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辨证体系之方证分析(6)

 风清阳hr 2022-04-30 发布于河南

62.赤石脂禹余粮汤

病理:里虚,里寒。

方解:赤石脂16 太一禹余粮16。

赤石脂性偏温,禹余粮呢是一味平性的药,那么这两个药呢都是固涩性的药物。它主要作用于胃、肠道,能够增强和恢复胃及肠道的括约肌的兴奋和紧张性。那么从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呢,这个方剂可以治疗除了滑脱性的下利之外啊,还可治疗诸如脱肛啊,子宫脱垂啊,甚至是滑胎等因为机能沉衰而造成的滑脱不固之类的疾病。

症状:下利、体型消瘦、便秘、面色苍白,明显的就是虚了。

舌质:淡、红、绛、燥。

舌苔:白、薄、黄、腻、干。

脉象:细、濡、数、虚、沉、弦、滑、涩、浮、弱。

现代疾病:肠壁糜烂、肠伤寒并发肠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崩中漏下、带下、脱肛、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消化不良之下利滑脱、子宫脱垂、滑胎。

63.旋覆代赭汤

病理:里虚 里寒 气实。

方剂:旋覆花3 人参2 生姜5 代赭1 甘草3 半夏3 大枣5 。

这个方子从药物的药性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个方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这五味,由这五味组成的就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方子。有什么功能啊?温中,祛饮,健胃,补虚。它的作用就跟半夏泻心汤把黄芩,黄连去了,跟那个作用差不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明显地能看出这个方证里边没有半表半里的热证,没有热象,纯是一个里虚寒证。这个旋覆花,代赭石又是这个方剂的另一部分,这是这个方子的主药,因为它治这个方证的特征性的症状。其中旋覆花这味药也是一味温性的药,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的功能。但是现代对这个药的研究认为:可以缓解机体某些组织痉挛和强化胃肠蠕动功能的作用。大家看,这个地方它有跟芍药甘草汤相交错的一个药理上的作用,就是芍药治血虚而见痉挛的,这个地方旋复花也有类似的功能。下边还有一个代赭石,这个代赭石按中医的理论审视它,它可以补血。所以说这个方剂所治疗的就是在里虚寒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痉挛的这种情况。这就佐证了现代医学研究的那个打嗝是膈肌痉挛,胃痉挛这一类的情况,能跟经方的治疗接轨,这个地方是能吻合起来的,参考意义比较大了。但是现代研究旋覆花这味药利尿的效果不明显,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中医里边以前的一些概念(当然在经方里边,我们很少看到用旋覆花来利尿的),它这个功能或许是总结的有点虚,名不副实。这个代赭石是平性的,寒热倾向不明显。它有什么作用?镇逆、凉血、止血的作用。有的说它可以治疗血虚,因为代赭石从颜色上看是红色的,颜色还挺重。一剂药里边放上一点(因为我现在都是做粉剂,而且它在这个方剂里边用的量非常小,比其他的药物的量都小。而且这个药质地非常重,比重很大、很沉,我做药的时候,常常把一两等于一克,三两的我就放三克,像这味药有时候就用到一克,甚至有时候用到 0.5 克,就那么一点儿,再加上药这么重,非常小的一点儿,就这一点儿药),粉碎了以后整个这一剂药全都是红色,色很重。现代医学研究说它能够收敛胃肠壁,能够保护胃粘膜的粘膜面,促进血细胞的新生。但是我觉得现代研究的一些东西,常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你看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你比如胡老明确说了这个药用的时候,量不能太大了,大了以后反倒是对胃不好。那么要如果说按照现代科学研究这个,用科学手段研究的这个它的这个功能,那么你用的量大了,它又能保护胃黏膜,然后又能促进细胞生长,那不挺好嘛,你真用得多了还不行。

同时这个药跟旋覆花有一个功能非常相似:它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功能。那么这两味药都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所以这儿这个方证里边,这个方剂虽然说前边有一些生姜,你像用生姜的量比较大,你像半夏、人参这一类的药,像这些药对肠胃都非常有好处。但是有了这两味药以后,它就有一些缓下的作用。这个缓下跟大黄之类的缓下,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不是那样,它跟那个泻下不太一样。就说它能兴奋人体胃肠的蠕动,使得肠道消化道里边的这些食物,就说运化得比较快,所以说对便秘比较有好处。那么如果说偏于便溏的你就得注意了,看他要如果说偏溏的厉害,甚至下利的话,那肯定就不能用了。那略微有点偏溏的也问题不大,也可以用。

