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十二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4-18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十二卷目录

 农部纪事
 农部杂录
 农部外编

艺术典第十二卷

农部纪事

太元经神农冬耕被服纯青
《庄子·天地篇》: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耶。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让王篇》: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予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予也。遂不受。
《吕氏春秋》:舜耕于历山,昌草生,于是始耕。
《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周本纪》:周后稷名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山海经》:后稷是播百谷,后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管子·小问篇》: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桓公曰:善。
《轻重甲》:齐之北泽烧火,光照堂下。管子入贺桓公曰:吾田野辟,农夫必有百倍之利矣。是岁租税九月而具,粟又美。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万乘之国,千乘之国,不能无薪而炊,今北泽烧莫之续,则是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一束十倍,则春有以倳耜,夏有以决芸,此租税所以九月而具也。《轻重乙》:桓公曰:寡人欲毋杀一士,毋顿一戟而辟方都二,为之有道乎。管子对曰:泾水十二空,汶渊洙浩满三之于,乃请以令使九月种麦,日至日穫,则时雨未下而利农事矣。桓公曰诺,令以九月种麦,日至而穫,量其艾,一收之积,中方都二,故此所谓善因天时,辩于地利,而辟方都之道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管敬仲,桓之贼也。实相以济,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文公以为下军大夫。
襄公十四年,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高士传》: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蒹葭为墙,蓬蒿为室。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
《琴操》:曾子幼小慈仁,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利,四时惟宜,以进甘脆。尝耕于太山之下,遭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乃作忧思歌。
《说苑》:曾子衣敝衣而耕,鲁君使人致邑。曾子不受,曰:受人者畏人,与人者骄人。终不受。
《墨子·鲁问篇》: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
《韩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而死,因释耕而守株,冀更得兔,宋人笑之。
《战国策》:张孟谈既固赵宗,告襄子曰:五霸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损〈一本作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怅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己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而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乃便厚以便名,〈便安厚重也去权,所以安其重损名,所以安其名。〉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
《史记·滑稽传》: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太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穰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正义曰谓高地狭小之区得满篝笼也〉污邪满车,〈索隐曰即下田之中有薪可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汉书·陈胜传》:陈胜字涉,阳城人。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崔元始正论》:宣帝使蔡登教民耕田,三犁共牛,一人持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一日种顷也。
《后汉书·徐稚传》: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襄阳耆旧传》:庞公,襄阳人。居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阳城。躬自耕耔,其妻相待如宾。休息则整巾,端坐,以琴书自娱。睹其貌者,肃如也。
《淳于恭传》: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也。岁饥,遭贼寇,百姓莫事农桑。恭常独力田耕,乡人止之曰:时方淆乱,死生未分,何空自苦为。恭曰:纵我不得,它人何伤。垦耨不辍。
《东观汉记》:梁鸿将妻之霸陵山,耕耘织作,以供衣食。弹琴诵书,以娱其志。
