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京谈列宁:最大失误,是把一个统一国家改造为国家联盟

 复杂的回忆 2022-04-15
文章图片1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注定是一个伴随着动荡和纷争的过渡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海湾战争每一件事都值得在世界史上拥有独立篇章。

与美国抗衡多年的苏联宣告解体,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也走向终点。

美苏冷战的结局致使资本主义思想再次席卷全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换旗帜,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此产生。

曾几何时,强大的军事力量,轰鸣的重工企业,塑造科技文明的先驱,共产主义的领航者,这些名词都被用来形容苏联这个盛极一时的红色大国。

或许强如美国也曾设想过自己将要和这个国家斗争千年之久。

然而这一切辉煌最终甚至没能走过一个世纪,轰然倒塌的帝国与那些曾经铸造它的人逐渐随着历史的洪流走向了远方。

还是在那片土地,由普京掌舵的俄罗斯仍旧不断地想要重回巅峰。

文章图片2

正如普京本人曾经说到过的:“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普京作为曾见证美苏分庭抗礼,如今却只能被称作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很多人好奇他对苏联领袖列宁的态度。

毕竟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对苏联的解体和苏联时期的领导者众说纷纭。

那么继承苏联主体的俄罗斯领导人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文章图片3

最大失误

苏联为什么解体?

时至今日并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又或者说是因为原因过于复杂,多种因素的作用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

但抛去国家建设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苏联解体的祸根早在建设之初就埋下了。

2016年普京在全国科学教育委员会会议中谈到了自己对苏联解体的观点之一,他认为“列宁在国家政权建立之初的民族自治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它像被安放在大厦之下的炸弹,后来炸弹爆炸政权自然而然会解体。”

文章图片4

对于这个言论普京的解释是他所指的这枚“炸弹”就是列宁按照民族划分了国家主体,又赋予了他们随意加入和退出的权利。

因而在普京看来列宁的最大失误在于将一个拥有千年统一历史的国家变为了国家联盟,而联盟的参与者同时拥有了自主选择离开的权利。

普京的这一评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苏联这一15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组成的国家最终分崩离析的原因。

但回看苏联历史,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列宁的这个决定,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到如解体这样的长远后果。

文章图片5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久经战乱、百废待兴,在终于粉碎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后,苏维埃政权在讨论各国之间的关系时矛盾就已显露。

1922年斯大林起草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和各独立共和国的相互关系》。

斯大林对于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是,虽然我们是不同国家组成的联盟,但既然我们拥有同一个政党,那诸如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这些国家都以自治国的名义加入俄罗斯联邦,这样联盟也能更加壮大,关系也更稳固,从苏维埃政权编程更强大的统一国家。

该草案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不同国家代表的反对,同时列宁对此也表达了反对的态度。

他认为斯大林的提案带有大国沙文主义,即没有给予其余国家平等的地位,别国并没有理由直接加入俄罗斯联邦。

文章图片6

最终在列宁的建议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加盟国都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苏联。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白俄、乌克兰等等都以平等的身份存在于这个新的国家主体中。

列宁想要建立以经济为锁链的紧密联盟,达到快速恢复战后生产力的目的,同时也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被帝国主义破坏。

以当时的效果来看列宁的这个思维确实规避了大国沙文主义的蔓延,也得到了其余各国代表的支持,在那个抱团取暖的时代大大增强了各加盟国之间的凝聚力。

因此在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中《苏联成立宣言》、《苏联成立条约》得以通过。

但正是因为《苏联成立条约》中的一条规定最终开启了苏联的灭亡之路。

文章图片7

如果说列宁建立苏维埃政权有效地团结各国,减少了内部出现矛盾的可能,斯大林所主张建立的单一集权制国家也不完全是错误的。

苏联后期中央对各地方掌控能力不足也是解体的原因之一,无论遵循哪种模式都会有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松散的政治联盟在一个大国的实验之路中只会走向失败的结局。

因为“加盟国可以自主选择加入或退出”这一宪法,大厦将倾之际十五个加盟国瞬间崩盘。

1990年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当有人打了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做同样的选择。

在退出苏联后绝大部分的加盟国调转船头加入北约,留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苏联的政治遗产,更多的是强敌环绕带来的威胁和由土地划分导致的土地争端难题。

