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讨厌的勇气》| 每个人都应肩负起让自己幸福的责任

 阿婧成长笔记 2022-04-27

你好呀,我是阿婧!

今天与大家分享《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是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毕业,主要研究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他还曾著有《幸福的勇气》《做你喜欢的自己》等。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和自由。

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几个重点:

01

   关于归因

根据ABC理论,事件A只是引起结果C和情绪的间接原因,我们对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的信念B才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信念不同的背后就是归因原则的不同。

原因论:

弗洛伊德认为:你的生活是由过去、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决定的。

目的论:

阿德勒认为:你的生活是你选择的结果,与过去经历和环境无关。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支持的是阿德勒的目的论。

目的论的观点是,你的幸福与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果你想改变但改变不了,就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下定了不改变的决心。

原因论和目的论最本质的区别是否能主动承担起人生的责任。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或者不公平的事情,如原生家庭、糟糕的父母、应试教育、压抑的职场、苛刻的老板...这些都可能是曾经带给我们伤害的。

但生活在当下,你可以选择继续扮演受害者身份,也可以鼓起勇气直面困难,重新规划生活。

1月4日我在社群分享了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制定划一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年度计划这个主题,讲的就是如何制定年度计划。

对于未来,做计划并实施就是我们主动掌控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而不只是束手无策和被动接受。

02

   关于生活的态度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每到周五,全公司的领导层都在写周报,每个人都特焦虑。

你看,这么有思想、有文化的人依然有自卑感,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位同事,她总觉得自己长相不够漂亮,从不敢穿好看的新衣服上街,生怕别人注意到自己,那样自己就会尴尬无比。

她穿的衣服都是十几年前买的,要不就是妈妈的旧衣服,就算相亲的时候也是一样,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40多了,七八年过去了,不知现在结婚了没有。

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自卑感与自卑情节的区别在于,你对现状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

很明显,罗振宇的是自卑感,就算他写得不如别人,我们也知道他会不断学习,然后争取做到更好。

而我的同事就是典型的带有自卑情节的人,她宁愿选择躲在自己设定的“安全区”里,也不愿意为终身大事而精心打扮。

有自卑情节的人,选择的是逃避和忍受。

有自卑感的人,一边忍受自卑带来的不适,一边努力改变现状,他把自卑当成奋斗和变好的源动力。

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坏事,而自卑情节的人要想改变,第一步就是需要觉察,觉察自己是否有改变的勇气和决心。

03

   课题分离

人际关系造成的烦恼都源自于对别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课题被别人干涉。

只要能够进行客体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今天看了曹好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写了她被别人diss,她选择的是屏蔽这种负面信息,专注精进自己。

曹好的做法就是课题分离,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我的风格和我怎么做是我的事。所以她获得了幸福和自由,而不是把自己陷入和别人互怼的“自我消耗”的境地。

人是社会动物,天然就喜欢被认可,讨厌被否定。然而,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04

   两种幸福

低级的幸福:与他人比较得来的幸福。

高级的幸福:奉献、创造价值得来的幸福,但不是牺牲自己。

两种幸福都离不开人际关系:

低级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福之上,高级的幸福是帮助别人获得幸福之后的精神嘉奖。被别人需要,为他人创造价值,就是高级幸福的模式。

多年前,我总爱加入谈论男人、谈论孩子的小圈子,大家在一起谈论,其实内心总免不了比较和患得患失,这样的感觉并不是太好。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活得简单一点,把重心转向内在,只专注自身的发展。

和别人比较得来的幸福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创造价值才会有稳得的幸福,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05

   闭环

行动和思想的闭环:想法和做法都应该在自己身上形成闭环。

我们的行动和想法,只需在自己身上寻找结果就好了,而不是向外求。

比如向别人道歉,只要你真心实意道歉,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至于别人是否接受是别人的事,我们问心无愧就好。

教育孩子,只要你尽心尽力养育他们,至于他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至少我们有问心无愧作为保底。

个人成长,只要认真做事尽力而为,至于是否能否能达到怎样的水平,不应该是一开始就有的顾虑,我们只需只需努力,无问西东。

写在最后

这不是一篇书评,也不是读后感,或者算是一篇读书笔记,总之是我尝试的一种新文体。

其实格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学到了我想学的内容。

读书这件事,无需强求,只要一本书你吸收到了一个点,就有应该有一个点的幸福,今天我得到了5个点的幸福。

如果你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欢迎与我交流,这里没有留言功能,可加微私聊,或者加入阿婧成长社群,与一群正能量小伙伴谈论成长路上的那些事情。

以上。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点个「在看」,谢谢!
 
作者简介
我是阿婧,宝妈、外企上班族、书评人,个人成长专家。
个人愿景:精进自己,影响他人。
持续分享成长干货和生活感悟,
约你一起认识自己,发现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