承宫将妻之华阴山谷,耕种禾黍,临熟人或认之,宫悉推与去。由是显名。
第五伦为会稽太守,免官归田里,身自耕种,不交通人物。
《三国志·常林传注》:林少单贫。虽贫,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性好学,汉末为诸生,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太平御览》:桓阶为赵郡太守,期月之间,增户万馀。路有遗一囊,耕者见之举以系树。数日,其主还取。《晋书·朱冲传》:冲字巨容。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
《赵至传》: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缑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贱,世乱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吒牛声,投书而泣。师怪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
《太平御览》:石勒,元康中,流宕山东寄旅平原。荏平界,与师欣家佣耕,耳恒闻鼓角鞞之音。勒私异之。任嘏,字昭先,乐安人。有比居者,擅耕嘏地数十亩,种之。人以语嘏,嘏曰:我自以借之也。耕者闻之,惭谢还地。
《南史·沈庆之传》:庆之,少有志力,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后为太子步兵校尉。语徐湛之等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及孝武晏驾,与柳元景等并受顾命。履行田园,每农桑剧月,无人从行,遇之者不知三公也。柳元景、颜师伯尝诣庆之,会其游田,元景等鸣笳列卒满道,庆之独与左右一人在田,见之悄然改容曰:夫贫贱不可居,富贵亦难守。吾与诸公并出贫贱,因时际会,荣贵至此,唯当共思损挹之事。老子八十之年,目见成败者已多,诸君炫此车服,欲何为乎。于是插杖而耘,不为之顾。元景等彻侍蹇裳从之,庆之乃与相对为欢。
《王韶之传》: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而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答曰:我常自耕耳。《范云传》:文惠太子尝幸东田观穫稻,范云侍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晏逸也。文惠改容谢之。《戴僧静传》: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人耕种。《梁书·孔子袪传》:子袪,会稽山阴人。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尝怀书自随,投闲则诵读。勤苦自励,遂通经术。《南史·张兴世传》:兴世为方伯。父仲子,由兴世致位给事中,兴世欲将往襄阳,爱乡里不肯去。尝谓兴世曰: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汝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兴世素恭谨畏法,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公所吹。
《陈书·程灵洗传》:洗进号安西将军。封重安县公。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穫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
《唐书·陆龟蒙传》:龟蒙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身畚锸,薅刺无休时,或讥其劳,答曰:尧、舜黴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
《云仙杂记》:琴叟耕凤岭之田,以虎纹巾裹犁,推之,曰:劳吾躬耕,山神必以丰年相报。已而果然。
青齐间,遇春耕,则饲牛以天麻饭,仍用锦缕系于角上。
《五代史·冯道传》:道,庄宗时,拜道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后解学士居父丧,岁饥,悉出所有以赒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服除,复召为翰林学士。明宗即位,拜道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中《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宋史·张去华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父谊,字希贾。好学,不事产业。既孤,诸父使督耕垄上,他日往视之,见阅书于树下,怒其不亲穑事,诟辱之。谊谓其兄曰:若不就学于外,素志无成矣。遂潜诣洛阳龙门书院,与宗人沆、銮、湜结友,故名闻都下。
《岳飞传》: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辛弃疾传》:弃疾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