文章图片8

永远的革命者

从列宁在建立苏联前夕与斯大林的争端可见其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决心。

正如他曾说过的“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他的理想是去建立无产阶级联合构成的苏维埃大家庭,建立平等的国家关系。

这无疑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贯彻与发扬,列宁对于革命的执着与努力是推翻沙皇统治的重要助推。

布尔什维克党为疾风骤雨中的人们建立的伟大希望是无法磨灭的。

社会主义的成功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震动,也从此改变了资本主义“一言堂”的局面,迎来了两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环境。

文章图片9

1902年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中首次提出了关于民族自治权的问题。

即承认国内各民族的自决权,在随后的一系列著作中列宁不断完善有关民族自决问题的理论,并最终将这些理论列入了政治发展方针。

问题在于列宁提出的民族自决理论并不单单指民族自治,而是整个民族拥有政治自由、公民自由以及完全平权。

这种理想化的设想在那一时期打动了全世界各个角落备受压迫的工人队伍,成为了反击资本主义的利器。

但这种设想真的适合于获得权利后的国家治理吗?

文章图片10

从苏联解体的结果来看显然并不适用,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包括联邦和自治。

尽管他的目的也不是分离统一的国家,而是为了能够以更和谐平等的方式实现民族融合。

但如果相应政权的建立脱离了革命斗争的现实结果,必然会走向无法挽回的结局。

俄国民族关系较为复杂,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在对外战争结束后也逐渐显现。

但各民族之间因为长期战乱、人口迁徙又形成了混居状态,很难通过统一标准划分联邦界线,无法加强民族间彼此的认同感,激化了民族矛盾。

文章图片11

普京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观点中表达他对列宁的看法。

他认为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家,但却不是成功的政治家。

在过去的很长一个历史阶段,俄罗斯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然而经过了一战、艰苦的内斗、十月革命的成功后却被改造成了国家联盟。

民族被升级定格为了共和国,摇身一变和俄罗斯成为了平等的国家主体。

在随后的发展中各个加盟国根据不同优势、不同法律法规进行发展,最终在产生脱离想法时不仅拥有脱离的能力,同时还有宪法的保护。

文章图片12

这种制度在现在看来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致使在苏联发展过程中各加盟国之间赠予领土没有更多的限制措施。

频繁的领土赠予和划分一方面加剧了人口迁徙、民族杂居,另一方面解体之后平添了领土纷争隐患。

同样以联邦制维系政权的美国却没有这一困扰,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各州没有自主离开美国的权利,同时联邦也以地域划分,并不像苏联一样以民族划分。

文章图片13

现今来看列宁的设想在上世纪初期是一种伴随着新意识形态的政权建立,有局限性,但对于备受资本主义压迫的那个时代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尝试呢?

民族自决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但沙俄时期长时间存在的民族矛盾,沙文主义的复生以及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错误改革,外国野心家的作用等等都是推动苏联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

文章图片14

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独立意愿强烈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原本就深受沙文主义影响,在特定时期被迫加入苏联以求安稳。

面对脱离的机会自然没有丝毫犹豫,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则不愿意脱离苏联。

由此可见不管是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还是斯大林模式的苏联国内建设都在特定时代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一个民族的发展绝不可能脱离激烈的讨论,矛盾的产生也必然会是常态。

站在思想发展更加成熟的今天,普京对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不同的声音。

但在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的角度,普京对列宁的思想无疑是赞扬的,就像他并没有将苏联解体的原因一概而论地盖在某一个人身上。

文章图片15

灾难的启示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苏联解体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因为归根结底无论是树立意识形态,还是建立政治制度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民,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局面,让人民得到自由。

正如我们绝不会怀疑列宁建立苏联的目的,只是结果常与遗憾相伴。

普京是从苏联走来的总统,他对苏联的解体不可能不惋惜,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曾见过苏联荣光的俄罗斯人都在惋惜。

但能否从失败的结果中吸取经验才是如今的俄罗斯应该考虑的。

文章图片16

苏联解体的代价是数以百万的俄罗斯人被迫成为异国人,文化分裂、民族矛盾丛生。

继承了绝大部分苏联政治遗产的俄罗斯至今仍旧经济低迷、边境不安。

三十年的时间新的世界秩序正在战乱与博弈中建立,为今之计俄罗斯人必须依靠骨子里流淌着的这份对革命的热忱实现“复兴”,而不是将自己困在曾经的辉煌中,也不能意图通过如今的俄罗斯去找寻苏联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