虽然从这个药物组成上来看,这个方剂与半夏泻心汤那个类方比较接近,但是临床上也有明显的区别的:因为这个方剂里边没有祛热的药,所以说有热象的话,肯定不太适合这个方证;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半夏泻心汤那一类的方剂,都有一个因为寒热错杂造成的肠鸣,像这个方证出现肠鸣的机会就不多。

那么这个方子跟理中汤要如果比较一下:在病理上理中汤没有气逆,它就多一个气逆,都是里虚寒证。但是我们从症状上看,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有气逆,一个没有气逆;一个有嗳气,一个没有嗳气,或者说打嗝。但是从疾病病理的深层次,就是它这个病到底胃肠里边有什么样的?发生什么样的?这两个方证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同?我们现在,恐怕现代医学也很难解释,因为现代医学不研究这个。就是说这两个症状之间有什么区别?恐怕不太好说,现在没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

就跟咱们学那个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时候,咱们曾经说过这一类的情况。像这一类的情况一般地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消化道里边,特别是这个胃里边。胃里边比如说菌群的失调,或者说是胃的内环境,这两个方证,胃的内环境虽然说都是里虚寒,但是不太一样。要是一样的话,这个方证哪来的这么多的气体一直在啊?像这个方证严重的,他坐在你对面来看病的时候,他就不停地在嗳气。甚至有时候他跟你主诉的时候,他诉说他病情的时候,他都说不成,不得不因为嗳气都中断了,挺严重。那么这些气体哪来的?这实际上就非常值得研究。现在就只能借助于现代科学的一些手段,才能慢慢地把这研究清楚。但是作为咱们中医,你研究清楚,咱们是这样治病;研究不清楚,我们依然是这样治病,而且疗效特好。

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秘(这个便秘既不是津液虚,也不是有里热,这个便秘怎么来的?这个便秘是因为胃肠蠕动功能差,肠道里边的食物就运化下去得慢,非常慢造成的便秘)、呃逆、嗳气、眩晕、便溏(大家看这儿还有可能出现便溏呢,但是这个便溏说得比较有分寸,不应该是腹泻,绝对不能是痢疾之类的,就是说大概大便偏软一些、稍微有一些偏溏,也有可能出现的,这也是里虚寒造成的)、咽喉异物感(你看这个方剂还能出现这一类的症状呢)、精神抑郁、神疲乏力(大家看这个咽喉异物感、精神抑郁,这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你看半夏厚朴汤它也有这一类的症状,看这些药物都跟胃肠有关系,但是它常常同时伴有一些精神方面的一些症状,说明什么啊?说明这跟精神方面关系比较密切,影响到了精神方面)、胸闷、胃脘痛、形体消瘦、畏寒肢冷、尿黄赤(这里边这个尿黄赤,我想是这样,这本身是一个典型的里虚寒的病,那么出现了小便像是有热象,那么是不是存在着另外的一个原因啊?一个是可能因为里虚寒,胃肠功能差,津液吸收的少,津液吸收的少了以后,身上的水分相对地说代谢量就少,代谢量少了以后,可是人体的这些正常的代谢功能得行使啊,行使代谢,也就是水分在整个的代谢进去的新水少,出来的旧水也少,所以说这个尿的浓度就大,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另外一个也考虑是什么呢?就是说在辨证的过程当中,因为咱们这些统计资料里边常常都有加减,那么是不是误把既有里虚寒,又有寒热错杂的这一类的情况,也用这个方子治了,加了一些祛热的药,这也有可能的)、腹痛、失眠。

舌象:淡、淡胖,淡红、尖红、红、绛红。

舌苔:白(薄白、白厚、白腻、白浊、白滑、白润)、黄(淡黄、黄腻、黄厚)、无苔、灰。

脉象:弦、细、滑、沉、缓、弱、濡、紧、实、迟、数。

现代疾病:主要的以消化道的疾病比较多,像食道痉挛、食道驰缓症、食道癌、食道癌术后并发症、食道炎、食道梗阻、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胃痉挛、胃疡症、膈肌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扩张、瀑布状胃、胃癌、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应激症、胃肠神经官能症、不全肠梗阻、急慢性胆囊炎、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肝癌、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癔病、失眠、头痛、脑膜炎后遗症、神经性呕吐、癔症、中风、呃逆、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脑震荡、脑脓肿、脑血管意外、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结石症、百日咳、肺结核、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妊娠恶阻、月经不调、子眩、不全流产、产后恶露淋漓不尽、视畸(这个视畸就是像复视或者说是视物倒转)。

