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心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心得

第三十七章

此章是道经的总结,所以“无为”再次成为重点。

无为是《道德经》的主线,在无为的引导下,老子让我们的意识一步步进入了“道”的世界。

道常,是常道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个固定的术语。第一章以常道开始,此章又以常道结尾,有头有尾,可见老子文章的紧凑严密性。

道先天地而生,一直在发挥作用,与人的存在与否没有任何关系。“无为”是道的法则,天地因无为而长久,人因无为而生生不息,万物因无为而自化。

“无不为”也是道的法则,是无为的潜藏功能。无不为让天地具备了育养万物的条件,让人有了区别于动物的功能,让鸟能飞,让鱼入水。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心得

“有为”是老子为万物定义的,天大地大人亦大,因此天地也是有为的。但世人有为的心比天大,比地大。世人只要有能力改变,整个人类大自然都将会遭受彻底破坏,这是不争的事实。感谢大道,世人的实际能力远远不如天地,没有跟上有为的心。如果哪一天人类真的“知行合一”,在还没有理解无为法则前,就具有了超强的能力,那可能就真的是世界的末日。

创造力和破坏力是同步增长的,无为是以玄德为体现的法则,“无不为”则是遏制人类有为之心的利器。“天网恢恢”皆因无不为的法则,人类不能因“有为”而招来“疏而不漏”的惩罚。

相信有为是人类的普遍共识,但有为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而且是短暂的。有为几乎是妄为,是事与愿违。这正是“大道”对世人有为的心的警示。

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而世人的寿命极为短暂,这也是有为的心所造成的。“无为而无不为”与道同在,它才是“死而不亡者寿”的最好证明。

此章用“无为而无不为”法则来解释道法自然的人类行为思想的本来形态,并告诉世人有为之心的毒害。欲望是生物进化的必然产物,对生命既有促进和破坏双重作用,只有行“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才能将其治服。

有为之心让人身心憔悴,既累垮了自己,又破坏了生存环境。这种害人不利己的事皆因“有为”。所以,老子以无为开悟世人,为无为,才能“无不为”,才能为自己和子孙留下生机和希望。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