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式:升降开合,心肾一家
1. 这一式采用了先逆经而行,再顺经导引的锻炼模式。《黄帝内经·灵枢·终始》中讲:“泻者迎之,补者随之,气可令和。”《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中也说:“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这一式中指先沿人脉上升,大指再顺任脉向下的导引按摩顺序,正是体现了“逆经则泻,顺经则补。欲扶正,先驱邪”的养生原理。
本来真炁是从督脉上升,然后从任脉下降的,这一节两手先至下而上逆着任脉上行,就是为了先泻掉体内寒湿阴邪的瘀滞。然后,再从上往下顺经疏导,则有助于培补体内正炁,促进心火胃火下降,带动肾水之炁上升,改善任脉气血通畅和平衡脏腑功能。
2. 中指沿肋弓按摩导引分开,能进一步疏肝利胆,顺气和胃。另外,肋弓里面连着横膈膜,这个动作还能疏通膈肌,强化三焦的功能。接着,两手从腰际沿着小腹边缘向内导引按摩时,不仅能引真炁贯通肠道,有效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新陈代谢,还能疏通带脉,促进纵向经络的畅通。
一般提到带脉,大家通常的理解都是腰带,就是肚脐到命门的横向连接线,途中经过腰两侧的带脉穴。其实,从经络上讲,带脉的真炁运行有两条路径,一是从两侧带脉穴往前走的水平方向,二是朝斜下方经过五枢和维道。五枢穴的位置在人体侧腹部,横平脐下三寸,胯骨尖内侧凹陷处。维道穴位于五枢穴前下0.5寸。因此,两手经腰际向小腹按摩导引时,实际上有疏通带脉,调理纵向诸经的作用。
3. 腹股沟不仅是连接身体五脏和下肢的重要部位,而且,人体的很多重要经络都要经过腹股沟。腹股沟炁血通达,可以增强人体浊阴之炁的下降,以及体内盆腔寒湿热毒的排出,对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的功能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改善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经血不调、不孕不育等症,也有着直接的作用。
因此,这一式画大圈时,两手要经腹股沟导引按摩外拉,就是要促进腹股沟的炁血通畅,调节相关经络(足三阴经)的功能状态。
4. 两手经胯骨外侧至腰际变鹤翅诀,沿两肋上提导引按摩至大包穴,是借助少阳胆经之朝炁的升发滋润心肺。虎口对大包之后,手指朝后朝上转动,中指中冲穴指向腋下极泉穴,能增强心炁,畅通心血管,增强心脏功能。两手合于胸前,大指着力从华盖沿任脉向下按摩导引,则可引心炁下降,不仅降心火升肾水,改善任督二脉的真炁流通,还能促进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