大家看这个方证里边,所治疗过的这些现代疾病里边,有一些我们会常常想不到的疾病,你比如说一些精神方面的病;还有一些妇科里边的病;还有一些脑血管方面的病;甚至包括最后这个就是说看东西是重影,叫复视嘛,或者说视物倒转,那就很奇特,这一类的情况我们见到得很少,但是呢有用这个方剂的机会。这说明什么呀?说明人体在里虚寒比较重的情况下,形成了这种气逆证之后呀,它影响的这个范围比较宽,出现的疾病也比较特殊。所以说像这一类的东西,我们要如果说能够把这个方剂理解得比较深、比较好,临床当中可以让你处理一些很棘手的、很奇特的一些病。

图片

64.桂枝人参汤

病理:表虚 里虚 里寒。

方解:桂枝4 甘草4 白术3 人参3 干姜3 。

这个方剂啊,可以理解为理中汤加桂枝,也可以理解为桂枝甘草汤合理中汤。那么这两种理解法呢,后面反倒是比较确切。你看啊,桂枝甘草汤,咱们前面呢已经讨论过了。这个方剂呢,我们可以把它视作是桂枝汤的最简方啊。那么要如果说深入分析这个方剂的话,咱们还会有进一步地发现,这个方剂当中的桂枝、甘草都是 4 两。那么我们看看啊,要如果说按着简单相加的这种原则合方的话,那么甘草呢应该是 5 两。它这个(桂枝甘草汤),你看桂枝是 4 两的话,甘草应该是 2 两;那么理中汤里面呢甘草是 3 两,它应是一个 5 两。但是要如果说取两个方剂当中量大的一个的话呢,甘草应该是 3 两。但是这个方剂里边呢,恰恰它既不是 3 两,也不是 5 两,它是一个 4 两。但是这个方子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它的煎法比较特殊。他让你啊先煎理中汤,煎好了以后然后再下桂枝。煎理中汤煎得 5 升,然后呢,再下了桂枝,以后呢再煎取 3 升。那么这实际上啊就等于什么啊?等于桂枝的量减少了,桂枝煮得时间短,啊,就等于桂枝的量无形当中就减少了。当然说不单纯的这么简单啊,我们单纯从煮的时间上看。所以说这个方剂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什么啊?看做是理中汤二桂枝甘草汤一的一个合方。就是桂枝甘草汤的量相对地说少,而且是简单相加,这就差不多了。

那么关键一个为什么要这样呢?实际上这个地方啊,它反应了这个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说明啊,同时也说明古人从这个临床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这个经方特别的严谨。你像这么一点的微妙的变化,它确确实实不是一个方剂里边能够看到,就说它不可能是偶然试验成功了的,以后这个方剂的药量就固定下来,就不变了。

大家看一看五苓散,它治表证,它那个解表比这个更明显。那个五苓散解表,那个桂枝量最少,但有时候它也能解表。为什么呀?它那个解表跟这个方剂的解表的那个道理非常相似。就说这个时候啊,人体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这说明什么问题啊?说明人体在里边就不足的情况下,它依然有在表证阶段与这个疾病抗争的这种趋势,说明这个人体里边至少不是长期的处于虚的状态,短时间内形成的,而且还没虚到那种程度。所以说你把里证给它解除了,或者说把水证给它解除了,或者说把里虚寒给它温煦了;里证解除了以后,人体自里往外的这个能量就会增加,增加了以后,本来它就在体表,就处在自己有能力抗病,但是不能完全取胜的这种状态。那么一旦增加能量它自己就好了,所以说用不了多少解表的药。你看啊,真是这种变化特别的微妙。

症状:下利、心下痞硬、发热、恶寒、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脘腹痛、腹胀、头痛、手脚冷、呕吐、面色苍白、咳嗽、气急、头重、心下悸动、泛吐停水。

