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教学工作中的八个基本环节 2016.10.9

 和而不同沙龙馆 2022-04-18

一.备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

1.共备一个问题

2.共备一个主题

3.共备一个教学环节

4.共备一节课

5.共备一个单元

(二)集体备课的要素

1.目标

2.观点

3.材料

4.重(难)点

5.方法

6.手段

7.过程

8.评价

(三)集体备课的流程

1.个人准备

2.思维碰撞

3.达成一致

4.课例实践

5.评课反思

6.二次上课

二.讲

(一)新授课

1.新授课的目标、任务

(1)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具体是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文本培养学生发展需要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方法是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保障。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情感解决学生爱学问题,态度解决学生想学的问题,价值观解决学生为谁学的问题。

(2)任务

①讲授新知识

②培养能力

③训练思维

④指导方法

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如何上好新授课

(1)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做到温故知新,推陈出新。

(3)渗透与集中相结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4)讲与练相结合,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5)阶段要求与中考要求相结合,提高阶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思维训练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质、内在地发展。

(7)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

(8)一般要求与教学特色相结合,努力培育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复习课

1.科学把握复习课的目标、任务

(1)目标: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与能力系统化

(2)任务:A整理知识B揭示规律与方法C运用知识与提高能力

2.准确把握复习课的内容

(1)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A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B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C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D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E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F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讲、听、看、谈、心

例如1:口语交际课“走,我们去春游”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上课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表格,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

不足:教师没有很好研究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单纯的让学生填表,学生“讲、听、看、谈、心”5个方面的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改进:(1)明确主题、任务后,小组讨论、代表交流、其他组点评等可以作为“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环节。(2)学生围绕主题学会分析“为什么”、“怎么样”并善于条理清楚的表达。(3)小组代表可以到讲台全面面向全体学生表达。

例2: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要求(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上述11条提炼成2大方面:阅读方法、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朗读、默读、诵读、泛读、精读

阅读内容:词、句、标点符号、表达顺序和标达方法;说明文、记叙文、诗歌。

(2)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题

研究考试说明

A研究考点的变化

B研究题型的变化

C研究对能力要求的变化

D研究不变的内容

研究考试题

A研究考试题的意义:从中获取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从中获取命题依据和命题规律。

B研究考试题的方法

个性---共性---个性---共性

(3)研究教材

A薄—厚---薄

薄—厚:拓宽、加深

厚----薄: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知识整理升华的过程

B研究本部分内容与其他部分内容的关系,即站在学科高度把握本部分内容。

(4)研究学生

A研究学生知识的薄弱点

B研究学生能力的薄弱点

翻阅历次考试卷,归纳反复出错的题型及知识点,总结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

C研究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D研究学生历史上的成绩分布及变化的原因

3.有效整理知识

(1)整理本部分内容

(2)整理本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

(3)站位学科高度把握本部分内容

(4)整理知识的方法

A归纳法

B比较法

例:七年级历史“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概况”

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时间



地域



工具



农作物



房屋



饲养业



手工业



相同点:扩大外延

不同点:双向靠

C主题法

D纲目法

E图表法

F3W法(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有效运用知识

(1)选题

(2)改题

例1:四年级数学

原题:2条同样长的彩带,第一条用去8米,第二条用去9米,哪条剩下的长?

改后:2条彩带,第一条用去8米,第二条用去9米,哪条剩下的长?

(3)编题

(4)做题

(5)讲题

个性—共性—个性—共性,注重规律和方法,避免就题论题

例1:一年级数学“8与9的分与和”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5.学会研究学科思想、学科方法

(三)习题课

  很多老师上习题课就是就题论题,给出几个题,让学生做,做不出来老师讲,讲完就没事了。这样连习题课任务的一半都没有完成。人的认识规律是个性----共性----个性,老师讲完一个题只等于做完了一个个性化的试题,还需要从这个个性化的题中提炼出共性的规律,然后用这个共性的规律指导做其他个性化的试题。中考试题是个性化的试题,我们平时期中期末考试都是个性化的试题,我们通过平时的个性化试题提炼出共性的规律,然后用这个规律指导做个性化的中考试题,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或练习、考试都只解决个性化的试题而不注意提炼共性的规律,就只能停留在个性试题这个层次,也就是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如何上好习题课呢?

