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艺双馨

 特教梦 2022-04-16

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在三班上绘画与手工课《蔬菜宝宝》这节课时,导入部分我给孩子们渗透了道德教育讲到“多吃蔬菜有营养,不浪费,不挑食”有的学生就记在了心里,午饭时把碗里的蔬菜吃得干干净净。绘画与手工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道德教育,但他们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道德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长远来看,对其融入社会有重要意义,是其被社会接纳的基础条件。这节课结束我就在想:如何在绘画与手工课给孩子进行德育渗透呢?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理解,我来谈谈我对此问题的看法

1、在课堂评价中渗透道德教育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还可以将品德教育渗透进来。具体做法是: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作品给出专业性的评价外,还要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进行评价,如A同学向B同学借东西的时候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C同学用完美术用品有没有及时归还,D同学课堂绘画作业完成后有没有将桌面收拾干净,并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内等,在时间的允许范围内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一评价,如果没有时间,教师可以在课下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当然,评价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教师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示范作用

智力障碍学生虽然在智力、注意力上不及普通学生,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说完全滞后,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教师特别信任和依赖,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榜样的作用众所周知,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课下,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规范教学语言,在教学示范中保持桌面整洁,示范完成后要收拾好桌面的垃圾;指导学生作画的时候,应尽量运用正向积极的语言,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做学生的榜样。

3、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教育机智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德育渗透

在培智学校的绘画与手工课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实时按需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地发掘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例如:在讲《蔬菜宝宝》《水果拼盘》等一类课程时,给学生渗透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优秀道德品质;在讲《桃花朵朵》《向阳花》等课程时,引导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等。从习惯、思想品质塑造等方面着手,将学生必备的思想品德素质要素进行整合,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保障德育教育的前后连贯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走进学生的生活,用自己正向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于道德教育的有效渗透,还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想做一名真正对孩子发展有益的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教学生学会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质,让他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力求发展成为“德艺双馨”的孩子。

作者:原媛

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