舌象:淡。

舌苔:白、无苔、灰。

脉象:弱、数、沉、缓、数(这个数脉是阴虚,它候虚,它肯定不是候热了)。

现代疾病:感冒、流行性感冒、胃肠性感冒、急慢性胃肠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疼痛、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病毒性肺炎、顽固性荨麻疹、习惯性头痛、麻疹、心肌梗塞、小儿重型肺炎、小儿秋季腹泻、病窦综合症。

65.瓜蒂散

病理:里热 里实 水实。

方解:瓜蒂1 赤小豆1  香豉1。

瓜蒂就是甜瓜的瓜把儿,就是那个柄。这个药物啊,它在这个方剂当中是主药。它的药性呢偏于寒,有毒,有催吐的作用,还有退黄的功能。赤小豆也是一个寒性的祛水的药,但是它有一定的补益的作用,所以说与瓜蒂合用,既能增强祛水的力量,又能缓解因为瓜蒂的这种强烈地催吐的作用对人体的一些损伤。这个香豉,咱们现在药店里边啊,常常把它称作是淡豆豉。实际它就是那个大豆啊,像黑豆发酵以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让它长了细菌,长了菌以后,然后再晒干了这么一种东西,这个东西啊也有补益性。你看我们这个地方腌咸菜,有这个传统,用这个东西叫豆豉咸菜,就这东西,但一般都用黄豆。它同样是一个寒性的,去热解烦的一味药,同时呢它也有一点补益作用,而且呢它有作用于开解胸咽部的郁结,它有这种作用。

这个方剂的服用方法在经方当中,相对的也比较特殊了,它要求是将瓜蒂和赤小豆先做成散,然后呢,再用这个香豉汁,煮的这个香豉汁往下送。咱们现在临床当中,有按这种古法服用的,也有改为汤剂的,那么还有呢,吹入,就是说,吹到鼻孔里边,用来治病的。更有人还试过,把这种方剂制成针剂,通过静脉注射。但是有一点是准确无误的,你只有通过口服入胃,它才有催吐的作用。你像静脉注射,和那个鼻腔给药,都没有催吐的作用。但是能治病。

症状:食不下、胸脘痞满、烦躁狂妄、恶心呕吐、尿黄、黄疸、头痛、发热、便秘、突然晕倒、手足不温、咽中异物感、神疲乏力。

舌质:红、偏红。

舌苔:黄腻、白腻。

脉象:滑、弦、数。

现代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癫狂症、神经分裂症、乳房肿块(这个指的是男性的)、早期乳癌(这是指的是女性的了)、痰厥不语(这也是一个神经方面,应该说是这个精神方面的疾病)、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质血病、重症肝炎、服毒后的救治。

66.黄芩汤

病理:半热 里虚。

方解:黄芩3 芍药2 甘草2 大枣5。

黄芩在这个方剂当中是主药,它既能去半表半里的热,又能去里热,同时还有止痢的作用(在寒性药里,一个是黄芩、一个黄连,对下利,但是得是热利,都有治疗作用)。芍药、甘草,而且芍药、甘草是等量的,那么就相当于一个芍药甘草汤。所以说,这个方剂的适应证里边,就可能存在、或者常常存在着因为血虚而造成的拘挛痛的特别是腹痛。在这个方剂当中,腹痛出现的几率非常得高。大枣在方剂当中呢,有安中去饮的作用;同时呢,大枣出现在这个方剂里边,对于腹痛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症状:下利(赤白利,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发热、恶寒、口苦、咽干、目眩。

舌质:淡白、红、紫绛、少津、卷缩。

舌苔:黄(薄黄、黄薄腻、黄腻、薄黄而干)、白、黑。

脉象:数(弦数、滑数、细数、沉数)、弦(弦滑、弦数)、沉(沉数、沉滑、沉迟、沉弱)。

现代疾病:中医诊断:协热下利、胃肠积热、春温、伏暑下利、妊娠暑利、暑热崩漏。西医诊断:痢疾、急性肠炎、阿米巴痢疾。

图片

6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病理:半热 里虚 水实。

方解:黄芩3 芍药2 甘草2 大枣5 半夏3 生姜2。

这个方剂就是在黄芩汤的基础上,因为有呕吐这样的症状,所以又加了半夏和生姜。这两味药呢,都是健胃、祛饮、止呕,都有这样的作用。那么,凡是黄芩汤证,偏于胃虚停饮而见到有呕吐的这种患者呢,就可以用这个方剂。

