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74期)教学| 很多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让他写作文却觉得无话可说。这是咋回事?

 天天向上杨老师 2022-04-24

你问

我答

WEN

DA

1

(闫各庄初中  王海燕)葛宏英老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句话: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很多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让他写作文却觉得无话可说。作文语言和平时说话语言有很大区别,很多学生不会组织作文语言,这是作文教学中让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发愁,总是把作文放在所有作业最后写,不得不写时才去写,可见写作文是非常被动的,这种被动现象该怎么改变?

答:“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写作文却无话可说”这种现象的背后很可能是下面的原因:学生不认为说的那些内容可以写到作文里。我家小外甥上五年级,他是一个典型的“话唠”,我接他放学时,一路上总是对我喋喋不休地讲着学校里的事,比如同学怎么调皮呀,同学误把老师的东西当垃圾扔掉了等等,但是写作文时他却不会写,他觉得这样的事不能写到作文里。这就是写作理念的问题,葛老师的课一直引导学生说“印象深刻的、最想表达的、有趣的”,就是希望用这样的体验告诉学生:并不是那些貌似有“高大上”意义的材料才可以写,你们说的这些都可以写。那节课上,学生的写作内容也的确是丰富多彩。当然,因为没有对这种现象的具体阐述,不知道您说的和我外甥是不是一种情况,我只能是揣测。
“作文语言和平时说话语言有很大区别”,我不太明白,除了有书面语和口语这种语体的区别,还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呢?以前小时候在老家,我特别爱听村里的婶子大妈们聊天,她们有些人虽然没文化,但是对语言有一种敏感性,讲事情时讲得特别有意思。我想,如果把她们所讲的内容写下来,就是很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散步》中的许多语言就是平白如话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写“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瞧,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用笔说话”,他一直在践行这一点。我想,您所说的那种与平时说话语言不同的“作文语言”,大概指的是那种文学性较强的语言,不是所有的作文一定要用文学性语言的呀!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培养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培养的是会写作的普通人,不是作家呀!另外,还有可能,您觉得平时说话的语言可能难免有不连贯之处,有啰嗦之处,而且平时说话有肢体语言配合,与落实到纸上还不一样,这是一定的。要不然,教材中怎么会安排“文从字顺”“语言简明”“语言要连续”等写作实践呢?
不建议把作文作为作业让学生去写,还是先指导然后在课堂上完成比较好,指导后就写,“趁热乎”,而且防止学生抄袭。有老师肯定会想:没有时间呀?少做几道阅读题,用好教材,单篇课文的教学精简目标,减少课时,只要有办法,时间总会有的。怕的是靠“蛮力”教,不靠“智慧”教。
学生写作文很被动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从我的教学经验看,要想让学生“主动”写作文,难度很大,不好改变,需要师生长期的努力,我想我们努力做到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消除呢?问题很大,我仅谈两点体会,一是设置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出于交流的需要,写作就是用笔说话,而不是为完成作业。比如,葛老师这节课的情境就是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课上发亮的眼睛、滔滔不绝的表达、开心的笑容都是证明。我讲《学写故事》时,讲了我生活中一件真实的事: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要求找老物件,他爷爷给他找了一盏马灯。但是我只告诉学生事情的开头、结尾,请他们发挥想象,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去编一个故事。二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写作教学观,把课标上的目标作为标准,不要拔高标准,把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挑出一堆毛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按教材要求,每次训练、评价都集中于一点。例如:《学会记事》这个写作实践,只以“清楚”“有感情”为目标进行训练,评价时也只以此为标准。

2

(乐亭高平中学 谭翠红)作文课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参与到说作文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答:谭老师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是指向“扩大学生参与面”,与“提高课堂效率”不是一回事。谭老师认识到课堂是所有学生的课堂,不是某几个学生的,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怎么办呢?比如,“说作文”,可以让学生先给同桌说,给小组内的同学说,教师进行了示范性的指导后,就可以组织更多的“生生对话”。

记录生活


趁时光还好
好好读书
好好成长
好好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