《姚宗明传》:宗明,河中永乐人也。其十世祖栖云。当唐贞元中,调卒戍边,栖云之父语其兄曰:兄嗣未立,可无往。某幸有子,请代兄行。遂战没塞上。时栖云方三岁,其母再嫁,栖云养于伯母。既长,事伯母如其母,伯母亡,栖云葬之。又招魂葬其父,痛其父死于边,乃庐于墓次,终身哀慕不衰。县令苏辙以俸钱买地,开阡刻石表之。河中尹浑瑊上其事,诏加优赐,表其门,名其乡曰孝悌,社曰节义,里曰敬爱。栖云生岳,岳生君儒,君儒生师正。自岳至师正,四世庐墓。五世孙曰厚,六世曰雅,七世曰文,八世曰敬真,九世曰直,十世曰宗明。当庆历初,有司以姚氏十世同居闻于朝,仁宗诏复其家。十一世孙用和,十二世孙士明,十三世孙德。自宗明至德又三世,自庆历以后又五十馀年,而其家孝睦不替。姚氏世为农,无为学者。家不甚富,有田数十顷,聚族百馀人。子孙躬事农桑,仅给衣食,历三百馀年无异辞者。经唐末、五代,兵戈乱离,而子孙保守坟墓,骨肉不相离散,求之天下,未或有焉。《杜生传》:杜生者,颍昌人。莫知其名,县人呼为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里,不出门者三十年。黎阳尉孙轸往访之。问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迨兄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尽以与兄,而携妻子至此,蒙乡人借屋,遂居之。惟与人择日,又卖医药以给餰粥,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荷长者见怜,与田三十亩使之耕,尚有馀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术自业者多。念己食既足,不当更兼他利,由是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裴启语林》:有周犨喷者,贫而好道。夫妇夜耕。
《见闻录》:洪武时,吴琳为户部尚书。寻以老致仕。既家居,朝廷尝遣使察之。使者潜至其旁舍,见一农人,孤坐小几,起而拔稻秧,徐布于田,貌甚端谨。使者乃问曰:此有吴尚书者,在家否乎。农人敛手对曰:琳是也。使者还,以其状闻。上益重之。

农部杂录

《书经·仲虺之诰》: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注〉治我商家,国于夏世,欲见剪除,若莠生苗,若秕在粟。恐被锄治簸飏。
《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洪范五行》: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大诰》: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注〉以耕田喻之,父既反土而菑矣。其子乃不肯为之播种,况肯俟其成而刈穫之乎。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酒诰》: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梓材》: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注〉稽,治也。敷菑,广去草棘也。疆,畔也。畎,通水渠也。〈大全〉敷,开垦也。菑,始去草也。疆,畔也。广尺深尺曰畎。
《礼记·礼运》: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以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穫而弗食也。
少仪,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
《六韬》:昔帝尧之王天下,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绩之时。《汲冢周书》:大开武解,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之既,秋而不穫。维禽其飨之,人而获饥去,谁哀之。
《左传》: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昭公元年,文子曰: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
宣公十年,申叔时对楚王曰:人亦有言: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国语》:管仲告桓公曰: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枷芟,及寒击,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鏄,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农之子恒为农。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主体德圣明,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
《管子·大匡篇》:耕者出入不应于父兄,用力不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臣乘马篇》:一农之量,壤百亩也。
《乘马数篇》:桓公曰:何谓持流。管子曰:有一人耕而五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此齐力而功地,田筴相圆,此国筴之时守也。
《揆度篇》:五谷者,民之司命也。
《轻重乙》:桓公曰:衡谓寡人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
古谚: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耕而不劳,不如作暴。
子欲富,黄金覆。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
《庄子·则阳篇》:长梧封人曰: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飧。
《让王篇》:颜渊曰: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餰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墨子·七患篇》: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贵义篇》:子墨子自鲁齐即,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鲁问篇》:教人耕而独耕,其功孰多。曰:教人耕者功多。《商子·农战篇》: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螟螣蚼蠋亦大矣。
