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白茶大课堂 2022-04-14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在白茶冲泡时,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同的冲泡手法,对于后续每一冲的品饮,自然也是有百般变化。

像是一辆大卡车中的零件,单独拎出来都不起眼,但哪一颗出了问题,对于卡车来说,都是致命的影响。

而出水速度便犹如这样的零件,是泡茶时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往往几秒就决定了一杯茶汤是浓是淡。

所以,为了能得到美味的茶汤,在出汤时,需要选择速度极快的“快出水”。

“快出水”顾名思义,讲究的是快,如同武侠小说中顶尖的武功秘籍,能将白茶的“内力”在出其不意之时,轻松地发挥出来。

这般厉害的“功夫",让爱茶之人情有独钟,于是选择在冲泡的时候不拖沓,迅速地将茶水分离,进而得到一杯好茶汤。

然而,很多刚刚入门白茶的新人,常常会对“快出水”有不一样的理解,俗称误解。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比如,白茶的快出水,会不会让茶汤味道变淡?

还比如,在冲泡快出水时,是从始至终都要这么做吗?

人时常会对不熟悉的事物产生误解,很正常,但随着认识程度的增加,误解也会消解。

关于快出水的二三事,且细细说来,把其中的误解理理清楚。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2》

白茶快出水寡淡无味?

不少茶友会有这样的疑问:快出水时间短,茶叶与水都没有充分接触,茶汤味道不就淡了吗?

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把决定茶汤厚薄的因素给搞混了,是想去买珍珠,最后却挑了盒子。

真正品质好的高山白茶,不论有没有快出水,它的内在物质都是丰厚充裕的,是实打实的饱满。

像福鼎的太姥高山茶园,海拔高,在恰当的低温下,茶树生长缓慢,能够积累更多的内含物质。还有充足云雾之下柔和的漫射光,同样有利于茶树生成各种有机物。

就更不必说茶树喜爱的雨水了,高山多雨多水多雾,茶树吸饱水分,营养物质自然也就能“节节拔高”。

既然如此,自身实力强大的白茶,怎会因为出水速度快慢而味道寡淡。

相反,面对如此大量的物质,快出水”则更需要贴心充当指挥交通的警察。

规划好通道开放时间,平稳有序地让茶叶内的营养物质析出,让茶汤不至于一下子“挤进”过多物质,而使茶汤滋味过浓。

这样,带来清甜感的茶氨酸和苦涩物质茶多酚、咖啡碱,能够共同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下,冲泡出来的茶汤也就会更加甘甜而润口。

而物质含量低的白茶,不必说快出水了,即使出水速度再慢,闷泡再久,都有可能仍是寡淡如水,风味平平。

毕竟,本身内含物质就不多,又如何能通过外部的“锦上添花”,来改变其本质?

至于第一冲快出水后的滋味,相比于后三冲,口感是会略淡一些。

就好比大赛开始的热身阶段,真正的好戏不会从一开始就上场,白茶也是同样。

在第一冲与沸水的短暂接触下,沸水只是让白茶最外层的物质溶解,叶背上的白毫也未完全脱落,所以这时候感受到的白茶,味道属于清新的口感。

但即使这样,第一冲活跃的物质释放还是能够带来醇香的滋味,只是与后三冲对比显得清淡,别搞混了。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3》

每一冲都需要快出水吗?

答案是,当然不必,要随具体情况而改变策略。

品质优良的白茶在冲泡时,内质释放有点类似于高中数学知识中的抛物线轨迹。是由快到慢的一个过程。

在冲泡的开始,沸水是无法一下子润湿到全部茶叶的深处,此时茶叶中的内质属于摩拳擦掌的“热身”阶段,随时准备攻进茶汤当中。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的表面经过沸水几乎被完全舒展开了,与沸水深入接触,内质释放自然也就更多,于是,大量物质纷纷投入沸水中。

如果把白茶的物质释放来与球场中的上、下半场一一对应,那物质充分活跃,且释放迅速的阶段,便可称为上半场。

而等高潮迭起的上半场结束后,场次也就来到了下半场。

下半场给人感觉颇有些倦怠,不比刚刚开始的时候那般劲头十足,当茶叶中的物质释放达到顶峰后,呈开始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冲泡到倒数几冲,物质基本上属于被动的状态,需要“抽一下走一下",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才有。

在这样不平衡的释放情况下,白茶快出水就不能“一键套用”,生搬硬套在每一冲的身上。

作为有效的冲泡手段,白茶快出水具体的作用,是减少叶片与沸水的接触时间,以此来控制物质释放的含量。

故而,面对一款内质饱满的白茶,建议前几冲都要使用快出水的方式,严格把控时间,才能获得一杯不会苦涩的茶汤。

至于到了后面几冲,物质释放变慢,滋味也逐渐平淡,就可以不再使用快出水,而是灵活坐杯,增加茶叶与水接触的时间,把茶叶中的物质“压榨”出来。

而品质略差一点的茶,因为内质物不够充足,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办法“快出水”,需要多闷一会儿,多坐杯一会儿,兴许才有稀薄的茶香味。

可见,这快出水,在不同的茶叶面前,使用度是不一样的。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4》

快出水只是倒出茶汤速度快?

前段时间有位茶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的出汤速度明明很快了,为什么滋味还是显得有些苦涩?”

简单聊过一番后,发现从茶叶、投茶量到冲泡所用的茶具,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古时看诊,讲究望闻问切,如今网上甄别错误,也还是要有直观的印象才好,于是便让茶友发来了一段,她实时的冲泡茶叶视频。

在视频中,茶友的泡茶步骤十分严谨。先备好要用的盖碗和茶杯,烧水,烫壶温杯,克秤称茶,接着再投茶,然后轻摇盖碗闻香,一直到这里,都是极度正确的示范表现。

然而,在注水的动作步骤,她使用了茶艺派表演最爱用的悬壶高冲。

即像拉面一样将烧水壶提高,结合手腕的柔感,让水流像细绸带一般缓缓落下。在水流注下后,还要让执壶的手在半空中停留一会儿,做个完美的收尾动作。

从高处落下的水流,飘扬舞动,美极了,好看极了,但与此同时,注水进盖碗中的速度也随即变慢了。

光是放下热壶的动作就足足花了有十几秒!

“少壮不努力”,即使后面出汤速度再快,涩,是肯定的。

真正的快出水,并不是只是倒出茶汤速度快,而是从注水开始,到茶汤倒出的整个过程,都要快。

这个快,不是一分钟的快,半分钟的快,是要以秒计数来快速完成。

不过,刚开始练习盖碗的茶友,因为动作手势不熟练,速度也许没办法做到“快如风,疾如电”的程度,时间可以放慢一些,但总之要尽快完成,最好不要超过10秒。

所以若想喝到好茶,请务必谨记“快出水”的时间和步骤要求。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白茶味道淡,泡茶时不能“快出水”,而是得“闷一闷”?

《5》

想要泡出白茶真正的滋味,快出水才是最佳方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泡白茶也是一样。

只有出汤速度快,才能让好茶的内质充沛而均匀地释放出来,得到一杯清甜可口的茶汤。

只是大多数茶客,对“快出水”有这样那样的误解。

即使用了快出水,也难得茶味。

在冲泡时,对于快出水的要求很严格。

要在前几冲,从注水到出汤速度都要快,非这样,不是快出水。

而经过如此“功夫”得到的醇香滋味,真要亲自一试才知道!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