68.黄连汤

病理:半热 里寒 里虚。

方解:黄连3 甘草3 干姜3 桂枝3 人参2 半夏3 大枣5 。

这个方子实际上就是半夏泻心汤去了黄芩,那么加了桂枝三两;黄连呢把量加到了三两,由一两加到了三两;人参呢减了一两,减成了二两。这个方子的大多数方证与半夏泻心汤之类的三个泻心汤的方证比较近似,也跟这个方剂的药物组成也是相吻合的。所不同的就是“胃中有邪气,腹中痛”,而且这个“腹中痛”,有时在三个泻心汤证里边也可能存在,但是疼痛的程度和疼痛的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症状:呕吐、泄泻、胃脘痞满、腹痛、纳呆。

舌质:红(尖红、淡红、紫红)。

舌苔:白腻、黄腻、薄黄、薄白、白。

脉象:弦数、沉细、弦缓、沉弱、弦滑。

现代疾病:中医诊断:泄泻、胃脘痛、呕吐、痞满、蛔厥、关格、不眠。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胆囊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炎、浅表性胃炎、肝癌、粘连性肠梗阻。

69.桂枝附子汤

病理:阴性 表虚。

方解:桂枝4 附子3 生姜3 大枣5 甘草2。

这个方剂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桂枝去芍药汤,那么桂枝呢加了一两,另外加了三枚附子,三枚附子按通常的计算吧,应该相当于三两,一枚至少在15 克左右,应该相当于汉代的三两。这个方证的特点是里既虚还寒,已经陷于阴证了,而且还有停饮。这个时候,桂枝汤中的芍药不太合适,所以把芍药去掉了。如果再换一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这个方剂看作是桂枝加附子汤去芍药,这样好像是更确切一些。但是这个方剂中附子的用量,由原来的一枚增加到三枚,这在经方里面用附子的量也是比较大的方剂。

通过这儿可以折射出什么呀?这个方证阴性的里虚寒证比较重。如果说不重的话,用不着这么大量的附子。正因为这样在实际临床当中,这个方证常常会出现,比如说心悸、气短这一类反映人体机能沉衰的症状。这儿的气短和心悸,都是因为机能沉衰和停饮造成的,主要还是机能沉衰的问题。大家看这个心悸,绝不是心脏亢奋的一个象征,不是因为热造成的心悸。而是循环系统因沉衰,不足以支撑人体循环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这么一种症状。

症状:身体疼痛、气短、心悸、恶风寒、自汗。

舌质:淡。

舌苔:白、薄白。

脉象:沉、紧、弱、迟。

现代疾病:风湿痹痛、心悸、胃痛、痿证。

70.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病理:阴性 表虚 里虚 里寒 停饮。

方解:桂枝4 附子3 生姜3 大枣5 甘草2 白术4。

经方里边的小便不利,也包括小便频数的症状,这都属于体液代谢不正常所发生的症状反应。这个方证论述的,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病态:一方面表现为体液代谢不良,出现小便不利,这是正常情况。另一方面呢,大量的体液都停留在体表了,机能沉衰又无法将这些体液还回到消化道里边;而且因为内脏的机能不足,消化道内反倒是缺少津液,胃肠吸收津液的能力,也呈现低下的这么一种状态。这个时候大量的水分在哪呢?在体表呢。而胃肠自己所吸收的水分不足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这个时候会出现大便硬。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而不是按常理能把它推通的。

实际上,这也正是这个方剂里边去掉桂枝的一个原因。桂枝有什么作用?桂枝是用来解表的。其他的药,生姜有一点解表的功能,剩下的甘草、大枣都是安中养液,强化胃肠的功能,让胃肠吸收得好,其中就包括了吸收水分吸收得好。吸收好了以后增加能量,增加的能量来支持桂枝把这些能量调动到体表去,当然还有生姜的作用了。桂枝生姜走表的能力把这些能量带到体表,用来恢复体表的正常状态,如果肠道里边本身就缺乏水分,机能又沉衰的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桂枝行使这个功能,就会与人体的那个病势成了顺势,那么就会加重大便硬的那种情况。未必对体表的这个状态不好,但是对里,反倒是不好。那么对胃肠来说,加重了胃肠水分的缺乏,等于夺了里边的津液,那么这个时候,里边津液进一步虚的话,有可能出现其它的变证。它本来大便就到了硬的程度了吗,如果再硬,会不会结滞呢,是不是?

