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四逆散——头痛,三叉神经痛,口干眼干,淋巴肿大,鼻衄

 新用户88724700 2022-04-19

Image

1头痛——程敦夫医案

江某,男,42岁,工人。患者突然出现两侧头痛如锥,痛不可忍,以指压之稍缓,每次痛20~30分钟,头痛过后目胀、脑闷、泛恶、胸膺翳闷,移时复痛,坐卧不安,食不知味,二便不断。舌质深红、略有口苦,脉弦有力。

诊为肝胃之气上逆,阻滞少阳之脉。故调肝和胃治本,调血通络以治标。拟四逆散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石决明、代赭石。连服2剂,霍然而愈。[程敦夫;也谈四逆散的临床运用,3139,1966]《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脉弦有力,此不为阴寒之虚象,而为肝气郁结之实象,中焦升降之枢机不利,则木郁贼之,所以脉弦有力。升降倒行,胆胃不降,浊气上逆,则恶心胸闷,头上浊气壅塞,则头痛目胀,舌红口苦。四逆散,升降二木,以建中气。

2头痛盗汗——吴沛田医案

黄某,男,41岁。1986101日诊。患者以头痛、发热伴咳嗽1周经治疗痊愈,继之盗汗明显,晨起身如水洗,即来求治。刻下头痛而沉重口淡无味,胸闷不饥,时有呕恶,纳差乏力,苔薄白腻质淡,脉弦滑而细。辨证为湿热内郁,处方:柴胡、炒枳实各9克,生白芍15克,云茯苓10克,佩兰6克,生甘草2克。服5剂后盗汗已减,继服9剂,盗汗即止,嘱隔日1剂巩固1个月。1年后追访,未见再发。[陕西中医,199011):511]《仲景病案学》

论:脉弦滑者,此为肾阴之盛(实),木气下陷则为弦,升而不能,则为滑象。肺气不降,则苔白腻。浊阴不降,则胸闷呕恶。上焦之阳,不能内降,外蒸皮毛,则盗汗明显。

3偏头痛——王占玺医案

齐某,女性,16岁,学生,1963422日初诊。头痛已二年,右侧为甚,每于生气或学习劳累后疼痛增剧,多于下午或晚间较重,跑步时头痛亦可增剧,近1个月来又加腰痛,睡眠多梦,食欲便通尚好,经二年断续治疗不愈。自幼读书,性格偏急,好生气。于11岁月经初潮,每30天一行,每次5~6天可过,经前每有腹痛,来潮后且有血块,上次月经提前10天来潮,既往除易于感冒之外,无其他病史。

患者体质较差,精神苦闷状,舌披白苔,且有杨梅状红点,脉涩。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体征,证属气滞血瘀,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2.0克 枳壳6.0克 杭芍18.0克 甘草6.0克 杭菊16.0克香附10.0克 郁金10.0克 丹参10.0克,服用4剂后,头痛明显好转,睡眠转佳。 

前方加生桃仁10.0克、益母草10.0克,又服3剂,脉象仍涩,月经已过期13天未至,下腹隆胀,头痛虽有减轻,但未全愈,遂针百会、右钻竹、太阳穴泻血,又继服前方,加服大黄䗪虫丸早晚各服2丸。服用1天后月经来潮,来潮后下腹隆痛二天即过,较前大为减轻,且已无血块,头痛消失,舌上杨梅红点亦消失,共用药三天,脉之涩象大为减轻,又给予前方5剂,大黄䗪虫丸20丸,嘱其于下次月经来潮前4天开始服药为之善后。于19721218日随访,头痛、痛经愈后未发。《伤寒论临床研究》

Image

4三叉神经痛——王占玺医案

陈某,男性,31岁,工人,196571日初诊。自12天前开始前头部疼痛,阵发性增剧,服用镇痛片等药治疗不效,伴以便秘二日未排,近二日因头痛不能工作。舌苔薄黄,脉象沉实有力,三叉神经第一枝,双侧眶上切迹处压痛明显,处以四逆散合芎黄散加减:柴胡10.0克 枳壳6.0克 赤芍10.0克 甘草6.0克川芎10.0克大黄6.0克 菊花12.0%10.0克服用2剂头痛消失,大便通畅而治意。《伤寒论临床研究》

论:脉象沉实有力,证只有便秘,而无潮热汗出谵语的阳明实证,此脉象为气机不利,气机不利,导致便秘,而便秘又导致胃气不降,所以脉象沉实有力。此不为虚证,而为郁证,气机不利,四逆散建中,调畅三焦气机。

