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火帝养生_WSH 2022-04-30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本条句首冠以伤寒二字,什么是伤寒?《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伤寒也属于太阳病的范畴。

伤寒,是广义的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病。外感病可以有多种类型,太阳病只是其中一种,还可以表现为其他五经病。外感之后表现为表证的,病性为阳的是太阳病,病性为阴的是少阴病。也可以表现为里证,病性为阳的是阳明病,病性为阴的是太阴病。也可以表现为半表半里证,病性为阳的是少阳病,病性为阴的是厥阴病。

“脉浮”二字。脉浮主表。当然也有主其他病机的时候,但主表的时候多,所以我们这里按主表来理解。表证有两种,病性为阳性的为太阳病,病性为阴性的为少阴病。

“自汗出”,就是在没有其他原因的前提下,自己就出汗。没有运动,没有喝姜水或热水,气温也不高,总之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而且这里还要与我们现在常说的阳虚自汗相区别,我们常说的阳虚自汗是没有生病的情况下,出汗明显比其他人多。本条所说的自汗是生病的时候自汗。

太阳病少阴病都可以有这个症状。太阳病见自汗则为太阳中风,少阴病见自汗则为少阴中风。伤寒论中讲自汗出,一般来讲出汗都是比较多的,太阳中风出汗,但一般都不是特别多,所以太阳中风条文中提到出汗的时候,都是说“汗出”,而不是说自汗出。

“小便数”。小便数一般指次数多。如果有小便不顺畅、量少、涩痛等等,以伤寒论的行文规律,他会说的,因为论中多处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这里没说小便不利,只是数,应该是指小便次数多而且流利。那么患者小便的总量应该是比较大的。

“自汗出,小便数”,患者体内水分流失就比较多,过多地流失水分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进而导致某些“阴虚”症状。当然这种刚刚出现的阴虚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严格说,这种情况不能叫作阴虚,这只是津伤而已,所以好治。

什么原因导致“自汗出,小便数”?阳虚,阳气不足以固摄津液所以津液外泄。卫气不足则汗多,肾气不足则小便多。肾主二便,肾气不足大便也会多,但这里还没到那个程度。阳虚则津液外泄,津液外泄则阴虚。这是因为阳虚而导致的阴阳两虚。

“心烦,微恶寒”。上焦火大,火扰心神,所以烦躁。患者阳虚哪来的火?津液外泄则心阴不足,所以心火旺,心烦。

“脚挛急”。挛急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这也是津液不足的表现,津液不足则筋脉失养而不柔,进而拘挛。

综合前面的症状特征,这是一个阳虚感寒的患者,还处于表证阶段,但属于阴性病,阴性的表证,即少阴病,因为阳气不足而津液外泄,所以出现津液不足之象,这种情况下的少阴病必须温经散寒兼解表,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

“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这时候用桂枝汤,会阴阳两伤,病情加重,是错误的治法。那么这种错误的治法会导致什么问题?“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服了桂枝汤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厥,即手脚冰凉,甚至上至肘膝。这是阳虚加重的表现,咽中干,津液损伤的表现;烦躁,心烦加重,吐逆,胃气受损。总之,阴阳两虚症状加重。

虽然阴阳两虚,但中医更强调回阳以固阴,尤其是因为阳虚而导致的阴阳两虚,而对于阴虚而导致的阴阳两虚,需要用复脉汤系列,另当别论。所以这里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

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甘草剂量大于干姜。汉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5.625克。所以甘草就是60克,干姜30克。剂量都是比较大的。这是回阳救逆,救阳固阴的用法,剂量必须大才行。喝完甘草干姜汤,患者阳气就会回转。

“若厥愈足温,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即原先的手脚冰凉症状解除了,手脚变温了,脚还是抽筋,那就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所以,甘草干姜汤喝完之后,患者不会那么怕冷了,手脚不会那么凉了,但津液不足的症状还在,比如脚挛急,咽中干等等。

芍药甘草汤的组成也非常简单,也是只有两味药,一个芍药,一个甘草,各四两,合60克,剂量也是很大的。张仲景用药有个特点,药味组成一般都很简单,但每味药的剂量都很大。这与现代的很多中医不一样,现代很多中医开方动辄二三十味药甚至更多,但每味药剂量都很少。即医圣辩证准确,下药准确,味少量大,力简效宏,现在很多中医治病,辩证不清,方向不明,乱枪打鸟。

芍药是一味阴药,养血生津,柔肝止痛,与甘草配伍生津柔筋效果更好。芍药甘草汤对于腿抽筋,腹直肌疼痛等等都有很好疗效。当然,针对不同证型,还是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减变化效果才好,一般芍药甘草汤最对证的情况是阴虚而致的,对于阳虚明显的抽筋,最好是加附子。

前面有甘草干姜汤,是治阳虚的,这里又有芍药甘草汤,生津柔筋,是治疗阴虚的,那么这两个方子能否合在一起,阴虚阳虚一起治,既能温阳止汗治疗手脚冷,又能生津柔筋治疗腿抽筋?当然是可以的。甘草干姜汤合芍药甘草汤合二为一,就可以了,而且这里炙甘草还可以省一点,不用那么多,仍用四两足矣。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患者虽然阳虚,需要服用甘草干姜汤,但如果喝多了,就难免出现胃热胃燥的现象,这就是温阳温得过火了。“胃气不和”是说胃不好受;“谵语“就是说胡话,一般是胃热所致。这个时候稍微给点调胃承气汤喝喝就可以了。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开始就是阳虚感寒,不能用桂枝汤,如果误用桂枝汤,就会加重阴阳两虚的症状,如果一再服用桂枝汤,或者用了更厉害的发汗的方法,甚至用了烧针等等方法,那么会怎样?患者阴阳俱虚,如果再用烧针之类峻烈的攻邪方法,往往会导致症状加重。这里讲的重发汗,复加烧针,就是此意,会加剧阴阳两虚,而且比单单服用桂枝汤的危害更大。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张仲景告诉我们就用四逆汤主之。

可见四逆汤是用于阳虚更厉害的情况的,那么前面用甘草干姜汤的时候,可否用四逆汤?当然可以。病重的时候尚且能治好,病轻的时候怎么可能治不好呢。大不了就是药过病所,温阳温过火了。那也没关系,前面已经讲过了,温过火了,胃燥谵语,那就喝点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则愈。再者,少喝点四逆汤,不也就不会药过病所了。

四逆汤是太阴病方剂,是针对阳虚特别严重的情况,甚至生命垂危时候,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力挽狂澜于既倒。

干姜和附子配伍的时候,一般都是高强度温阳散寒的时候,所以干姜一般都是和生附子配伍,因为生附子功效更强。而且干姜和附子的剂量也是可以调整的,体格比较高大的人,干姜三两,大附子一枚。同样道理,阳虚特别重的人,干姜和附子的剂量也可以增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