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3种食材才是最适合孩子祛湿的,春夏厨房必备!

 woainijingzhi 2022-04-25

最近这段时间,广州的天气都是阴阴沉沉的,连续下了几天的雨。走出家门,我都能感觉到皮肤粘粘的,其实这就是空气湿度大的表现。不少家长和我说,他们一早起来总觉得好累,怎么睡都睡不醒,而家里的孩子又开始胃口差、不爱吃饭、舌头湿答答的、舌苔又厚腻,有些甚至有拉肚子的情况。这些症状都提示着人体里有湿气,提醒着家长是时候帮孩子祛湿了,否则,接下来孩子就很容易生病。祛湿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做起来是很有讲究的,今天就讲解一下。

在两个月前的立春,我就开始提醒家长要做好祛湿的工作,并且要一直坚持到长夏。为什么南方地区的春夏季多“湿”?我曾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解答这个问题:“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

“火在水下则生气”,我打个简单的比方,在烧水的时候,火在水底下烧,水就慢慢烧热了,然后就会有小气泡从水里出来,接下来水沸腾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里面,其实是“气”在发生作用。

“火在水上则生湿”,从地理位置上说,南方地区更接近赤道,从立春开始气候慢慢变暖,土地受到太阳的光照时间也更长,“火”就会逐渐变旺。加上,春夏季降雨也多,地面上的“水”也会跟着变多。地下的“火”烤着地面上的“水”,就自然成了“湿”。

 

湿邪粘腻濡润,最伤脾胃

湿邪是六淫当中最奸狡的一种邪气,因为它有两大特点:

● 湿邪粘腻,难以祛除:湿邪有粘腻的特点,当空气中湿度大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皮肤粘粘的,湿邪入里,大便也会挂壁、头发也会油油的。它不像寒邪,通过发汗就能驱散;也不像热邪吃点清凉的东西就能清除,一旦体内有湿,要彻底清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 湿邪濡润,难以察觉:孩子受寒了就会打喷嚏,上火了就会口臭、喉咙痛、眼屎黄等。但孩子感受了湿邪,往往都没有很明显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濡润的、难以察觉的,会悄无声息地侵犯人体,潜伏在体内,再伺机联同其他病邪发病。

我经常说,“脾常不足”是孩子的生理特点。临床上,我见过的孩子,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脾虚的。脾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把身体里的“水”运送到各个地方,比如运送到毛孔,就可以通过出汗排出去;运送到肾脏,就可以通过排尿排出去。但如果体内湿气太多,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会累,累了就容易受伤,就是我们说的“脾虚”。

脾虚了,就更没有动力把湿气往外排,水湿只能停在体内。水湿堆积在皮毛就会爆发为湿疹;水湿困于上焦,就会炼成痰液,孩子就很容易咳嗽;水湿困于中焦,孩子就很容易拉肚子,甚至加重脾的负担,进一步加深脾虚的症状。

这样的孩子消化能力也不会好,更容易积食,营养也吸收不了。如此恶性循环,积食、湿重、脾虚、体质差、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细心留意孩子的症状,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大便粘腻、不成形、挂壁,便后屁股好难擦干净,舌面水滑、湿答答、舌苔厚腻等症状,就代表孩子体内有湿,就要及时祛湿。

 

祛湿要温和,切勿伤阳气

儿为虚寒,孩子的体质天生就是虚寒的,长期用性味寒凉、攻伐过猛的食材或食疗都会损伤脾阳。祛湿的食疗也一样,比如说网络上很鼓吹的红豆薏米水、玉米须茶,我认为都是过于寒凉,不符合孩子脾胃虚寒的生理特点的。家长不能贪方便,长期、大量地给孩子用。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体质特点选择更温和的健脾祛湿食材,如芡实、白扁豆、茯苓等都是可以的。

● 芡实,“水中人参”

图片

芡实,性微温,味甘、涩,归脾、肾经,能补脾、固肾、祛湿、止泄。芡实最主要的两大功效就是健脾和祛湿,既能攻,又能补,敛而不燥不腻不留邪,药性十分平和。当孩子因脾虚湿困,出现皮肤痒、舌面水滑、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型、腹泻、总是很累、很疲乏的症状时,在饮食上添加芡实能兼顾健脾与祛湿,日常保健家长可以给孩子做芡实山药鲫鱼汤、白术芡实瘦肉汤等。

临床上,很多家长都会问我,煲这些汤水的时候用的是干芡实还是新鲜芡实。一般情况下,这些食疗用的都是干芡实,干芡实健脾祛湿的功效更强,而新鲜芡实的功效更偏向补肾。孩子“肾常虚”,平时用新鲜芡实来煲粥、做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白扁豆,健脾祛湿的良将

图片

白扁豆,性平,味甘,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白扁豆是“豆中之王”,被李时珍称为“脾之谷”,《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白扁豆既能健脾胃,又能去湿浊,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更重要的是,不会损伤中阳之气,很适合孩子日常保健用,煲汤、煮粥都是可以的。

白扁豆能化湿,专门针对中焦的湿,当湿气困阻在中焦脾胃,孩子出现胃口差、吃饭不香、吃完肚子胀、不舒服,容易反胃、恶心、想吐,肚子会发出咕噜响等表现时,就可以用白扁豆去缓解。

白扁豆也有生白扁豆与炒白扁豆之分,生白扁豆的祛湿功效较好,可用于祛除暑湿;而炒白扁豆具有收涩、健脾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脾虚所致的泄泻、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在小儿健夏方、安夏健脾糖水中我用的就是炒白扁豆。

● 茯苓,四时神药

图片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能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利水渗湿。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药食同源,有“四时神药”的美誉,《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在古代被视为“仙丹灵草”,延年益寿的宝物。

孩子是“纯阳之体”,“稚阴稚阳”,这就说明了他们是稚嫩的,脏腑发育未全,所以日常调理保健,都不建议用具有偏性的食药材。在食疗和用药上,要慎之又慎,尽量选择比较平和的,阴阳寒热都不偏不倚的药材,而茯苓正是这样一味药,利水而不伤气,既能祛湿邪,又能扶正气,很适合脾虚有湿、脾不健运的孩子用。就算是3岁内的孩子,都可以适当拿茯苓来煲粥,用来日常健脾之用。

我经常看到有家长问,茯苓是不是就是土茯苓?其实并不是,二者是完全不同的食药材。土茯苓的功效是清热祛湿,主要通利下焦水湿,主要用以祛关节之湿;而茯苓的功效健脾祛湿,去中焦脾胃水湿,主要用以祛脏腑之湿。家长切勿混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