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7)】语文教育研究——问题的提出

 天天向上杨老师 2022-04-24

【学习笔记(7)】语文教育研究——问题的提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  赵宝柱

引:教师教育研究现状

1.几个问题:

是否主持过教研课题?是否发表过论文?……

2.教育研究的“三业”“三与八”

(1)基于“三业”的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事业发展、学业发展、职业发展

(2)教育研究的“三与八”

“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八大”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环境、历史、现状、未来

思考:

我的天!太熟悉了。前几天,田老师和李凤英老师讲座时采用的就是这样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路,在思考教育问题时,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思维路径。不,生活中思考问题,也可以这样。

3.教师教育研究的“七有七无”

有行动无研究——研究意识与习惯问题

有研究无成果——研究水平问题

有成果无转化——研究成效问题

有定性无定量——研究方法问题

有叙事无提炼——研究能力问题

有课题无问题——假研究问题

有师本无校本——研究目的问题

思考:

看到“有行动无研究”,想起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虽然零星地写了一些,但是还远远够不上“研究”,好在,现在也来得及。

“有课题无问题”,这里强调了“问题意识”,我常常想,大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王开岭以《精神明亮的人》中写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有恢复孩子般的好奇与纯真,只有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才能对这世界有所发现,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注视到神奇与美丽。”王开岭所说的“好奇与纯真”,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同样是适用的。

一、研究始于问题

(一)问题从哪里来?

什么样的问题值得研究(可以成为研究问题)?

(二)问题意识和问题陈述

问题意识:把一个现实问题转换为一个确定的研究问题。

对研究者而言,如何对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以一双慧眼和理性的心灵在问题中看出问题之所以是问题的缘由,并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才是研究者独特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应该有这种意识。

思考:

第一个“意识”是动词,第二是个名词。这么表达,有意思!

问题需要转化:现实中的问题——问题阈——主题/议题——具体问题

这是一个筛选、聚焦的过程。

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常用“水”来形容知识的广博,如“知识的海洋”等,我想研究:“为什么要用水来形容知识的广博?”“用水作为形容词的历史起源、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思考:

第一个问题太小,不能构成一个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小的不能展开,太大了研究不透。

例2:某字的正确笔顺是什么?某字有几种发音?——学科领域的现实问题。

可以转化为:如何掌握某类字的书写技巧?

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研究、学生智能培训的研究——问题的范围、任务不明确、不集中

中学生个性发展路径调查研究;中学生言语智能的培养研究

怎样帮助一个同学提高语文成绩——不具有普遍意义

中学阶段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个性问题不能作为研究课题,除个案研究外)

思考:

选好课题太重要了!选题的过程也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把“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问题阈”需要抽象,把“问题阈”转化为“主题/议题”又需要具象、发散。还是要学点逻辑,怎样才能把学到的逻辑思维方法转化为自己生活中的一种自觉的思维方式呢?就像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把阅读中的思维方法转化为阅读中的一种自觉的思维方式呢?到更高一个阶段,把“自觉”变为“非自觉”怎样达到呢?(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

我想都需要训练,这个“训练”不是指常说的做阅读题的训练,是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任重而道远!首先要改变自己。

(三)把“问题”问题化

1.什么是问题化:

问题化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和现实提出质疑,发现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错误、误区、病态等,让这些问题进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成为我们研究意识中的研究问题。

问题化反映了我们思维的批判性。

问题化是准备阶段,是把不可直接研究的现象问题,转化或者还原为可研究的问题的过程,亦即提出具体的研究需要解释或回答的问题。

思考:

想起鲍鹏山在《教育六问》中解释“文化”时,他认为,“化”是一个动词。是呀,“问题化”中的“化”不是动词吗?这个“化”包括质疑、发现,还有什么?

下面会解释——

2.问题化有这样几点:

(1)首先你得认为它是问题。——(是个问题)

对学校“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这一现象,你认为它是不是问题?