《荀子·富国篇》: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掩地表亩,刺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子道篇》: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以为而无孝之名也。《韩子·外储说篇》: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耕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畴畤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吕子·首时篇》:圣人之所贵,惟时也。冰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矣,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长攻篇》:良农,辨土地之宜,谨耕耨之事,未必收也。然而收者,必此人也。始在遇时雨。遇时雨,天地也,非良农所能为也。
黄石公《安礼章》:饥在贱农,寒在惰织。
《淮南子·地形训》:汾水濛浊而宜麻,济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江水肥仁而宜稻。平土之人,慧而宜五谷。
《主术训》: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民之为生也,一人蹠耒而耕,不过十亩,中亩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之徵赋车马兵革之费。由此观之,则人之生,悯矣。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馀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
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硗高下,各因其宜。
昏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
《诠言训》:禹决江河,因水也;后稷播种树谷,因地也。《说山训》:农夫不察苗莠而并耘之,岂不虚哉。
《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蠪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
《泰族训》: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穫也。〈注〉离与稻相似。
《春秋繁露·度制篇》:孔子曰:君子不尽利以遗民。诗云: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
《五行相生篇》:东方者木,农之本,司农尚仁,进经术之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执规而生,至温润不,知地形肥硗美恶,立事生则,因地之宜,召公是也;亲入南亩之中,观民垦草发淄,耕种五谷,积蓄有馀,家给人足,仓库充实,司马食谷,司马,本朝也,本朝者,火也,故曰木生火。
《方言》:佥,宋魏之间,谓摄殳,或谓之度。自关而西,谓之拂。〈佥,连架也,所以打谷〉
王褒僮约,刻木为架,屈木作杷。
《汉书·食货志》: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艺文志》: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释名》:耨以锄,以锄妪耨禾也。钃,诛也,主以诛除物根株也。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挝穗而出谷。或曰罗架,或曰了了杖,转于头,故以名之也。
《说文》:耦耕,广五寸,为代,二代为耦。耘,除田间秽也。耰,摩田器也。穫,刈禾也。拂,架也。拂击木连架也。钃,斫也。齐谓镃基,一曰斤柄,主自曲者也。禾之秀实曰稼,茎节谓禾。一曰:稼,家事也。一曰:在野曰稼穑,谷可收啬也。
《物理论》:稼,借耕也。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农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少,穑欲多,耨欲缓,收欲速。此良农之务。
《尚书》:帝命期春鸟星昏中以种稷,夏火星昏中以种黍菽。
《孝经·援神契》:土黄白,宜种禾。黑坟,宜黍麦。苍赤,宜菽。泉,宜稻。
崔实《四民月令》:正月可种葵,四月可收。冬葵子,六月六日可收。葵中伏之后,可种葵。八月可种乾葵。徐干《中论》:良农不患疆场之不修,而患风雨之不节。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彊力乎。
张景阳《七命》:大梁之黍,琼山之禾,唐稷播其根农。帝尝其华。
《文中子·天地篇》: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且庶人之职也,亡职者,罪无所逃。天地之间,吾得逃乎。予艺黍登场,岁不过数石,以供祭祀冠婚宾客之酒也。成礼则止。《立命篇》: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司马子《收心论》:有如良田,荆棘未除,虽下种子,嘉苗不茂。
《龙城录》:余南迁,度高乡道,逢老叟,帅年少于路次,讲明种蓺,其言深耕穊种时耘时耔,却牛马之践履,去螟螣之戕害,勤以朝夕,滋之粪土,而有秋之利。盖富有年矣。若夫尧汤之水旱,霜雹之不时,则在夫天也。余感此言,将书诸绅,贽于治民理生者,无所施而不可,而又至言也。
《清异录》:汾晋村野间语曰:欲作千箱主,问取黄金母。意谓多稼厚畜,由耕耘所致。
《林逋省心录》:舜耕于历山,伊尹耕于莘野。圣贤力田,见于经传。后世以文学明道,其弊至于菽麦不分。岂止不知稼穑艰难哉。
