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日里,那些令人齿颊留香的古诗词

 tng1959 2022-04-14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徐敏 实习生胡嘉琪

在“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人们总是会回味那些“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优美古诗词。除了那些令人满目春光的诗句,还有不少古诗词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山笋和鲜鱼是属于春日的美食。既会写春光又喜欢美食的古人莫过于苏东坡。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天,乌台案事发已半载有余,东坡初抵黄州,自嘲之余仍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念念不忘。江鱼肥美,山笋飘香,想必黄州的美食给了苏轼很大的心理慰藉。

不过,描写春日鲜鱼肥美的诗句,苏东坡恐怕还是输给了300年前垂钓烟波的张志和。张志和在《渔歌子》中为后人勾勒了一幅生意盎然、流芳千古的色香盛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鳜鱼长得正肥。张志和笔下的鳜鱼欢快地游在岸边绽放着桃花的江水中,景致更有韵味。这首《渔歌子》是张志和《渔夫》词五首中的第一首,据说这组词写出后7年左右流传到了日本,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富贵闲人白居易也很喜欢吃笋。“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这个州郡是竹子的故乡,山谷里长满了春笋。紫色的笋壳剥开后,露出的笋肉如同少女的肌肤那般白嫩。想必诗人每天都会品尝鲜香的春笋,时间久了连肉都不想了。难怪在江南有谚语说“无笋不成春”。

沉郁而忧愤的“诗圣”杜甫也有自己独到的美食图鉴。子美虽久于奔波、生活清苦,但其品位也如一般士大夫,爱赏鲜鱼,爱食春笋,他在《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一诗里曾描绘过这样的春食图景:“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其《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一诗更是以横陈一银一碧两道佳肴而著称:“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一银”即为生鲫切片,正依《汉书·东方朔传》所载:“生肉为脍,乾肉为脯。”它最大程度保留了鱼的鲜香。“一碧”则为流传至今的“碧涧羹”,宋代林洪所著《山家清供》详载了它的配方以及烹调方式:“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其味“既清而馨,犹碧涧然”,故成此工句。

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大地上蓬勃生长的野菜也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关雎》中的这句话伴随着古人美好的情感和浪漫的追求流传数千年,可见那时人们就采荇菜而食之。荇菜也叫莕菜、水荷叶,是一种南方常见的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池塘或河溪之中。女子到河边一般只采两种植物,莲和荇菜。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荇菜出现在一首表达思恋女子的诗歌中。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至今是人们喜欢的春季美食,所有写荠菜的诗词中,最出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这两句。不过,辛弃疾吟咏的不是荠菜的美味,而是不畏惧风雨、迎春盛开的朝气蓬勃的气息。

大约与辛弃疾同时代的诗人陆游一生中很长时间闲居在山村,每逢春日,他非常喜爱食用荠菜。“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在陆游看来,荠菜粥比鲜糯香嫩的烤乳猪还要鲜美。在另一首诗歌中,陆游还饶有兴致地介绍了一种荠菜的食用方法:“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加点盐,加点生姜和桂皮,凉拌荠菜爽口又美味。“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传夸真欲嫌茶苦,自笑何时得瓠肥?”如此贪恋荠菜,想必诗人贪恋的也是春日的生机和蓬勃。

这清新明朗之至味,惟属春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