的解读中得出相应结论的。

阅读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提炼出某种阅读策略,然后将这种策略应用于不同的文本,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具体文本的真实理解过程。这种“真实理解”也是培养阅读技能的重要方式,而出声思考就是“真实理解”的必经之路。希望语文教师能够多关注出声思考这一教学策略,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