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常说的“仙人草”,到底是什么?

 一葉一如来 2022-05-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客家地区有句俗话,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每到夏季,总能看见这样的风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小贩,或推车、或挑担、或摆摊,向人们兜售一种棕黑色光泽的美味小吃——仙人粄,其爽滑清甘的口感总能吸引附近的群众前去购买。

图片

“仙人粄”又称作草粄,其他地方称为凉粉,其名称的由来,是因为用一种叫“仙人草”的草本植物加工而成。仙人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喜生于坡地、沟谷之中,高1米上下,整株拔起,晒干呈黑色。据了解,仙人草的药用价值在古今不少中草药书中都有记载,它可长期保存,时间越久,效用越好。

图片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仙人草,性味甘、淡、凉、清热利湿,凉血降暑”。另外,仙人草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据专家研究,常吃仙人粄有止渴、解暑、生津功效,对高血压、中暑、感冒、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图片

仙人粄历史渊源悠久,是客家山区民众在世世代代生活中不断通过试验加工总结而制作出来的一种食品。早在800多年前,客家人向山区迁移居住时,就有人认识和栽种仙人草,从而不断发现食用价值,发展制作成食品。目前在客家地区有村民人工种植,作为山货出售。

图片

一碗美味的仙人粄如何制作呢?首先要把晒干的仙人草洗净,将仙人草放入锅中熬煎,熬煎时需要加入适量的碱,草汁达到一定浓度时将草渍捞起,再把仙人草汤过滤,留下仙人草汤后加入适量薯粉,同时加热不断搅拌让其充分融合,待汤液变成糊状后就可以倒入瓷钵内冷却,便成了仙人粄。经过冷却后的仙人粄呈黑色凝胶状,盛起来食用时用小刀捣碎,并配上蜂蜜和香蕉露。

图片图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把握火候,这就需要师傅凭多年经验揣摩。另外,水质,火候,水和薯粉、碱的比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掌握好,做出来的仙人粄才会好吃。

图片

客家人有农历入伏吃“仙人粄”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它,整个盛夏都不用担心长痱子,它是当地人夏天消暑必不可少的美食。对于老一辈的客家人来说,这种有着100多年制作历史的小吃,是儿时不可多得的美味。即便是远离故土的客家人,回来后也会想要品尝下这地道小吃。

图片

仙人粄之于客家人,是萦绕心头的故乡味道。经过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这个味道依然能勾起无数客家人浓浓的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