(2)追问:它是什么问题,再次把问题具象化。

思考:

阐释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把它进行分解细化,化抽象为具象。这个具象化的过程很像是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伦理问题——产生歧视;

公平问题——个别教师不能对学生平等;

管理问题——简单粗暴,不能个性化、艺术化地管理;

社会问题——社会层面的现象的折射;

学生问题——学生自身不能很好地反思和评价找借口。

思考:

前面一列就是“问题阈”,后一列是主题、议题

(3)最后运用概念把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就确定了选题)

成绩排名对学生造成歧视现象的具体表现。

多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与自身经历、理念、水平等都有关。

问题陈述:问题可分为事实性(描述性问题)、价值性(规范性)问题、概念性问题、操作性问题。

例1:

基于学生的问题陈述(3个):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对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学习心理影响的机制研究

属性:价值性研究

研究主题:影响机制(机理)

研究内容: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前置性假设:对排名靠后的学生有负面影响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实验、逻辑推理

例2:基于教师的问题陈述(3个)

例3:问题陈述举例(河北省“十三五”课题中以“整本书阅读”为关键词的有4项)

思考:

“前置性假设”让我想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八个字其实就是一种研究的方式。“求证”的过程或许推翻了假设,或许验证了假设,不论怎样,“求证”的过程已经在慢慢接近问题的实质。

活动:

列举三个在教育教学和来之不易中让你感到欣慰或满意的案例,按上面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陈述。

(四)不同的问题意味着不同的研究策略

为什么美国中学生PISA考试成绩偏低(实验研究)

2013年上海市民众读书情况调查(调查研究)

学科教学与语文写作课程整合问题(行动研究)

鲁迅、梅兰芳都是国人推崇的“大师”,为什么鲁迅骂梅兰芳?(文献研究)

例1:

两组被试:对照组和控制组(研究是否有金钱的作用?)

能不能提出问题与教师的认知和理念有关系,如果头脑中有丰富的理论,就容易发现问题。

二、认识SOLO

(一)什么是SOLO

1.皮亚杰认知理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的总体的认识结构不等同。换句话说,透过回答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并不一定与某个发展阶段中应具备的能力相匹配。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来对其思维结构来进行探讨。

比格斯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彼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缩写为SOLO)

思考:

为什么?不是怎么想的就能怎么表达吗?不,不对,“想”与“表达”还有距离。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工作室目前的质疑和答疑活动是有用的。由此,我想,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某些问题来分析学生的质疑时的思维结构,还可以能过教师答疑的稿件来分析教师的思维结构。共性的问题恐怕得积累到一定的量才可以。学生的问题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应该可以进行一个分析,先把这些问题分类,把这些类的数量进行一下统计,然后我们就可以看出哪类的问题比较集中,再由这些具体的问题抽象发现学生问题中包含的“问题”,例如:由学生问题反思教师的教学;从学生问题中发现认知的偏差;从学生问题中发现学生阅读方法、思维过程等的问题。

(二)结构层次表格

结构层次

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行为特征

前结构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单一结构

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多点结构

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关联结构

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

拓展结构

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是的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三)应用(列举大量研究实例)

教学领域:

    汤振纲:“SOLO”评价法与古诗词教学

    王毓新:SOLO评价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启发(上)

    陈利庆:SOLO 分层评价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抽象拓展思维的培养 评价领域:

    刘宇新 王彤彦:初中语文学业标准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构想

    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

测试领域:

    王轩蕊:SOLO分类法在阅读评价客观题中的应用

    任春艳:“SOLO”分类法及其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

    吴维宁 李 佳 孔惠斯:SOLO试题的编制与质量检测

学生指导领域: 积累全班学生日常回答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层次划                                分,确定并对全班学生思维认知状况(习惯)进行分分组分类,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例:发现草坪上的草是斜的,问孩子们是怎么形成的。提示孩子们要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单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形成思维,养成习惯。

思考:

这个理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以先学一学其中测试领域和学生指导领域的研究,没时间没有关系,先记着,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进行阅读。嘿嘿,功利的专业阅读也是必不可少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