1.选好题

(1)从众多的试题中选择符合本节课主题的试题

(2)适当改造试题

(3)学会自己创编试题

2.审好题

总结出审题的基本方法、识别某类题的基本特征、使用某种方法的基本条件等。

3.解好题

(1)介绍思维的轨迹

(2)规范答题步骤

(3)介绍容易出现的错误

4.找出规律,实现升华

介绍某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用个性化的解题过程说明共性的规律和方法。

(四)试卷讲评课       

1.给出答案

2.分析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3.由个性试题总结出某类题的共性特征和解题方法

4.通过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答题技巧和提高心理素质

5.通过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联系前几次考试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薄弱知识点和薄弱能力点

6.指导学生针对存在的薄弱知识点和薄弱能力点加强训练的方法,收集、改编、创编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三.评

(一)从老师维度考虑

1.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

(目标是什么)可依据三个内容进行判断:(1)课程标准。(2)中考要求。(3)学生实际。

2.完成目标的手段、方法、途径是否科学、优化。

(怎样完成目标)可参考如下标准:(1)以有效问题为牵引(2)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完成问题(3)学法指导充分(4)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优(5)辅助手段恰当(6)练习选择恰当(7)总结有升华(8)老师点拨恰到好处

3.完成目标的效果如何(目标完成的怎样)。

(二)从学生维度考虑:

 1.想学

(1)学生参与的比例

(2)学生情绪(眼、耳、口、手)

(3)学生思维

(4)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2.乐学

3.会学

(1)会听

(2)会记

(3)会思

(4)会问

(5)会复习

4.学好

(1)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2)学科能力的提升情况

四.辅

五.批

1.一般要求与发现典型相结合,引领作业形成特色。

为了引领学生作业形成特色,教务处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例如,针对不同的学生体现出层次性作业,针对不同内容呈现出系统性作业,有一定量体现出原创性等。在一般要求的同时,教务处还通过检查作业、召开专题座谈会、专项调研等多种形式挖掘典型,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2.开展特色作业展评活动,促进作业形成特色。 

3.出台相关制度,确保作业形成特色

修订了《优秀教研组评比标准》,在原有的教研组活动次数人数、教研组活动内容、参加学校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常规情况、活动资料外,新增加特色加分,并对以前的几项标准的分值进行了调整。特色加分包括特色课堂、特色教案、特色作业、特色校本课程。由于优秀教研组评比标准中增加了特色作业一项,各教研组重视特色作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涌现不同的特色。

4.特色作业

(1)布置作业

①三维目标作指导

我校在各学科作业布置中,出现了“资料收集整理型作业”、“社会调查型作业”、“小论文作业”、“实践型作业”,这些作业,培养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②兼顾全体是目的

布置作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为了照顾到每一层面的学生。有的教师能按学生的实际设计难易程度层次不同的作业;有的对同一份作业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好学生能吃的好,后进生能吃的饱;有的设置梯度作业,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③减负增效是原则

有的老师设计专题性作业,集中解决教学重、难点;有的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原创性作业,走出教材的束缚。

(2)批改作业

①作业评改多元性

改变从前作业评价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采取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正确对待各种评价的认识能力及虚心接受各方意见的能力。作业批改,由教师一人批改变为老师学生共同参与,方法有二:一是教师提供评分标准学生自批,二是学生之间互批。

②作业批改实效性

有的老师采取面批的方法,把个别辅导与作业批改集合起来;有的老师采取集中纠错的办法,对普遍性问题,在班内集中讲解,把作业批改与集中辅导结合起来;有的老师建立纠错题库,学生把出现错误的试题整理到纠错题库作业本中,并做出正确答案,对错形成对比;有的老师采用跟踪指导批改作业的方法,督促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③批改形式多样性

作业批改从原来的只有对错号变为多样化的批阅形式,其中文字性批阅法——批语,可让学生关注作业对错的原因,激发其学习动了,具体方法有:A启发式批阅法,如请注意审题、可用某原理解决问题等;B表扬式批阅法,如你很棒;C建议性批阅法,如:如果你用某方法,会少走弯路;D警示性批阅法,如,马虎不改,难有作为;E希望性评语法,如,老师希望你能写出干净整洁的作业。多种方法的使用,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和激励作用,体现的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

六.考

七.研

1.三线:围绕课标、课堂(课型、环节、内容、问题)、考试三条主线

2.四化:中心化、主题化、系列化、精细化

3.五步:理论学习—组内研讨—课例实践—评课反思—升华应用

八.管 

1.中心化(一个阶段以一个内容为重点,兼顾其他)

2.主题化(以研究的方式进行管理)

3.系列化(管理主题之间成系列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