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界的神级天才,用公式证明“神”的存在,被质疑绝非人类智慧

 昵称UZWbF 2022-04-13

1887年12月22日,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拉马努金出生了,他的出生完美诠释了天才2个字的含义,除了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拉马努金一生留下4000多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甚至一些人认为,拉马努金曾用公式证明了神的存在,那么这句话是真是假?又该如何解释呢?----引子

大家好,我是总爱刨根问底的Angel安琪。世界上永远不缺天才,这些人总会在各个领域给我们惊喜,今天咱们故事的主人公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顶级天才,就连英国大数学家哈代都称赞拉马努金,是一位创造了数字的天才。虽然拉马努金只活到33岁,但却留下了大量的数学公式,这些公式涉及的领域之广,超出人类的想象,甚至传说他用数学公式证明了神是存在的。那么在这位天才数学家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天才少年

拉马努金被印度公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但是这位数学家在前半生时却不怎么被认可。基本上可以用曲高和寡、穷困潦倒和艰难度日三个词来形容。1887年年末,拉马努金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中,这样的种姓家族一般经济状况比较好,社会地位比较高,社会资源也相对占有的更多一点。但是拉马努金家似乎只占了一点,那就是社会地位稍微高一些。因为到了拉马努金父亲这一代家族已经落寞,拉马努金的父亲也只能用在杂货店打工的方式养活一家老小,好在父亲还算努力,让小拉马努金有了上学的机会。

刚一上学的拉马努金就对数学情有独钟,而且对数学知识的渴求程度远远地超过了同龄人,但是碍于当时的教育条件,小拉马努金一直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直到11岁那年,有两个留学生租到了拉马努金家的房子,这才打开了拉马努金的任督二脉。在这两个留学生的帮助下,11岁的小拉马努金掌握了大学高等数学的全部知识,随后留学生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再教拉马努金了,因为他们的知识也就停留在了这个层次。虽然无法再教拉马努金但是还是为拉马努金提供了学习的方向,留学生给了拉马努金一本高等三角学。这本书拉马努金研究了一年多,就奇迹般地将其全部消化了,不光如此,拉马努金创造出了新的公式。

当时拉马努金可是只有不到13岁。现在看拉马努金毋庸置疑是一位的天才,但是在当时,拉马努金与同龄人显得格格不入,就像是一个异类,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说的和他做的,这或许就是老话说的曲高而寡。虽然一直被排斥,在数学上获得的成就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是这并不影响拉马努金对数学的热情。3年之后,拉马努金无意间获得了一本神秘的数学秘籍—纯数学概论。用拉马努金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就是让我遇到印度女神的一扇门。那么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其实这本书是一本纯公式书,上面记载了差不多5000多个公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式并没有证明过程,也就是知道因知道果,但是因怎么得到的果,这个过程是未知的,人们只能自己去摸索,对于一般人来说5000多个纯公式,看见可能就已经狂躁到爆炸了,但是对于拉马努金来说却是如获至宝,他用一年的时间将这5000多个公式全部证明了一遍,拉马努金回忆说,在证明这些公式的时候,他非常快乐,似乎冥冥之中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指引着他,让他有更多的收获。在证明出这5000个公式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拉马努金的数学成就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他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学业当中。

很快,拉马努金就完成了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且顺利地进入到大学,但是大学似乎就没那么顺利了由于拉马努金严重的偏科,他并没有拿到毕业证。这意味着拉马努金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果不其然,拉马努金在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找到工作,时间一长就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了,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拉马努金仍旧坚持他的数学研究事业。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拉马努金饿了几天肚子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的时候,拉马努金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贵人。这个贵人就是当时印度数学协会的会长艾耶尔,艾耶尔会长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拉马努金,虽然拉马努金发表的公式他自己看不懂,但是凭借直觉他能感受到,这个人绝对不一般。

随后艾耶尔将拉马努金介绍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不但给拉马努金提供了工作还为拉马努金指了明路:就是建议拉马努金联系英国的数学家哈代,或许只有著名的数学天才哈代他能够解决拉马努金的难题。拉马努金也非常听话,随后就与哈代进行尝试性的联系。意外的是,哈代早已注意到了拉马努金,在哈代的周转之下,拉马努金得到了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的机会。就此拉马努金终于迎来了光辉时刻。

巅峰时刻

哈代可能很多不了解数学的朋友比较陌生,其实在当时他牛已经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哈代的弟子,同时哈代也是拉马努金短暂一生中最大的贵人。哈代与拉马努金两个人可谓是惺惺相惜。哈代在回忆起拉马努金的时候还非常感慨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与拉马努金一起工作的日子。两个人相处得非常融洽。有一次哈代来看拉马努金,一进门就开始与拉马努金抱怨,最近好像很多事都不顺,就连来你这坐的出租车车牌号都透露着不吉利。拉马努金赶忙问,什么数字能这么不吉利呢?哈代回复:1729。

拉马努金听到这个数字之后马上就对哈代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字,它是可以用两个立方之和表达且有两种表达形式中最小的一个数。说完这番话,拉马努金就拉着哈代来到黑板上对他的说法验证了起来。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乐趣我们根本体会不到,但是对于两个数学家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乐趣。经过与哈代一起的多次研究,拉马努金与哈代共同写出了一篇震惊世界数学界的论文。论文主要讲了如何进行整数拆分。可别小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是足足困扰了世界数学界几百年。也因为这篇论文拉马努金彻底步入了世界领先数学家行列,而且获得了英国数学界最高的荣誉,成为了皇家学会会员,拉马努金还创造了一项历史,那就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皇家学会会员。

在此之后,拉马努金更加地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当中,更是创造出了4000多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公式。但是不幸的是事也随之发生在他身上,年纪轻轻的拉马努金就患上了肺结核,只能回到印度养病,在印度养病期间,拉马努金还研究出了著名的黑洞公式模θ函数,要知道在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有黑洞的存在,可见拉马努金对数学的感知力之强。就在发现这个公式不久之后,拉马努金被神召回了天堂,享年33岁。哈代在拉马努金去世之后这样评价,拉马努金是在创造数学,而我们只是在学习数学,一代数学大师能给出这样的评价,可见拉马努金在数学界中的地位。

女神眷顾

用拉马努金的话来说,这些公式都是在睡梦中印度女神娜玛启迪他的,每次遇到难题之后,拉马努金只要睡一觉,醒来后立马有了思路和方向,因为在睡梦中拉马努金的思路是最清晰的,经常会在梦中出现一个红色的黑板和一只手,为他提供解题思路,他断定这只手就是印度女神娜玛的。其实宗教和数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很多地方的古人都相信是神依照数学规律创造了宇宙万物,因为世界上的诸多未解之谜也都是数学之谜,比如金字塔与昴宿星团的数学巧合等等。

但拉马努金的神话说,其实人们并不信,因为人们发现拉马努金有个习惯就是他会反复地在黑板上进行计算,只有得到了确切的公式之后才会写在笔记本上,在黑板上的验证过程会用衣袖不停地擦拭,所以拉马努金时常穿着衣肘破烂的衣服,人们笃定他还是经过科学的论证的。其实不管这些公式是如何得来的,这都影响不了拉马努金在整个数学界的地位。甚至有人说如果拉马努金不英年早逝的话,可能会开启宇宙的奥秘。但是世间没有如果,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参透它留下的4000多个公式的奥秘,造福人类社会。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本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