症状:便秘、恶风寒、发热、骨节疼痛。

舌质:淡红。

舌苔:白厚而润。

脉象:弦缓、浮虚涩。

现代疾病:风湿痹痛。

图片

71.甘草附子汤

病理:阴性 表虚 里寒 里虚 水实 气逆。

方解:甘草2 附子2 白术2 桂枝4。

这个方子,可以看作是桂枝甘草汤加白术附子。那么要按理论上说,这个适应证应该是在桂枝甘草汤证的基础上伴有停饮,而且陷于阴证的,它的适应证应该以桂枝甘草汤证为基础。但是实际上,这个方证在条文的论述也好,还是实际临床当中的表现也好,它却是以关节疼痛和关节部位的肿痛为主证的。桂枝甘草汤证,或者说桂枝甘草汤证的那个主证,在这个方证里边出现频律很低。

所以从这儿,我们体悟这个经方的方证,不能机械地、主观地去解读。把那个经方的方剂,凡是能拆成几个方剂,能合在一块儿,就是这几个方证的简单相加。在经方上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但是呢,这个规律常常不能体现在所有的方剂当中。你象黄连汤和半夏泻心汤,三个泻心汤在方证上就比较接近。象我治的这个病人,虽然说他有肠鸣,我也没给用半夏泻心汤,因为那个药啊,跟半夏泻心汤比较,非常接近,轻微的肠鸣肯定能治了,吃了就好了,因为它的药太接近了;就算是那样的话,黄连汤证的那个腹痛,那一类的腹痛,绝不是半夏泻汤能治得了的,或者说疗效会很差。尽管药差别不大,就差那一味,桂枝和黄芩的问题,但是疗效会变化很大。你象这个方剂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机械地认为:就是有桂枝甘草汤证的所有症状,然后出现了停饮,又有机能沉衰,不是那样的。

所以说,在这一方面应该客观地、深入地去对经方的这些用药特点去体悟,只有你在这一方面有所感悟、有所掌握、有所进步,以后你在用经方当中,你才能用得活。

症状:关节疼痛、恶风寒、汗出、四肢屈伸不利、尿少、关节肿(下肢膝踝多见)、短气、头晕、恶心、流涕。

舌质:淡、紫。

舌苔:白腻、薄白。

脉象:沉、细、弱、迟、弦、滑、濡、浮、紧。

现代疾病:痹症(中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

72.白虎汤

病理:里热。

方解:知母6 石膏16 甘草2 粳米3。

知母和石膏都是去热解烦的药;甘草在这个地方,起到一个缓急迫的作用;粳米起到健胃生津的作用。但是这个粳米,你看后世有的,有人就说用山药来代替粳米,那么行不行?我也试过,行。但是还有一个事,要如果说这个人真正热得很厉害的话,像那种热的人差不多都出现昏迷的这种情况,真正是属于里热那种,事实上还是粳米要好一些。为什么?因为粳米是寒性的,那么山药呢,反倒是偏温性。但是它们呢,都能起到一个就是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症状:发热、烦躁、口渴、多汗、小便短赤、面红赤、口唇干裂、头疼、便秘、谵语、咽干喜饮、神昏、唇红、目赤、斑疹、呕吐、喘促气粗、心悸、手足逆冷、形寒肢冷、食欲不振、腹泻、口臭、咳嗽、胸痛、腹痛。

舌质:红、绛、镜面、裂纹、舌硬、舌有瘀点瘀斑、淡红、焦黑。

舌苔:黄、厚腻、干燥、薄、白、少、黑、无苔、灰。

脉象:数、洪、沉、滑、弦、实。

现代疾病:中医诊断:温病(春温、风温、暑温、湿温、冬温)、疟疾、阳明实热、伤寒、消渴、霍乱、胃热证、热厥。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肺炎、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妇科及皮肤科疾病。

