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人工甜味剂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2-04-17

图片

图片

今天是第2146期日报。

图片

人工甜味剂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

① 研究四种人工甜味剂(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和安赛蜜钾)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② 四种人工甜味剂对上述菌株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主要机制是介导细菌内活性氧的过量产生,以及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菌包膜损伤;③ 人工甜味剂的处理可促进细菌外排泵AcrAB-TolC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增加耐受性;④ 需要更多研究评估密集使用甜味剂所带来的风险。

Non-caloric artificial sweeteners exhibi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 and promote bacterial evolution of antibiotic tolerance
04-04, doi: 10.1016/j.jhazmat.2022.128840

【主编评语】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四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但也可能通过促进细菌外排泵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aluba)

Science子刊:价格扭曲危害饮食健康?!

Science Advances[IF:14.136]

① 采用丰富数据集对美国家庭购买食品数量和价格进行简化形式分析,结合结构式模型研究饮食选择;② 发现在家庭收入和平均收入更高的郡中,蔬菜水果占总食物比重也更高;③ 健康食品价格严重扭曲,零售新鲜水果和蔬菜价格相比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高出40%;④ 蔬菜水果的相对消费量减少约14-15.5%,实际摄入和推荐量之间的差距约1/3归咎于扭曲的价格;⑤ 可行的财政干预,包括比例所得税和对蔬菜水果消费进行补贴,可弥补这种价格扭曲。

How distorted food prices discourage a healthy diet
03-30, doi: 10.1126/sciadv.abi8807

【主编评语】Science Advances最新发表的文章,探讨了美国老百姓日常购买食物受“环境”或“偏好”影响的程度。从政策角度来看,辨识这种区别很重要。如果健康食物的市场价格扭曲,低收入家庭被迫选择廉价食物而影响健康,就需要政策干预,相关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设一个下限。我国农业部早在1988年就开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本文的研究类似于给美国老百姓建设“菜篮子工程”提供数据支持并提出必要性。(@solo)

鸡蛋摄入与全因死亡及特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Advances in Nutrition[IF:8.701]

① 纳入3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2,216,720受试者,其中232,408例死亡)进行荟萃分析;② 与鸡蛋摄入量最低者相比,鸡蛋摄入量最高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冠心病死亡风险、中风死亡风险及呼吸道疾病死亡风险均无显著差异,但与较高的癌症死亡风险相关(RR=1.20);③ 每周多摄入一个鸡蛋,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癌症死亡风险增加4%、中风死亡风险降低4%相关。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04-09, doi: 10.1093/advances/nmac040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3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后发现,鸡蛋摄入量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及呼吸道疾病死亡风险无显著关联,但与癌症死亡风险呈正相关。(@aluba)

超41万人数据揭示,多吃红肉或增加溃疡性结肠炎风险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IF:9.071]

① 纳入413593名来自8个欧洲国家的受试者,平均随访16年期间,177名确诊克罗恩病(CD),418名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C);② 总蛋白、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摄入与CD及UC风险均无显著关联;③ 相比于摄入量最低者,总肉类与红肉摄入量最高者的UC风险显著增加(HR分别为1.40及1.61);④ 其它动物蛋白(加工肉类、鱼、贝壳、鸡蛋、家禽)摄入与UC风险无显著关联;⑤ 不同来源的动物蛋白摄入与CD风险无显著关联。

Meat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a large Europea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4-09, doi: 10.1093/ecco-jcc/jjac054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41万名欧洲受试者进行平均16年的随访后发现,总肉类与红肉摄入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相关。(@aluba)

适当吃些坚果可能改善抑郁症和情绪(综述)

Nutrition Reviews[IF:7.11]

① 本系统综述共纳入来自5个国家的共10项研究,包含66418名参与者;② 在2项横断面研究和1项队列研究中,坚果摄入较多与抑郁症风险较低相关,在另1项队列研究和2项RCT中发现了类似关联(但无统计学意义);③ 在有关情绪状态的研究中, 1个队列研究报告了较高坚果摄入量与情绪状态显著改善之间的联系,而在1项横断面研究和2项RCT中报告了较高坚果摄入量与负面情绪增加之间的联系(但无统计学意义)。

Does the evidence suppor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levels of nut consumption, lower risk of depression, and better mood stat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04-07, doi: 10.1093/nutrit/nuac022

