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清旷之乐,不过“西园雅集”:传承千年的文人精神,在画里

 半山记 2022-04-22

一、何为“西园雅集”?

宋神宗元丰(1078年-1085年)初,驸马都尉王诜在汴京自家宅第的花园——“西园”,举办了一场游园聚会活动,苏轼、苏辙、李公麟、米芾、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蔡肇、李之仪、郑静老、王钦臣、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受邀参加,他们在当时已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中,作为著名画家的李公麟将此次聚会描绘了下来,成《西园雅集图》;而书法家米芾则以文字形式,将聚会活动中的人物姓名、衣冠、坐卧神态以及周围清幽旷远的环境一一记录下来,成《西园雅集图记》。

文章图片2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3

清 八大山人书《西园雅集》卷 (局部) 纸本,行书 纵25.4厘米,横20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参与聚会的这些人都是名动天下、千古一遇的文人奇才,所以他们的这场活动便被后人争相模仿,“西园雅集”成了绘画史上的一个要点,米芾《西园雅集图记》也成了“西园雅集”最准确生动的注释。

一句话概括,“西园雅集”是一场缘起于北宋的文人雅士聚会活动,也是一个传承近千年的中国古代人物画绘画题材。但关于“西园雅集”这场活动是否真实存在,尚存在争议。

二、“西园雅集”,乐在哪里?

此时,东道主王诜、苏轼、苏辙四十多岁,黄庭坚、李公麟、秦观三十出头,米芾、晁补之、张耒不到三十岁。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文艺青年、驸马都尉王诜是苏轼的粉丝;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是苏轼最欣赏和重视的四大门生;苏辙就不用说了,苏轼的亲弟弟;李公麟、米芾本来就与苏轼交好,也同时是驸马王诜的座上宾。原来,这场“雅集”是以苏轼为中心的、一群好朋友的切磋聚会。

文章图片4

明 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 内纵25.8厘米,横140.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5

明 唐寅《西园雅集图》 纵24.8厘米,横1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在《西园雅集图记》有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那么,被称为“人间清旷之乐”的雅集活动,都做了啥?

《西园雅集图记》也有详细的描述:“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

文章议论——书写诗文

“其乌道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竚者为丹阳蔡天启。促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鬟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这一段是整个聚会的起点,苏轼正在伏案奋笔疾书,王诜一如既往地在一旁崇拜着迷。共同观摩者还有蔡肇(蔡天启)、李之仪(李端叔),此外,还有颇具风韵的家姬陪伴。

文章图片6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7

明 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博学辨识——讨论学问

“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傍,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蚕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苏轼的弟弟苏辙(苏子由)与黄庭坚(黄鲁直)正在看书切磋学问。

文章图片8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英辞妙墨——画画

“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促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静而俯视者为郑静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写文章、讨论学问之外,大画家李公麟(李伯时)正在横卷上以“渊明归去来”为题材绘画,旁边有晁补之(晁无咎)、张耒(张文潜)、郑静老围观。

文章图片9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0

明 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1

明 唐寅《西园雅集图》(局部)

好古多闻——弹奏音乐

“二人坐于盘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李公麟一群人的后方,秦观(秦少游)正在听道士陈碧虚弹奏琵琶。

文章图片12

明 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3

明 唐寅《西园雅集图》(局部)

雄豪绝俗——书法题石

“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后有锦石桥”,在锦石桥一旁,米芾正在石壁上挥毫。

文章图片14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5

明 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6

明 唐寅《西园雅集图》(局部)

高僧羽流——谈论佛法

“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退而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潀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文章图片17

清 石涛《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8

明 李士达《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文章图片19

明 唐寅《西园雅集图》(局部)

一群已经名扬天下的官场中年男人、避世高人,伴着清幽旷远的山水清音,或品茗,或调琴,或赋诗文,或挥毫墨,或倾心中郁结。在这场游园聚会里,他们已忘却现实的功名利禄、政治忧患,沉浸在风雅淡泊、超脱理想之中。如米芾所感“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只有退去名利之心,才能享受人间清旷之乐。

三、“西园雅集”题材的盛行

虽然,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次“西园雅集”活动尚存争议,但自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之后,刘松年、僧梵隆、马和之、赵伯驹、马远、钱选、赵孟頫、戴进、商喜、唐寅、仇英、尤求、程仲坚、李士达、石涛、丁观鹏、徐扬直至现代的傅抱石、张大千等人,都曾对这一题材进行过创作,经久不衰。美国俄勒冈大学美术史系教授梁庄爱伦曾考察发现,历代著录的《西园雅集图》画作共47幅,除此之外她还见过存世的41幅,共计88幅。

文章图片20

南宋 马远《西园雅集》卷 绢本,设色 纵29.3厘米,横302.3厘米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21

明 仇英《西园雅集图》 市场拍卖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传 明仇英作《西园雅集图》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明代,尤其是明中晚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商贾与官宦家族聚集。所以江南经济圈的画家,或出生于文人世家,或出生于商贾豪门,条件优渥,普遍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由于商贾巨富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强烈追求,大量购买文玩字画,尤其喜爱购买文人雅集之作,推动了江南地区书画市场圈的发展与活跃,因此吸引了大批画家,进而催生了地域性的各个绘画流派。画家、文人汇聚使雅集之风盛行,尤其是苏州地区,而“西园雅集”是他们最为喜爱的。

四、后世其他雅集活动

“西园雅集”主题之外,他们日常举办的吟诗作画、品茗赏花、玩古鉴物之类的文人活动,也被以书画形式记录下来,例如《雅集图卷》是陈洪绶描绘当时的文艺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潘园雅集图卷》是记录乾嘉年间苏州潘园中的一次文人雅集;《水绘园雅集》是记录冒辟疆等名士在其私家园林水绘园中的一次雅集。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明 陈洪绶《雅集图》卷 纸本 纵29.8厘米,横98.4厘米 上海市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明 陆治《元夜燕集图卷》 纸本 纵28厘米,横118.5厘米 上海市博物馆藏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明 吴伟《词林雅集图卷》 约弘治十八年(1505年) 绢本 纵27.9厘米,横125.1厘米

文章图片31

清 方薰《潘园雅集图轴》 纸本设色 纵179厘米,横80.3厘米 上海市博物馆藏

一场“西园雅集”,形成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精神追求和情绪抒发”的形式,成就了一个后世文人画家喜爱的经典题材,传承了一段千年美学风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