73.炙甘草汤

病理:里热 里虚 水虚 血虚 血实。

方解:甘草4 生姜3 人参2 生地黄16 桂枝3 阿胶2 麦门冬4  麻仁4 大枣15 。

这个方剂由九味药组成,但是要如果算上清酒那应该算是十味药。很多人解释这个方剂,都会说这个方剂里头就包括了一个桂枝去芍药汤的所有的药物,就是以桂枝去芍药汤为基础的。但是,我们无论从原文的论述上看,还是从临床统计资料看,这个方证,不仅没有任何的表证的症状反应,而且也没有桂枝去芍药汤证的典型症状。个别的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胸部不适,但是这个“胸部不适”跟那个“胸满”不是一回事。他这个胸部不适,是因为心悸、心律失常造成的。所以说,我们对这个方义的理解如果把握得比较准,也可以加深我们对经方方药特点,甚至可以延伸到中药组方规律方面的一些理解。

这个方剂当中,咱们先不看主药,甘草、大枣这个用量比较大,再加上还有生姜,所以说这个方剂“安中补虚”的这个作用就比较强。

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人参,可以进一步地增强胃肠对水分的吸收,即能改善功能,特别加入人参能帮助胃肠吸收水分这种功能。这就从源头上,解决津液虚的问题,给治疗津液虚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

这个麦冬,它是一味寒性的药,有补益作用,同时又是一味润燥增液的这么一味药物。这个麦冬用到了半升,半升如果算成干品的话,大概相当于四两左右的样子。

生地黄和阿胶,这都是寒性的而且有补益性的血分药。生地有补血、活血、止血、生津解热的作用。治疗的症状:由于血虚,津液少所造成的烦热、出血、瘀血一类的症状,都能够治疗,但是必须得是虚热性质的;因为它是补益的、寒性的药物,这是它的前提条件。可是这个药在这个方剂中用到了一斤,一斤就是十六两,是现在的 250克左右,用量非常大。阿胶有补血、止血、活血这类的作用。这两味药的药性,从某些方面比较接近,或者说是主要方面接近,从寒热属性上,对血液的作用上,都比较接近,都是补益的。

麦冬、生地、阿胶这三味药,用量比较大,寒热属性比较明显,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方剂所治疗的是:虚热、血虚、血瘀、津液虚,这是这个方剂的属性。

麻仁,是一个性平的药,寒热倾向不够明显,它有润燥滑肠、通凝、活血的作用。在这个方剂当中,它可以治疗因为津液虚损而造成的便秘。

实际在临床当中,凡是符合这一类病理状态的,比如现在有些小姑娘的脉,又弱又数,人瘦瘦的,脸色黄黄的,有血虚的一面,又有津液虚的一面,平时食欲也不太好,体质也比较弱,如果再加上便秘,你用这个药,就好使的。

那么这个方剂当中,还有桂枝去芍药汤的所有药物,但它的作用,在这个方剂当中,就不能再把它理解成桂枝去芍药汤了。那么应该怎么理解呢?实际上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药物,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去热、补虚、补血、活血、增加津液力量很强的药性。但这些药性作用于人体后,这些方面肯定会得到增强。那么增强了以后怎么办呢?大家看,这个桂枝去芍药汤,就可以把增加的这些能量,加以引导,用来改善人体胸部和循环系统的状态。大家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它为什么可以治心悸呢?

这个方中的清酒,原本应该用没有经过蒸馏的,自然澄清的那种清液。但是今天,没有人酿这一类的酒。那么现在北方都用黄酒,南方都用米酒。酒的作用可以加强这个方剂的活血化瘀的作用。现在好多人也都不用了,可能作用会受一点影响,但是不会有质的变化。

症状:心悸、气短、胸中烦闷、夜寐不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便秘、食欲不振。

舌质:红(红、嫩红、尖红)、红绛、紫、紫带瘀点、淡(嫩淡、胖浊)。

舌苔:白、微黄而形薄、少苔、无苔。

脉象:结、代、细、微。

现代疾病:中医诊断:心阴阳两虚证、气阴两伤证、阴阳两虚证、气血虚衰证、肺病久咳、产后血晕、心悸、脉结代、呃逆、眩晕、黄疸、伤寒、虚劳。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先天性心脏病、频发性期前收缩、房颤、心源性休克、病毒性休克、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病窦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无脉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脑外伤后遗症、慢性肾炎、甲亢、肺结核、产后感染、中心性视网膜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