【主编评语】饮食模式在心理健康、抑郁和情绪状态方面有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Nutrition Reviews的一项系统综述发现,总的来说,现有文献表明,在一般人群中,较高坚果摄入量可能与较低的抑郁风险、较少的抑郁症状和较好的情绪状态有关。坚果对抑郁和情绪状态的益处的主要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减轻有关。但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未来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注:目前中国膳食指南推荐一般成人平均每日摄入25-35g的大豆及坚果类食物,但注意坚果的加工方式,最好选原味坚果,因为加糖或盐味坚果中的糖或盐可能会抵消坚果的益处。(@临床营养陈彬林)

长期食用大豆对老人有益

Clinical Nutrition[IF:7.324]

① 纳入23名健康老年人,进行(每天67克大豆仁)的干预期和(无坚果摄入)的对照期,共16周;② 干预期无明显副反应发生,受试者蛋白质摄入更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降低,总脂肪摄入无明显变化,但饱和脂肪酸、顺式单不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存在差异;③ 血清异黄酮浓度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增加,颈动脉反应性和动脉僵硬度无差异;④ 干预后受试者的血清低密度胆固醇、平均动脉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变化。

Longer-term soy nut consumption improves vascular func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markers in older adult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03-14, doi: 10.1016/j.clnu.2022.03.014

【主编评语】大豆作为一种植物基膳食,对于机体健康非常有益。本文主要探究了其对老年人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大豆仁可以改善老年人内皮功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平均动脉压,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Bingbing)

多吃饱和脂肪增加帕金森患病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IF:8.082]

① 基于Swedish National March Cohort,超过4.1万余名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17.6年,共记录465例帕金森病;② 排除其它可能影响因素后,与最低1/4分位数相比,最高1/4分位数饱和脂肪摄入导致帕金森病风险增加41%;③ 然而,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摄入与帕金森病无显著相关性;④ 利用其它宏量营养素替换脂肪的等热量替代膳食模型也不影响帕金森患病风险;⑤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或许有助于预防帕金森风险。

Dietary fat intake and 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Swedish National March Cohort
04-13, doi: 10.1007/s10654-022-00863-8

【主编评语】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疾病风险也逐年增加。但是,如何预防帕金森却不可知。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膳食脂肪可能与帕金森风险有关。本文基于1997-2016年Swedish National March Cohort数据,发现膳食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与帕金森患病有关。文章认为,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或许可以降低帕金森患病风险。(@Bingbing)

高维生素B6状态或可延长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7.045]

① 纳入2031名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直接标志物(PLP)与功能标志物(HKr)评估术前的维生素B6状态,中位随访3.2年;② 术前的高维生素B6状态与较长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PLP浓度翻倍分别与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改善32%及16%相关),与疾病复发风险无显著关联;③ 高PLP水平与总生存期改善的关联不受肿瘤部位(右侧结肠、左侧结肠、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直肠)的影响。

Higher vitamin B6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 colorectal cancer
04-08, doi: 10.1093/ajcn/nqac090

【主编评语】循环生物标志物水平提示的高维生素B6状态与较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2000多名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3年左右的随访后发现,术前的高维生素B6状态与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显著改善相关。(@aluba)

华东师范大学:就餐时人体如何摄入沉积的超细纤维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0.588]

① 收集不同就餐环境的超细纤维沉降数据,发现超细纤维沉降普遍存在,食堂用餐高峰的超细纤维丰度约为家庭的两倍;② 食堂动力学数据表明超细纤维丰度与人群活动呈正相关;③ 显微红外光谱仪检测出的三大超细纤维为棉 、聚酯纤维和人造丝;④ 布料摩擦显著加剧纤维脱落,多毛和短纱编织可能增加超细纤维形成;⑤ 房间结构也能显著影响超细纤维丰度,无独立餐厅家庭的超细纤维丰度比有独立餐厅的高三倍,隔墙有效减少纤维传输。

Microfiber fallout during dining and potential human intake
02-12, doi: 10.1016/j.jhazmat.2022.128477

【主编评语】这是刚刚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的华东师范大学陈启晴及其团队的一份工作。通过在不同就餐环境进行采样或长期监测,对超微纤维的种类、丰度、沉积动力学进行了阐明。人群活动以及摩擦可显著增加纤维脱落及沉积,此外纺织物材质为多毛和短纱编织也可能增加超细纤维形成,房间结构带有隔墙可有效减少超细纤维进入餐桌后被人类摄入。(@Johnson)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WK红叶,阿当,aluba,临床营养陈彬林,Rustypotatis,Bingb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