5口干眼干——张荒生医案

患者,女,48岁。因口干眼干10年加重半年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口干、眼干的症状,在外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间断服用泼尼松、羟氯喹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半年前,患者自觉口干眼干症状逐渐加重,吞咽米饭等较干的食物更加困难。患者情绪易于激动,胁肋胀满不适,心烦,夜寐不安,多梦易醒,腰部酸胀,时有耳鸣,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诊断:燥痹(肝郁气滞,阴虚阳亢),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10g,黄连6g,阿胶10g,黄芩6g,鸡子黄2枚。服用半月而症稍缓,守上方加减化裁调养2月余,患者睡眠明显改善,腰酸耳鸣及口干减轻,仍有眼干症状。《治方治痹》

论:上焦不降而失根,所以浮躁,口干眼干,情绪激动。

6甲亢——黄保中医案

胡某,女,31岁,1998511日初诊。4个月前因工作紧张感心悸,烦热,急躁易怒,胸闷,乏力,伴有手足心热,便溏。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因服西药过敏,故求中医治疗。甲状腺中度肿大,对称,触之光滑柔软,无根无结,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数。诊断为瘿气,辨证属郁火伤阴,阴虚阳亢。治宜解郁清热,滋阴潜阳。

处方用四逆散加味:炒柴胡、赤芍、白芍、麸炒枳壳、昆布、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淮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各15g,甘草10g.

5剂后心悸、烦热、乏力稍减,继用前方加丹参15g14剂后诸症皆失,继续治疗以资巩固。《经方验案评析》

论:手足心热,中气虚而经气陷也,手少阳陷则手心热,足厥阴之经气,陷于足少阴,则足心热。木陷欲升,升而不能,则上冲而发心悸,此也是肾阳不足,三焦火虚。上焦不降,则急燥易怒,胸闷烦热。脉弦者肝木之陷也,细数者,胆木之逆也。乏力者,中虚而木贼也。四逆散,升降左右,则以建中也。

Image

7颈部瘤赘——曾天传医案

殷某,女,24岁,教师。1973612日初诊。左侧颈部肿块5个月。5个月前,月经提前5~7天,平时爱生气,口干口苦,尿黄,不明原因左侧项部突然长肿块1个,初起如指头大小,微有压痛,逐渐增大。在当地服中西药,未见明显效果,于64日来成都某医院诊为“淋巴腺瘤”,建议手术治疗,因等床一周未能住院,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病人全身情况良好,左侧项部有小鸡蛋大小的一个肿块,中等硬度,有触痛,推之能移,表皮颜色未改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近数。初步诊断:瘤赘(肝郁化火)。治以疏肝解郁,清火散结。方用四逆散加味

柴胡9克白芍9克枳壳9克半枝莲30克夏枯草30克水冬瓜树根皮30克甘草6

服药5付肿块变软,继服25付肿块消失,2年未见复发。曾天传:异病同治验案,资料选编(成都中医学院附院)2:109,《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手少阳三焦火虚,经气下陷,则足少阳不降,经气上逆,故生颈块,相火不降,则口干口苦。四逆散建中气,降火以化气也。中气降则少阳随降,相火下降,以温癸水。

8淋巴肿大——陈瑞春医案

曹某,男,43岁,工人。199445日就诊。病者形体消瘦,发热不退(37.5~39C)已持续两个多月。全身淋巴结肿,两肋淋巴大如鸡蛋,颈颌下两侧淋巴结如蚕豆大,腹股沟右侧淋巴结如鸽蛋大,其他多个部位淋巴结大小不等,头部前额左侧淋巴结如核桃大。经某院切片检查为淋巴结炎,除外肿瘤。经用抗炎药、抗结核药治疗,发热不退,饮食减少,日见消瘦,二便正常,夜寐不宁。脉弦,舌苔薄黄略腻。拟先行和解表里,透达少阳。 

柴胡10g 党参15g 黄芩10g 法半夏10g青蒿10g 葛根15g 炙甘草5g 忍冬藤20g生姜3片 大枣3枚。嘱服5剂,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以期达到退热的疗效,使病者信心增强,于病有利。

二诊:服上药后,发热已罢,精神好转,饮食倍增,淋巴肿胀感有所减轻。病者打消了去外地治疗的念头,要求继续予以诊治。视其全身情况尚好,脉缓略弦,舌质淡红,苔薄润。处方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10g 赤芍15g 枳壳10g 青皮10g郁金10g 夏枯草15g生牡蛎15g浙贝母15g(研末冲服)猫爪草15g 天花粉15g香附10g嘱服1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423日。病者经两次治疗,发热退净,精神好转,饮食倍增,淋巴结肿已明显消退,除腋窝部、前额部淋巴结还有少许如鸽蛋大,其他皆已消退如黄豆大或全部消失。患者异常高兴,心理状态很好,治疗信心倍增。脉缓有力,舌淡红少苔。仍守前方加橘核20g(打碎),山药20g,扁豆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四诊:520日。病者服上药20多剂,形体恢复正常,体重增加,饮食正常,全身淋巴结肿绝大部分消退,惟腋窝部还有一两个如绿豆大,按之无痛胀感,无任何不适,脉缓有力,舌淡润。守423日方加生黄芪15g,太子参20g,以补益气阴。嘱其隔日1剂,服20剂以巩固之。