《东坡志林》:吾昔求地蕲水田,在山谷间,投种一斗,得稻十斛。问其故,云连山皆野草,散木不生,五谷地气不耗,故发如此。吾以是知五谷耗地气,为最甚也。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建武二年,野谷旅生,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泽。人收其利,岁以为常。至五年,谷渐少,而农事益修。盖久不生谷,地气无所耗,蕴蓄自发,而为野蚕旅谷,其理甚明。庚辰正月六日,读《世祖本纪》书其事,以为卫生之方,地不生草木者,多产金锡珠贝,亦此理也。
《野客丛谈》:宋子京有皇帝幸南园观刈麦诗曰:农扈方还夏,官田首告秋。注云:臣谨按物熟谓之秋,取秋敛之义。故谓四月为麦秋。百谷各以初生为春,熟为秋。麦以初夏熟,故以四月为麦秋。此说见蔡邕《月令章句》
嵇叔夜《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安有一亩收百斛米之理。《前汉·食货志》曰:治田勤,则亩益三升。不勤,损亦如之。一亩而损益三升,又何其寡也。尝以二说而折之,理俱有一字之失。嵇之所谓斛,汉之所谓升,皆斗字耳。盖汉之隶文,书斗为斗字,文绝似升字。汉史书斗字为㪷字,又近于斛字,恐皆传写之误。左太冲《吴都赋》曰: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茧。注谓有蚕一岁八育。按《广记》日南一岁八蚕,以其地暖故尔。俞益期笺曰:日南蚕八熟。张文昌桂州诗曰: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此言可验矣。而《海物异名记》乃谓八蚕,共作一蚕,与前说异。
东方朔云: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其价亩一金。杜笃曰:厥土之膏,亩价一金。费凤碑曰:祖业良田,亩直一金。按汉金一斤为钱十千,是知汉田每亩十千,与斤大率相似。仆观三十年前,有司留意徵理,所在多为良田,大家争售,主倍其直。而迩年以来,有司狃于姑息,所在习顽为风。举向来膏腴之土,损半直以求售,往往莫敢乡迩。世态为之一变,甚可叹也。
《戒庵漫笔》:粪田宜火日,若金水日,则不肥。溷圊溲亦不肥。气之通塞郁畅,不容假也。
《辍耕录》:尝读金黄华老人诗,有招客先开四十双之句,殊不可晓。近读《云南杂志》曰:夷有田,皆种稻,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以二乏为己,二己为角,四角为双。约有中原四亩地。则老人之诗意见矣。
《暇日记》:窦子野言,人言赵过始为牛耕也。然冉耕何故字伯牛,当知牛耕,其来远矣。
《书蕉》《吕氏春秋》: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穫死。言候农也。见生树生,谓望杏敦耕,瞻蒲劝穑也。见死穫死,谓靡草死而麦秋至,草木黄落,禾乃登也。
《丹铅总录》:后稷教民树艺之法曰: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穫死。又曰:五谷生于五木。《泛胜之》曰: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五木自天生,五谷待人生。故五谷候于五木也。故曰:见生而树生也。靡草死而麦秋至,草木黄落,禾乃登。故曰:见死而穫死也。
《周礼》:三农有两训。先郑云:山农,泽农,平地农。后郑云:原与隰及平地。余谓先郑之说为是。山农,南方之刀耕火种,巴蜀之雷鸣田也。泽农,广东之葑田,云南之海篺。谚所谓戽水插秧,乘船割谷者也。若原隰平地,只可言中原,不可该边甸也。
储光羲诗:落日晓雾明,农夫知雨止。耿湋诗:向人微月在,报雨早霞生。即谚所谓朝霞不出市,暮霞走千里也。刘禹锡武陵诗:积阴春暗度,将霁雾先昏。耿湋诗: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皆用老农占验语。余旧日秋成诗云:草头占月晕,米价问天河。亦用谚语日晕长江水,月晕草头空。又七月七夕,视天河显晦,卜米价丰歉。盖老农有验之占云。
《贤奕编》:东郭子出吴兴,见有膝行泥中,而以手左右去草者。召而问之,曰:此芸田乎。曰:然。曰:吾邑之芸,以铁为器,而木柄之,俯其身,以荡撼于苗中,未尝若是难也。曰:州亦有之,沙田草易除,用之宜。泥田根难拔,必若是者,三至焉。山溪之田寒,必若是者,五至焉。若稍弛之草,侵吾苗矣。噫,质美者易于浑化,犹沙田之草也。次则泥田矣,次则山溪之寒田矣。芸之而弗息,草未有不拔,而苗未有不秀且实者。

农部外编

《汲冢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
《拾遗记》:成王时,有因祗之国,其国丈夫勤于耕稼,一日锄十顷之地。又贡嘉禾,一茎盈车。故时俗四言诗曰:力勤十顷,能致嘉颖。
宣帝地节元年,乐浪之东,有背明之国,来贡其方物。言其乡在扶桑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谷,名曰融泽,方三千里,五谷皆良,食之后天而死。有浃日之稻,种之十旬而熟。有翻形稻,言食者死而更生,夭而有寿。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清肠稻,食一粒,历年不饥。有摇枝粟,其枝长而弱,无风常摇,食之益髓。有凤冠粟,似凤鸟之食,食者多力。有游龙粟,枝叶屈曲似游龙也。有琼膏粟,白如银,食此二粟,令人骨轻。有绕明豆,其茎弱,自相萦缠。有挟剑豆,其荚形似人挟剑,横斜而生。有倾离豆,言其豆见日则叶垂覆地。食者不老不疾。有延精麦,延寿益气。有昆和麦,调畅六府。有轻心麦,食者体轻。有醇和麦,为曲以酿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可袒。有含露麦,穟中有露,味甘如饴。有紫沉麻,其实不浮。有云冰麻,实冷而有光,宜为油泽。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烛。是苣蕂也。食之延寿,后天而老。
昆崙有第九层山,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
《搜神后记》:庐陵巴丘人文晁者,世以田作为业。年常种田数十顷,家渐富。晋太元初,秋收已过,刈穫都毕,明旦至田,禾悉复满,湛然如初。即便更穫,所获盈仓。于此遂为巨富。
《太平御览》:需支夫善耕,妇人善织。以五色丝,稍内口中,两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丈夫多力勤稼,一日锄十顷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