7月中旬,病者来诊,告谓淋巴结肿已全部消退,精神好,食欲、睡眠及二便均正常。脉缓有力,舌薄净而润。

嘱其停药观察。

国庆节期间,病者又来咨询,谓病告痊愈,无任何不适,已上班两个多月,是否需进补调理。当即告之,此病为肝郁气滞,不宜峻补,且饮食宜清淡,将息调摄为是。

按:本病前一段在某院检查,确诊为淋巴结炎,据其临床表现,诊断应当是正确的。患者怀疑恶变,意欲去外地再进一步确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在一附院两个月的检查治疗,用抗炎药、抗结核药都是正确的。唯发热不退,人形瘦削,应是淋巴结炎症导致的消耗性发热,使之气虚体弱,正气不足的缘故。从辨证思维来看,病者是肝郁气滞,表里不和,营卫不调,故发热反复发作,因无明显的表证,亦无里热结实之证,所以用小柴胡汤原方,加葛根、青蒿,取其透达于表之功,药后热退,全身情况缓解,收到预期的疗效。热退后,精神心态均得以恢复和稳定,继以四逆散疏肝理气,加软坚散结的郁金、夏枯草、牡蛎、猫爪草、浙贝母、橘核等,旨在使其渐消渐散,缓缓图功。经3个月的调治,守方进50余剂,病告痊愈。治疗中未见波折,停药后亦未反复,前后两易其方,可以认为辨证用药是稳妥的。《伤寒实践论》

论:经气不利,所以结节。猫爪草,是治结节的偏方药,效果很好。如只有结节,而它杂症,单用此药,可以消除结节。

Image

9淋巴结肿——陈瑞春医案

龚某,男,26岁,工人。1983420日就诊。病者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肿大,如嗜酒及辛热食物,则肿胀更甚。病史已半年多,未做任何治疗。无低热,除外肺结核,亦未进行穿刺病理检查,其他无发现。临床诊断为淋巴结肿。脉缓弦实,舌苔白润。处方:柴胡6g 赤芍、白芍各10g枳壳10g炙甘草5g 夏枯草10g 郁金10g 浙贝母粉1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620日。自述服上方40余剂后,颌下、腹股沟淋巴结基本消退,腋窝处仍能触及。面部有疖疮数处。

脉弦缓,舌红苔薄润。守上方加蒲公英15g,金银花15g,嘱继服30剂。后随访淋巴结肿全部消失,一切正常。

按:淋巴结肿,除外结核的病因,应从中医的瘰疬结核论治。《类证治裁》说:'瘰疬生于耳前后项腋间,与结核相似,初起小块。渐大如桃核,皮色不变'《外台秘要》谓肝肾虚热所生,气郁所致。古人皆从疏肝理气化痰求治。本案用四逆散加夏枯草、郁金软坚散结,用浙贝母消散化痰。全方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渐消渐散,祛邪而不伤正,可达到预期的疗效。《伤寒实践论》

论:脉缓弦实,缓为土郁之象,弦实为木贼克之。

10鼻衄——王占乐玺医案

赵某,女性,18岁,服务员,1963420日初诊。近几天来发现鼻衄,三天来增剧,曾去某医院用肾上腺素及麻黄素滴鼻未效,每日可流鼻血数次,量亦较多,伴以胸闷心烦。经常头痛,部位不甚明显,入睡慢梦多,头晕心慌。月经于15岁初潮,提前错后不定,腰酸,少腹作胀,易急怒。舌淡边有牙痕,脉象沉涩,证属肝气郁滞、气滞血郁,因瘀妄行致衄,拟舒肝解郁法,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12.0克 白芍12.0克赤芍12.0克 枳壳10.0克 甘草6.0桂枝10.0克 茯苓10.0克 丹皮10.0克生桃仁10.0克木瓜6.0克黄芩炭10.0克 菊花炭10.0

服用2剂后,鼻衄头晕大为减轻,仍性急易怒,舌净,脉沉涩象减轻,仍用前方加青橘叶10.0克、侧柏炭10.0克,又服1剂,鼻衄消失。愈后1个月,于520日随访未发。《伤寒论临床研究》

论:此为上火,阳气不降而上蒸,肺气不降,燥而失敛,则发鼻衄。病根在中焦,原于中焦相火之虚,气机不利。沉为太阴不升,涩为亡血,肝气不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